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吐温在其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开创了美国小说口语化的先河.通过分析马克·吐温在小说中对黑人英语和儿童英语的运用,揭示了不规范英语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个性人物和深化作品主题的重要的文学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是第一个采用地方语言创作并获得成功的作家。文章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背景、语言和人物等方面 ,探讨区域色彩的运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3.
河流在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丽芬历险记》中充当着文章内容的主线索,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河流象征着自由、平等和哈克与吉姆所追寻的兄弟情谊。  相似文献   

4.
【导读】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最具个人风格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曾被收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1884)是全世界少年儿童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也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在美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主人公哈克决定了小说的风格,但密西西比河决定了小说的形式,也只有这么一条宽阔的运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大河才能左右主人公的前进旅程。可能就是这条河才能是所有的历险都有惊无险。如果说马克·吐温是这部小说的上帝的话,那么,密西西比河就是马克·吐温的上帝。因为它使这部小说成为了不起的佳作。  相似文献   

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它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哈克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历险活动。然而,本文认为小说结尾,不仅使哈克这一人物形象失去往日英雄的光彩,而且还削弱了小说抨击蓄奴制的主题。最后小说结尾的某些营救细节也经不起推敲。小说的结尾不能不说是全文的败笔。其情节大致如下:吉姆被两个骗子以40美元卖了,哈克再次前去营救。汤姆的意外加入使得营救变成一场闹剧。最后还是华珍小姐的遗嘱让吉姆重获自由。本文观点基于以下三点理由:  相似文献   

7.
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是第一个采用地方语言创作并获得成功的作家.文章分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背景、语言和人物等方面,探讨区域色彩的运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8.
叶杨 《海外英语》2011,(2):190-191
在美国文学史上,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和代表性的经典著作,许多评论家曾从不同角度分析过该作品,该文将从作品的语言及内容中的主人公角度进行尝试性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著名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14岁少年哈克和黑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逃亡的经历及所见所闻。本文从该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入手,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介绍,从罪恶的奴隶制、畸形的道德观以及虚伪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现状等方面深入地探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10.
郭晶晶 《文教资料》2010,(16):13-14
本文从文明和逃离两个角度出发,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描述的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方社会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哈克历险途中遇到的人物和事件的分析,重新解读了当时美国社会所谓的文明;通过对哈克内心成长蜕变过程的描写,揭露了作者书中传达的逃离文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文学中一部公认的经典成长小说,小说主人公哈克独特成长历程包括四个阶段,即不可教化--对"文明社会"的叛逆厌恶,唤起天性--对真挚友情的深刻感悟,良心洗礼--对现实世界的大彻大悟,身心自由--对种族偏见的突破超越,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并变得成熟起来.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哈克的成长故事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文明和逃离两个角度出发,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描述的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方社会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哈克历险途中遇到的人物和事件的分析,重新解读了当时美国社会所谓的文明;通过对哈克内心成长蜕变过程的描写,揭露了作者书中传达的逃离文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充分反映了作者少年和儿童时期美国社会的现状,反映了人民对于自由的热切向往和强烈追求.小说以哈克贝利追寻自由为主线,从个人和社会的冲突入手,结合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展示了自由、孤独、异化及迷信的主题和社会现实.同时,作品的成功与作者个人来自平民的出身和他做过多种工作的经历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浪漫主义情怀讴歌了密西西比河的原生态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批判现实主义态度揭露了密西西比河两岸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谴责了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彰显了前瞻性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5.
虽然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晚于欧洲的现实主义文学,但却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是美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并且衍生出其自身的特点。虽然在二战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有衰退的迹象,但其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并没有消失。在当代的许多作品中仍能看到美国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而最能体现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的作品则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相似文献   

1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水的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解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水的原型,阐述小说中水的女性意义、水的生命意义和水的道的意义。作为原型文化密码,水的影响力渗透于整个作品,撑起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博大深邃的隐喻世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夸张修辞格的特点及翻译,重点结合小说中的实例详细分析夸张辞格的特点及直译和意译这两种翻译方法的运用.旨在对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夸张修辞格的翻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麦田里的守望者》分别是马克.吐温和塞林格的代表作。试从这两部作品的主题、叙事风格、人物的典型意义、创作背景及其现实意义几个方面来比较分析两部作品的异同,目的是为了通过比较揭示两部作品各自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魅力,使读者能更好地品读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哈克贝利&#183;费恩历险记》是马克&#183;吐温的代表作,开创了美国本土文学的先河。该书出版至今,一直受到文学评论家的关注和评论。在这本书中,马克&#183;吐温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哈克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旅程和见闻,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许多原型。本文尝试采用原型批评的文学理论来分析和反映小说的主人公哈克以及蕴涵其中的深刻社会问题——种族歧视、自由和束缚、文明和野蛮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创作谈起,对马克·吐温的写作思想及其表达的主题作了深刻的剖析。还谈到了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对现代文明的逃逸,以及想返归自然的愿望,从文学作品中反映了马克·吐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