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树恩 《档案天地》2011,(1):29-33,48
说起老舍,人们就会想起他的<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经典作品,殊不知老舍是在周恩来的关心和影响下,从一名进步的爱国作家成长为革命"人民艺术家"的.周恩来与老舍从抗战之初结识,之后周恩来亲自将老舍从海外召回,支持他的创作,关心他的生活,这期间他们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而他们之间结下的深情厚谊,更是在当时中...  相似文献   

2.
吴宓是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保守派,但他与那些新文学作家并不是势不两立的。他虽然不赞成他们的文学主张,但与他们中许多人不仅多有交往,而且对于他们的作品也很关注。除曾公开撰文评价部分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外,还在他的日记中时有品评。由于日记是较为私人化的文本,所以对于新文学作家的评价皆发自其内心的感觉,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没有常见的那种遮掩讳饰。本文仅就吴宓对茅盾的《子夜》与老舍的《骆驼祥子》的评述做一简要的梳理,以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吴宓这个人和他的文学见解。  相似文献   

3.
张娜 《新闻知识》2006,(5):58-60
调查性报道是以记者调查为主要形式,对被遮蔽的新闻事实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理论20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是报纸媒介扬长避短与电子媒介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电视媒介开始尝试将深度  相似文献   

4.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唐浩明著,岳麓书社,2014年7月唐浩明为曾国藩研究第一人,名家评点名人之名著,通过点评曾氏日记,窥斑见豹探及其人文韬武略与生活态度,是一部熔文、史、哲为一炉的难得之作。20世纪80年代初,唐浩明的长篇小说《曾国藩》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推动了学界研究曾氏的热潮。过去评价曾国藩。大抵支持过大于功,原因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死忠于清朝,清剿太平军、捻军过程中"残民以逞.杀人营野",并因此获得“曾剃头”“曾屠夫”的恶名;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产动画曾有过辉煌的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精品动画片,如《大闹天宫》、《三个和尚》、《哪吒闹海》、《葫芦兄弟》等。然而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美国动画的大规模入侵,以及国产动画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国产动画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小,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6.
王新 《新闻前哨》2007,(2):14-16
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日报》、《人民日报》上刊登出自吉林省某局一名业余作者之手的假新闻——《钱被风刮跑以后》,当年还被评为全国好新闻,90年代被认定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假新闻。2003年12月,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闻采访写作——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中,曾将其作为优秀新闻作品范文收入。2004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教材竟然选它作课文。2005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7月6日,造假者“顶风作案”,出现了虚假新闻《山西左权县将建“新闻烈士陵园”》。《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起每年评选中国十大假新闻,泼杂志2006年中国十大假新闻新鲜出炉,包括小孩被肢解加上生姜等调料煮熟等等荒诞假闻榜上有名,过去的一年又是一个假新闻的“丰收年”。假新闻满天飞,令人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受众就会上当受骗。由此可见:虚假新闻谬传之远。贻害之烈,人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7.
黄娟 《重庆档案》2006,(1):38-38
山西是中国的文化大省,20世纪50年代因“山药蛋派”闻名全国,代表作家是赵树理,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人称“西李马胡孙”,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三里湾》等,据山西省档案局局长卫克兴介绍,该档案馆主要收集著名作家的生平材料、反映名人成就的材料、反映名人社会交往活动的材料等。目前,该馆已收集了赵树理、马烽等知名作家的生平材料、传记、作品及信件等,且正在不断的充实。  相似文献   

8.
从保障公民知情权看我国现行文件的开放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璇 《湖北档案》2005,(9):20-20
“知情权”一词作为特指一种权利主张的概念,是由美国新闻编辑肯特·库泊(KentCooper)在1945年1月的一次演讲中首次提出来的。后来,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兴起“知情权运动”,“知情权”一词被广泛引用,并很快被作为公民的政治民主权利得到各国法律确认。到1984年,《世界人权宣言》确定知情权为基本人权之一。一、知情权的涵义知情权(therighttoknow)又称为“知”的权利、知悉权、了解权。它包括“知悉”、“获取”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中“知悉”,主要是指权利人从主观上知晓,而“获取”则指权利人索取、查阅某种记录着信息的有形载体(…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0):I0012-I0012
1986年,山东电视台“道德与法制》栏目创办。20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其后衍生出的《金剑之光》、《评案说法》等栏目一起,成为我国普法宣传的重要阵地,多次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奖”、“金剑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奖”。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道德与法制》栏目连续15次获国家级政府奖一等奖。在常规节目制作之外,《道德与法制》平均每年度举办8—10场法制知识竞赛,20集法制教育讲座,先后创作过近50个法制小品、短剧,形成既有质、又有量的多样化的法制宣传形式。开办20年无间断,开办时间长,节目质量优,栏目收视率和观众满意度始终位居前列,成为法制栏目一流品牌。  相似文献   

10.
宋陟刚 《新闻知识》2006,(11):64-65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们第一次喊出了“打倒‘解说词加画面’,走出纪录片创作误区”的口号。因为“以词为主,音乐铺底”的制片方式再也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能真实地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了。于是,“以画面语言为主体,代之以同期声”的一大批纪录片问世了,《望长城》《中华之门》《毛泽东》等也因此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应该说,时至今日,对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纪录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诗学之辨依然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在这里,为了便于说清这个问题,我们试图借鉴艾伯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1.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编辑出版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下简称《许茂》),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和好评。这一作品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周克芹同志也因这部小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业余作者,成为深受读者欢迎和尊敬的知名作家。  相似文献   

12.
“如果谈到在法国受到关注较多,影响较大的中国当代作家,苏童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法国先后出版了6部他的作品《妻妾成群》、《红粉》、《罂粟之家》、《米》、自选小说集《纸鬼》,以及((我的帝王生涯》。苏童近乎病态的狂想曲,仿佛穿着黑漆外套,任性而优雅。”  相似文献   

13.
王翠华 《出版参考》2010,(14):34-34
罗大佑的一首《童年》不知唤起了多少人的儿时回忆,而《诸葛四郎》是20世纪60年代红极一时的连载漫画作品,也成了那一代台湾孩子的共同记忆。在物资匮乏、信息封闭的年代,一部作品、一本好书所能产生的影响实在是超乎你我的想象。  相似文献   

14.
杨静  林虎 《山东档案》2012,(2):20-23
一、建国后一90年代末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回顾) (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形成 我们认为: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吴宝康教授《论当前档案工作方针的正确性》和《关于档案工作矛盾问题的探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笔记》两篇学术论文的发表以及新中国第一部《档案管理学》的出版,是我国档案利用理论形成的显著标志,它们宣告着我国档案利用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媒介商业化作为20世纪80年代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潮流。在激发媒体活力、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新闻观念变革、娱乐新闻盛行、威胁新闻自由与民主等弊端.透过黄色新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剖析媒介商业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报刊业竞争激烈,新闻传播史中曾经出现了一股黄色新闻的逆流。黄色新闻起源于美国,来源于纽约的两大报纸——约瑟夫&#183;普利策的《世界报》与威廉&#183;伦道夫&#183;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当西方政治学家们研究一国的政治和政策时,典型的方法是探讨这个国家的政府结构,例如,如果研究的对象是美国,研究者就会研究:政府的行政部门和主法部门是如何构成的?它们各自的权力范围是什么?它们通过什么手段来行使其权力?总统、政府各部门和国会在决策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这种方法代表的是一种被称为“官僚决策过程”的研究模式,它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其最早的贡献者之一是我们所熟知的《文明的冲突》的作者亨廷顿.而集大成者则是格雷厄姆,艾利森。  相似文献   

17.
《蟹工船》是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的名作,发表于1929年的《战旗》,之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多个国家刊登发行。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0年,《蟹工船》被介绍到中国,进而引发了国内广大读者对这名日本作家及其作品的深切关注。在当时的中国,《蟹工船》被认为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杰作,这也正好契合了中国独特的社会背景,可以说,这是一部和中国文学、中国革命颇有渊源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范用     
《出版参考》2010,(5):M0002-M0002
范用,1923年生于江苏镇江。1938年开始从事出版工作,曾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兼任三联书店总经理。作品有散文集《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等。20世纪80年代初,他倡议创办了《新华文摘》、《读书》这两本知名刊物;还组织出版了《傅雷家书》、《随想录》等一批图书。  相似文献   

19.
范用     
  相似文献   

20.
邓绍根 《青年记者》2006,(19):74-76
自1815年8月5日,第一份华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问世以来,华媒体历经近200年的雪雨风霜,先后有4000多种华传媒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茁壮成长。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地华传媒为共谋发展,逐渐加强联系,以协会的形式相互协作,共同推进世界华传媒的发展。进人新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华传媒作为世界新闻传播体系中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化奇葩,在传承中华化、凝聚民族精神、加强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联系中发挥了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出现了协作化合作加强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