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劳伦斯看来,创作和审美都离不开情感,即离不开激情。创作的主体——作家必须是一个有着心灵激情的人。文学创作从本质上而言是作家情感的表现,也是人物的情感的表现。劳伦斯认为艺术的真谛在于表达生活的激情,艺术的任务是展现人与其周围世界在活生生之时的关系,同时,艺术的根本作用是载道。如此,小说才能是“揭示我们活生生关系变化之虹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人学。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更是以描写人、表现人为其特长。就小说的三要素而言,人物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因为环境只是人物活动的舞台,而情节只不过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在小说中,“性格就是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古今中外的文学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在鲁迅小说的表现手法中,结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鲁迅小说的结构特点表现为主题为先、封闭性和重复性三方面;结构技巧包括淡化情节、合理安排人物和注重典型细节;结构艺术的渊源则来自古典小说的熏陶和西方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任何小说形式和叙事方式的采用都是以其表现的内容为前提的。加缪通过淡化小说中的客观时间,切断人物行动和情节发展的内在联系,并置人物行动等方式建构了小说共时性极强的空间形式,突破了小说传统叙事模式表层的线性发展和因果联系及由此带来的主题的单一性,成功地用小说形式艺术地表现了人类生存状况等多重主题。  相似文献   

5.
小说把塑造人物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世界学史上名人物形象主要是由小说提供的。为此,小说可以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人物。而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否成功,一要看人物性格的内涵是否丰富深刻,二要看塑造人物所运用的艺术技巧是否独特。孙犁表现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荷花淀》,不像情节小说,通过设置叙事圈套,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展现极富动作性、冲突性的生活场面来塑造人物形象,情节中没有了刀光剑影、炮火连天和血肉横飞,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而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情趣糅合起来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篇小说也不像性格小说,  相似文献   

6.
“趋影视体”小说是影视艺术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人们对影视与小说关系的认识,表现了小说对影视艺术的屈从和依附。“为影视艺术而小说”,意味着小说家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营造、语言运用等方面要考虑到未来的影视改编,其深层动机在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就文体特征而言,“趋影视体”主要表现为叙事的大众化和话语的程式化。其结果是小说与影视剧本之间的差异被削弱,小说的“味中之味”被消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省著名作家张长的作品从小说内容到形式作了研究。概述了张长小说的艺术结构,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有一个统一的艺术聚光点:善。张长小说大都是表现生活、自然、人物心灵的美。小说中人物、情绪、语言都表现出整体美的氛围,同时也指出了张长的小说对人物内心开掘不深,对人物的文化心态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历史积淀,对人的整体把握都还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8.
<正>清代小说评论家王希廉曾经说过:"从来传奇小说,多托言于梦。"这句话,一语道破中国古代小说中梦幻频出的实质。梦幻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小说家常常巧妙地将其换为艺术表现方式,以此刻画人物内心,构成情节转换。由于人们都有梦幻的经验,所以这种表现方式为小说家们所经常运用,在明清文言小说中更是屡见不鲜。但是,将梦幻现象与文言小说融而为一,进行综合的研究,就目前而言,尚未多见。张桂琴博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到灯塔去》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在该作 品中伍尔夫致力于小说艺术的改革与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意识流技巧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中。文本 中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人物构成了小说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韩少功的小说着力于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掘,这首先表现在小说展示了世间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物的精神困境,其次是对理想化人性的追寻和对复杂人性的透视,再次是小说在荒诞中折射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的小说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新颖而别致。作者以淡泊恬静的心境,用独特的语言构筑了一个清新隽永的艺术世界。小说的语言既追求鲜活的“俗味”,又追求精妙的“雅味”,繁简得当,充满诗情画意。小说的文体追求散文化特征,淡化传统的人物、情节、布局等小说观念,显得轻松自如,而又蕴藉深厚。汪曾祺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作家,其文化精神是源于道、儒、墨家精神的三重组合,其中又以道家精神作为底蕴。当作品在表现小知识分子类型的人物时,主要呈现道儒互补的精神结构;而在表现小劳动者类型的人物时,则呈现为道墨相合的精神结构。小说从语言、文体到文化精神都体现着“和谐”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韩少功的小说着力干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掘,这首先表现在小说展示了世间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物的精神困境,其次是对理想化人性的追寻和对复杂人性的透视,再次是小说在荒诞中折射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是刻划人物;而要刻划人物,就必须注意讲究人物的调度艺术。小说创作中的人物调度,主要是指对人物相互关系中轻重主次、进退离合所作的艺术处理。这种艺术处理,固然与作品的情节铺陈有密切的关系,但与细节描写、结构安排、环境设置以及人物刻划本身所使用的各种艺术手法等,关系也极为密切,因此,对小说的人物调度艺术,必须从多方面作综合考察。无论是从整个作品构思的全局来看,还是从作品局部所提供的某种相对集中的生活画面来看,人物调度在小说创作中都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怎样安排人物的轻重主次,何时调动  相似文献   

14.
人物与环境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展现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的叙事性的学体裁。塑造人物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沙汀语)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  相似文献   

15.
从创作角度看,传统小说的创作,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精神活动,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而现代影视的制作,是一种集体行为,遵循文化工业生产的法则。小说要趋附于影视,就意味着小说创作具有工业化生产的某些特征。“趋影视体”小说是影视艺术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人们对影视与小说关系的认识。表现了小说对影视艺术的屈从和依附。“为影视艺术而小说”,意味着小说家在题材选择、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营造、语言运用等方面要考虑到未来的影视改编,其深层动机在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就文体特征而言,“趋影视体”主要表现为叙事的大众化和话语的程式化。其结果是小说与影视剧本之间的差异被削弱,小说的“味中之味”被消解。  相似文献   

16.
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印象主义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斯菲尔德印象主义的创作方法首先表现为视觉的美感效应,在小说载体中传达出绘画所特有的可视性艺术效果;还表现在对瞬间印象的捕捉和传达上,这也是曼斯菲尔德刻画小说人物的常用表现方式;印象主义对曼斯菲尔德文学创作的另外一个影响,是其小说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7.
1930年代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均出现繁荣的局面,而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又是小说理论成熟与繁荣的重要表现.193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主要在三大方面:一是强化了人物典型化理论和人物心理表现的理论;二是对人物与环境关系的探索,强化了小说的环境(背景)理论;三是出现向"故事"的回归,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论.  相似文献   

18.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传统民间叙事文学联系最为紧密的作家之一,在人物塑造艺术方面,他的小说表现出与清代侠义公案小说所特有的文学趣味和艺术手法的密切联系。本文从通过事件表现人物、通过行为刻画人物、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塑造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彰显老舍小说艺术创作的传统性特质。  相似文献   

19.
读小说,很大程度上就是读人。要想读懂一个人,就必须了解这个人乃至周围人的心理。而一篇优秀的小说,它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部分往往是不多的,这就需要我们能从大量的人物外在表现中,读出人物心理。基于此种思考,我们尝试阅读了《孔乙己》,发现了不少新鲜却又叫人心痛的东西,其中就包括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在酒店门口的时间不同往常。  相似文献   

20.
小说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主题。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要素。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允许进行艺术虚构。小说中的人物和真实人物不同。他是作者虚构的,而这种虚构的人物来自小说作者的心灵之中,是融有作者的血肉、灵魂、性格、气质的“臆造”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小说的国度里,这个国度是一个叙述者与创造者合而为一的世界,他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一种是间接描写,以描写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来衬托、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