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高二第四册课本节选了《牡丹亭》中的《闺塾》一出戏,这出戏又称“春香闹学”。笔者以为,只要抓住一“闹”字,把“闹”字想清想透,教起来便举重若轻,水到渠成,学生也学得扎实、轻松。一、由《还珠格格》引出“闹”字。“小燕子”与春香有许多相似之处,“小燕子”与春香的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的《闺塾》节选自我因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中人物简单,只有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塾师陈最良三人;剧情简单.是杜丽娘、春香两个女学生不想听塾师讲课,故意闹学。于是,不少解读的人把重点放在“谁闹”和“怎么闹”上,然后简单地得出结论认为《闺塾》的主旨是在批判封建知识分子及封建教育。笔者认为要深入分析“为什么闹”,才能准确把握《闺塾》的思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牡丹亭》中《闺塾》一出,后称之为《春香闹学》,剧情并不难懂。明代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中说,《牡丹亭》一剧“笔笔风来,层层空到”。就《闺塾》一出,细细读来,则可见其笔笔层层奥妙无穷。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被人们誉为“浑身是静穆”的田园诗人,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不过他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经历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后,而来“守拙归田园”的(《归园田居》第一首)。他自称“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远”(《拟古》);又说他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可见他是曾有用世之心的。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5.
《闺塾》又名〈春香闹学》,是编人中学教材中为数不多的戏剧名段。它出自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中的第七出,写杜丽娘的父亲杜宝为了杜丽娘以后嫁人,能够知书达理,“谈吐相称”,给父母脸上“增添光辉”。所以延请了饱学儒士,六十岁的陈最良给杜丽娘上课。  相似文献   

6.
师:《闺塾》一出戏又名“闹学”或“春香闹学”,此文的阅读突破点在于“闹”字。此一“闹”,人物性格、剧情冲突、思想内容一一显露无遗。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春香闹学的地方圈点勾画,看看她是怎么个“闹”法,希望同学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春香闹学》这出小戏,在解放前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它是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创作的名剧《牡丹亭还魂记》中的第七出,原出名称为《闺塾》.顾名思义,就是延师在家庭教授闺阁小姐读书、写字,通常叫做“私塾”、“学馆”或“家馆”.这出小戏,共有三个人物:小姐杜丽娘、婢女春香和塾师陈最良.剧写迂腐学究陈最良,应杜丽娘之父、南安太守杜宝之聘,来杜府教学.一日.春香随丽娘伴读,二人未准时到馆,陈对之严加斥责,并命春香背书,春香不能背,反与陈玩闹.陈不用爱情观点讲解《诗经》中的《关睢》篇,却大肆宣扬封建礼教,妄想将丽娘塑造成封建闺范的淑女,却被活泼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报任安书》一·文提到“膑脚”和“断足”,对此各家有不同的理解。邓明、沈官撰文《“膑脚”不是“断足”》(《文史知识》2001年第4期,以下简称“邓文”)认为“膑脚”并不是“断足”,指刖去下肢。孙云《“膑脚”“断足”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9.
教师应该允许课堂出现“意外”,更为重要的是,出现“意外”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搪塞,不是回避,更不是训斥,而是勇敢、坦然地去面对。《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该回是整部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章节(脂砚斋评曰:“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保留的经典篇目。  相似文献   

10.
《随笔》杂志上有篇文章,认为现在要论危险的行业,已不是过去玩笔杆子的,而是当官。作者从两个“看到”进行了证明厂是“谁都能看到”——如今当官多有因腐败被抓,也有被杀的;二是自己“曾去参观过一个监狱”,亲眼看到——虽说被抓被杀的当官的都还只是少数,但累计起来,与别的行业比,比例实在不小。由此可知,当官“这个行业具有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张曲 《湖南教育》2010,(1):38-38
《牡丹亭·闺塾》中陈最良先生讲解《关雎》,逐字注解之外,只拿圣人之“无邪”来训诫。面对春香质疑,又拿“多嘴”来斥责。对于爱情,老先生谈虎色变。“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痛苦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幸福,惟恐避之而不及。《关雎》给了杜丽娘爱的精神觉醒,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并称“爱情双璧”,二者都是以青年男女大胆主动追求美满婚姻爱情、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为主题。他们的敌对势力异常强大,尽管杜丽娘与崔莺莺、柳梦梅与张生、春香与红娘在性格上千差万别,但他们最终都通过共同的奋斗与合作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其中有着新的文化内涵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酒楼上》被夏志清在《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誉为《彷徨》集中“研究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四部作品之一”,周作人也说这是一篇“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仅就其篇名就耐人寻味——《在酒楼上》,为什么不是《邂逅》,或是《在茶馆里》?  相似文献   

14.
《闺塾》是高语四册四单元的一篇课文。《闺塾》这出戏又称《春香闹学》,是汤显祖《牡丹亭》中的重头戏。戏中描写的是小姐杜丽娘与丫鬟春香在闺塾中听老师陈最良授课的情景。显然,陈最良老师这节课是一节失败的课,课堂一片混乱,老师教不得法,学生学无所得。仔细分析这出戏,可以从中找出对我们课堂教学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抄录了柔石的狱中书信,信的署名不是柔石,也不是赵平福或赵平复,而是“赵少雄”。“赵少雄”是谁?课文没有注解。其实,“赵少雄”就是柔石,准确地说,是柔石此时的化名。陆方在《上海英烈传》第二卷里详细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1931年1月17日下午,柔石来到汉口路东方旅社31号房间,出席党内一部分同志反对王明的秘密集会。不幸,他和林育南,以及‘左联’作家胡也频、殷夫、冯铿等与会同志遭到租界巡捕房逮捕。被捕时,柔石化名赵少雄,声称是北新书局的编辑,他被巡捕押着去北新书局对证。”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  相似文献   

16.
2020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中,陈煜老师的《“纲举目张”的“张”字辨》一文,质疑《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词典对这个“张”字的解释,认为“张”是“收紧”的意思,而不是“张开”的意思。对此,笔者谈谈个人看法。《说文》:“张,施弓弦也。”也就是说“张”的本义是把弦安在弓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之张弓也,伏檠三旬而蹈弦。”  相似文献   

17.
《左传》中的“君子曰”到底是不是《左传》的原文?是左丘明自己作的评论,还是《左传》在流传过程中被后来学者所增入?有的学者说是西汉末年的刘歆所窜入。本文经过考证认为,“君子曰”之言不是左丘明的评论,而是《左传》作为儒家教科书在战国流传时被战国儒家所加入的评论,其中很多内容是当时或从前的贤人对历史的评论。添加“君子曰”的人很可能是战国时代儒家的虞卿学派和荀子学派。“君子”并非专指一人,不是左丘明本人,与《史记》的“太史公曰”性质不同,而是泛指对历史有正当评论的贤人。“君子曰”之言可能收录在《法语》书中,不是《左传》成立时就有的,所展现的评论代表了儒家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李永波 《科学教育》2007,13(3):76-78
美术欣赏课教学本身就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审美素养的任务。何谓素质?就象“科学”这个概念并不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一样,“素质”这个概念的来源也不是很清楚。根据《辞源》,素质一词的来源有三,一是指白色质地;一是指宝刀名;另一个是“犹本质”:“正静不争,动作不贰,素质不留,与地同极。”(《管子━势》)。显然,管子的“素质”概念并不是指人。根据《辞海》的定义,“素质”是“人或生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汉英词典》中,“素质”被翻译成“quality”。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素质”的相应英文是“constitution”…  相似文献   

19.
小容 《八小时以外》2014,(3):111-111
2013年暑期,有出版社对近三千名读者调查后发布“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这份榜单的前十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红楼梦》位居榜首,其次为《百年孤独》、《三国演义》、《追忆似水年华》、《瓦尔登湖》、《水浒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尤利西斯》。 一些有识之士的担忧是,这些书,应该是“一生必读书目”,特别是年轻人,若死活读不下去,问题岂不太严重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被手机绑架,习惯于玩游戏或刷微博、微信,而不是捧一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20.
《狂鼓史》中被誉为“神来之笔”的“乌悲词”可以说是“曼倩诙谐不是耍”的重要表现。《狂鼓史》中三段“乌悲词”,其“曼倩诙谐”是表,其“不是耍”的真意是里。通过对“乌悲词”在戏剧结构、情节内容和思想内涵上的作用,展现出徐渭在戏曲创作上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