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试论马、恩对莎士比亚的评价——兼谈莎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世界文学中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也是被人们评论得最多的作家之一。从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作家本·琼生开始,三、四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世界许多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对莎氏作品都作过评论。本文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评介苏联、日本对莎氏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2.
在列夫·托尔斯泰看来,莎剧<李尔王>存在着诸多艺术上的不协调,甚至指责它为一部糟糕的作品.本文试图以巴赫金对文艺复兴时期整体文化特点的分析,来回应托氏的这一指责,认为只有把作品放回其文化语境中,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而巴赫金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狂欢化"特征的概括,正是解答<李尔王>艺术之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者在论及莎剧前后期作品的巨大差异时,注意到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针砭乃至反驳,我国国内学术界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只强调莎氏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对希腊精神的继承性,忽略了莎士比亚作品内涵的复杂性和多义性。现从基督教文化视角审读莎士比亚,以世俗人本意识和宗教人本意识的融合,重述其作品的独特魅力,使西方经典作家作品的重读呈现出新意。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对于他的悲剧创作,一般都认为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和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并在不同程度上说明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的低潮和破灭。这是符合莎氏悲剧创作的实际情况的,但不是对莎氏悲剧创作的全面理解和评价。有的评论者虽然指出了莎氏悲剧中对资产阶级的揭露批判,但没有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容易使人因此产生疑问,即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时期,莎士比亚作为一个人文主义作家,却反  相似文献   

5.
何津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1):103-107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作品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梁实秋和朱生豪是我国最早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系统翻译并取得非凡成就的两位翻译家。文章对两人译莎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其译莎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的传统家庭非常重视人伦;家庭里人伦关系有父子、兄弟和夫妇三种,这三种人伦的地位、关系、相处各有特征,讲求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只有这样,家庭才会和谐兴旺乃至发达。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在20世纪所承受的种种"现代"解读,暴露出"现代"概念与莎氏创作的某些深深困惑.文艺复兴对于"现代"概念的意义,使返回"现代"概念源起处对"现代"概念与莎氏创作进行结合考察成为可能.考察的结果是,基督教义末世观与资本主义金钱原则共同组构了"现代"概念的诸重困惑,并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莎氏的创作;而莎氏,正以其被左右了的创作见证了这些困惑.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全世界被公认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都对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创作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莎士比亚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 通常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中,以悲剧成就最高。而莎氏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中,《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一向被评论家认为是莎氏最重要的作品。别林斯基称莎氏为“戏剧诗人之王”,而《哈姆莱特》则是莎氏“灿烂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 《哈姆莱特》一剧的基本情节取材于丹麦王子哈姆莱特  相似文献   

9.
[案例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金钱罪恶的力作。作品通过菲利普夫妇前后对于勒不同态度的对比 ,揭示金钱对人的腐蚀。金钱使主人公菲利普夫妇人伦丧尽 ,视骨肉兄弟如路人 ,真是躲之唯恐不及 ,避之唯恐不远。作品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菲利普夫妇贪婪、自私、冷酷、虚伪的嘴脸。某教师执教过程中 ,课文分析透彻、生动。讨论气氛热烈。(一 )当教者极力引导学生分析女主人公克拉丽丝虚伪性格时 ,学生质疑 :克拉丽丝怕花钱不明说 ,委婉地编了三个理由 :(1 )“我”怕伤胃 ;(2 )只领女儿女婿 ;(3)若瑟夫不必去 ,…  相似文献   

10.
有关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研究,在西方20世纪之前主要集中体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以及18世纪早期浪漫派莎评中。国外学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进行莎士比亚历史剧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第七十三首十四行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芬 《文教资料》2008,(27):19-20
莎士比亚的第七十三首十四行诗是他作品中被编选次数最多的一首.该诗充分展示了莎氏十四行诗的特点,诸如五部抑扬格,完美的十四行诗的韵律;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该诗在画面的跳跃与更替中展示了他对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对人生全貌明镜般的揭示、以及对于人世间一切悲喜的概括.作品虽然创作时间很是久远,但其现实意义之强,仍使得作品可以横跨时空,恒久流传.莎翁也因此被研究莎学的专家、学者誉为"跨越时空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起源于古代希腊的人文思想,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获得了不断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主要包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人物、作品与思想,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马丁&#183;路德、加尔文和他们的人文思想,启蒙运动时期主要启蒙思想家和他们的对人文思想的发展。学习中要注意不同时期人文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注意不同时期人文思想的演变同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能分析西方人文精神的阶级属性和时代局限。叉能肯定西方人文精神中属于人类整体的价值观念。对历史人物、作品及思想作出符合历史客观实际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听琴     
1 要是你问一个英国人,他爱不爱莎士比亚的乐府,他一定说莎氏的作品是非常的美丽而伟大,说这话的人也许这三十年来从不曾翻过一页莎氏的原作;也许十年前,曾经有一次他跟了朋友去看莎氏的戏,看了不到半幕便睡着在座中了;也许幼年在学校的时候,他也诚心的随着其余的儿童,时时地诅咒"莎氏乐府"这一门功课.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作家,他的成就如一颗璀璨之星世界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芒。在他的作品中大多以爱情和荣誉为主题,但是在这些作品中同样有宣扬道德的烙印。本文从莎士比亚的几部代表作入手进行分析,从道德角度透视莎士比亚的著作,寻求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中渗透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英国戏剧家。本文通过列举莎剧中对人性的美好、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丑恶所做的全景式观照,分析莎士比亚关于人性的探究对后世作家的深远影响,力图证明莎士比亚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完成了一个人文主义作家的使命和职责。  相似文献   

16.
文艺复兴时期.处于萌芽时期的科学与伪科学如魔术、巫术、占星术等并存,这一现象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也有所反映。本文对莎剧中众多女巫形象进行了分析,指出女巫虽然具有预知祸福等超自然能力,但她们的本质仍然是人。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女巫是人世间诱人堕入罪恶的邪恶力量,女巫的预言则象征了人内心的欲望。  相似文献   

17.
克里斯托弗·马洛是莎士比亚以前英国重要的戏剧家,他在多部作品中塑造的时代巨人形象及无韵体诗剧形式对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特别是莎士比亚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马洛对英国戏剧的贡献巨大,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真正创始人。  相似文献   

18.
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以及上流社会文人的倡导,文风以绮丽浮艳为盛,流传至今的作品多以歌咏风花雪月为主,大多数作品的内容空洞无物,但也有一些作品因为灌注了创作者的真情实感而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在这些作品中徐悱、刘令娴夫妇的赠答诗值得注意。这二人的作品语言清新,情感深沉,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近代文学史上,狄更斯是唯一能够同莎士比亚相媲美的伟大作家,有“英国小说界的莎土比亚”之称。如果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文学推上了顶峰,那么狄更斯的小说则为十九世纪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狄更斯在他三十四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十四部长篇小说和许多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广泛而生动  相似文献   

20.
文艺复兴是近代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萌芽阶段,也是人文主义思想文化的繁荣时期.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等著作中,用其独到的文化史观论证了文化与人的个性、精神之本质联系,并对那段时期文学艺术等文化现象的特征、内容、价值、影响等作了总体性的梳理和评价.在布克哈特代表作发表150周年之际,为了深化文艺复兴史的研究,学术界有必要对布克哈特的文化史观重作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