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文学性的表征之一,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在译文中如何处理和再现陌生化是决定译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分析陌生化的相关概念和文学作品的英汉互译实例,并且在不扭曲原语文化的前提下尽量再现原文学作品的陌生化,译者就应该采取直译法、意译法和补偿等翻译策略,并且再现陌生化时应注意运用适度尺度去把握译文内涵。  相似文献   

2.
3.
文章旨在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结合翻译实践对文学翻译的审美、再现与和谐性进行探讨,从而希望有助于文学翻译工作者进一步认清文学翻译的本质,增强文学翻译的技巧,实现译作的生动传神。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形式之美和文学意义之美两个方面探讨阐释学与作品审美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词句和篇章层面上的美学再现、译者的叙事口吻以及作品情感的再现,并通过解读文学作品的审美因素和情感意象来揭示文学翻译中美学因素的再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陌生化手法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运用,对于译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成功再现陌生化手法的译文比只传意而不传神的译文更能准确传达原作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一灿 《英语广场》2020,(15):11-13
伴随全球一体化趋势,中西方文化迎来了更深层次的融合。作为深层次的文化产物,文学作品也不断被本地化。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极具艺术价值,在我国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现。本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具体从视听感性、形态结构和意义涵蕴、物象之于意象以及"以情志为神明"三方面探析译文的审美再现,对文学作品的汉译及译文的评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翟海霞 《文教资料》2011,(29):28-30
本文从格式塔审美的角度来分析文学翻译..格式塔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论.即整体并不等于所构成它的各部分要素之和.而是由感知原有结构成分而显现出的全新整体——格式塔质。文学作品丰富的模糊意蕴构成新的意象,成为其格式塔意象。成功的文学翻译就是要尽可能完整地把这种格式塔质再现于目的语中,使目的语读者能体会到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同时.译者不再是被动的刺激一反应对象.而是在积极建构文学作品的格式塔意象.应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舍的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国外译介的最多的作品之一,作品在译介的过程中经历了较大的时间跨度,从1944年开始英译,之后一直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在对老舍的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特殊、复杂的现象,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老舍本人也介入到自己作品的翻译。本文通过"权力话语"方面对老舍作品翻译的文学再现与权力运作进行了研究,希望为翻译者提供全新的翻译视角。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中,由于文学文本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所以译者的翻译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本文将译者的整个审美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审美认知过程、审美整合过程及审美再现过程,并重点讨论了其中的审美再现过程.  相似文献   

10.
赵茵 《考试周刊》2007,(25):105-106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应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必须再现原语的风格。但由于东西方文字的巨大差异,译文对原文风格再现的同时不免带上译者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美,无处不在,也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趋美,是人类语言的共性。在翻译实践活动中,译美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也是翻译的重点之一。要实现译美这个目标,我们就应用美学的眼光审视翻译,这就要求我们把翻译美学所研究的对象——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翻译中的审美活动等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代表世俗价值的审美思潮,文学消费主义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因为某种片面化的发展,导致自身合法化的危机,形而上之殇即为其中的一种现实表现。具体而言,它主要表现为犬儒主义的人生态度、庸俗主义的日常生活观以及对文学经典的娱乐化解构。检视文学消费主义形而上之殇的目的是为了重构其诗意之维与道德之维。  相似文献   

13.
吴萍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1):80-82,70
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既要以原作者的视角,又要以读者的视角,还要以创造者的视角来再现与传达原作。本文拟就文学作品的翻译,探讨译者对原作者的忠实,译者对译文读者的负责及译者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风格的形成、理解与再现都与语境密切相关;同时,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译者对同一作品风格特征的再现程度不尽相同.本文试以培根的散文“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从选词、句式、修辞等方面分析译文风格与原文风格的异同,说明语境在风格再现过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军历 《海外英语》2011,(9):262-264
文学翻译作为艺术化的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艺术化地再现原作,还要再现原作的美感要素。审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中,原文中的美只有被翻译审美主体审美地把握,才能激起审美感受,进入审美再现过程。译文能否取得与原文对应的审美效果只是一种理想,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等,这取决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原文可译性限度。该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通过分析翻译审美主体与翻译审美客体的基本属性探讨译者主体性与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关系和审美再现的等值阈,以期进一步理解审美再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不仅要形象生动地描绘现实世界和表现人类的喜怒哀乐,而且要述说作家对世界人生的理解,乃至对人的存在的终板追问,因而它无可置疑地包含着形而上品质。文学是一种“重要的‘思'”,是人类精神的深刻表现,它给人以形而上的启示,给世代的人们以高级的精神滋养,让人们在日常平庸中获得一种超越平庸的精神支撑。正是在这一点上,文学与哲学殊途同归,文学的形而上品质才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一部文学作品,只译出其内容,而不能保持作者的风格,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本文探讨如何再现作者风格,保存原著的风格神的问题,力求使译品能忠实地再现原著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8.
讨论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差异,首先介绍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的特征,并在两种文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特点,讨论两种翻译之间存在的区别。然后再根据实际案例,分析二者在翻译策略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艺术,文学翻译是用艺术的手法来再现艺术,而形象思维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和共同方法,因此形象思维的运用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再现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以小说翻译和古诗翻译为例来说明文学翻译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形象思维的运用。译者运用形象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把握原作(言—象—意),用地道、流利的译入语传神达意,再造原作的艺术形象,再现原作的美感(意—象—言),使译作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翻译文学与文学翻译两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共性,也存在着某些差异。该文从翻译过程、翻译初衷、翻译目的、翻译研究的作用以及发展、对于译者和译作的要求以及两者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分析,对两个相近概念作了更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