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内化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方面构成。道德认识是指对于道德准则、规范和行为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是品德中的基础性结构,离开道德认识,品德的其他问题无从谈起;道德情感是指人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时产生的态度体验,他可以对道德行为产生激励和助长作用,也可以使道德行为受到阻抑或妨碍;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标、任务,以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的过程。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是人的意志过程或主观能动性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一个人的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他们四者的关系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就会失去方向;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就不能产生积极的道德态度,道德行为就会缺乏动力;失去道德意志,就无法调节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知与行也难以取得一致;离开恰当的道德行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也就无从表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美国学托马斯等人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道德发展整合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发展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两各有若干方面的要素;信息加工过程可以更恰当地表征道德推理、道德抉择过程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行为,进而能说明一个人道德发展的具体表现。该理论力图从较宽广的视野考察道德发展的全貌和较深入地揭示道德行为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目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指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是有关道德的内心体验,它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发生的;道德行为是一个人的道德以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认识、道德情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是受他的道德动机调节与支配的。所谓道德动机,就是指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而道德行为则是道德动机的具体反映。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般情况下,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实践告诉我们,有不少儿童有时虽然有良好的道德动机,但是由于  相似文献   

5.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构成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而此三方面又是相互表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存在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即是对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自我评价,作为道德认识的有机部分,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的判断。它对道德情感的产生、道德行为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的人,才有可能客观地评价他人,正确地对待  相似文献   

6.
<正>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不是看一个人道德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是听其口若悬河的演讲,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道德行为或称道德行动,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人的道德认识的外在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人们面临的行动方案有多种,主体可按照自己的道德信仰选择,做出符合一定阶级或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所以道德行为具有选择性。那么,主体怎样选择道德行为呢?道德行为的选择受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制约,本文就影响道德行为选择的心理因素进行一些分析。归纳起来,影啊道德行为选择的心理因素主要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首先,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选择的基础。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校德育存在唯理性的误区,而非理性因素对学生道德认知过程具有诱导和支配作用,对道德认知发展具’有激励和推动作用,对道德行为判断具有评价和选择作用,对道德实践具有导向、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因此,非理性因素在人的道德素养与道德行为养成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导致这种冲突的主要原因是:过于强调道德认知教育,忽视了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道德情感的支持作用和道德意志的保障作用,最终影响了道德行为的顺利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教师道德研究中,需要重视教师道德实践的研究。首先就是从教师道德理论到教师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包括教师个体对作为社会意识的教师道德的认可、内化和行为表现三个阶段。从第一到第二阶段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从第二到第三阶段是道德理想到道德行为即道德实践的过程。就教师的道德品质说,除了认知因素外,还包括着能力因素。教师品德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师道德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评价选择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就教师的道德行为来说,需要我们正确认识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教师的有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