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TO规则与中国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TRIPS协定对保护商业秘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国际社会已高度重视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我国初步形成了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商业秘密流失的严重性。从制度建设上防范和杜绝商业秘密流失,切实依法保护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2.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这些信息应符合保密性、价值性和新颖性的构成要件,保护商业秘密不仅有利于促进创新成果的研究开发,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和竞争关系规范化,维护诚实信用原则和市场秩序。本文从商业秘密的概念界定、范围和构成要件、侵权行为等方面探讨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法上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对商业秘密的定义并不科学 ,任何属于商业秘密的信息都必须具有商业性质 ;对商业秘密实用性的规定也不足取 ,它将介于应用技术与基础理论之间的应属于商业秘密范围的部分信息拒之于法律保护之外。我国刑法将过失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规定为犯罪过于严厉 ,抹煞了罪过形式在确定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上的不同作用 ,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也不符合商业秘密保护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徐惠忠 《出国与就业》2011,(16):206-207
商业秘密的保护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充分保护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财务信息公开也是国家法律和资本市场的严格要求.因此,财务信息公开与商业秘密保护是一对不可忽视的矛盾.企业应考虑如何界定和把握两种看似矛盾的行为,以及如何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从概念和现有法规入手对两者进行界定,并分析了处理好两...  相似文献   

5.
论商业秘密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商业秘密拥有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一项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主要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认定。《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规定商业秘密保护问题的法律,但它本身不是一部独立的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其他法律中也有保护商业秘密的规定,但过于分散零乱。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从完善法律体系的角度看,我国迫切需要制订一部独立的“商业秘密保护法”。  相似文献   

6.
远程教学利用声音、图形、图像这三种信息表现形式来构成教学内容,通过媒体技术手段来传输信息表现形式,并借助声音、图形、图像来呈现教学内容.远程教育的教学工作大量是围绕处理信息表现形式和传播信息表现形式进行的.要搞好远程教学工作,就必须了解、掌握和研究有关信息、媒体、信息传播和信息表现形式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商业秘密是一种财产权,任何不经权利人许可而采用不 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 密的行为都是对权利人商业秘密所有权的侵犯。加强对商业 秘密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维护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的市 场秩序,是我国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 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 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这一规定,提 示了构成商业秘密的四个主要特征: 第一,不为公众所知悉,即非公…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虚假财务报告的来源、性质和特征等几 个方面着手,阐述了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和其表现形式, 目的是给审计人员揭露虚假财务报告信息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试论商业秘密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青 《天中学刊》2004,19(6):25-28
知识产权法具有保护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双重目的。具体就商业秘密法而言,它体现为保护商业秘密与维护商业道德、倡导诚实经营、鼓励革新和促进知识与信息传播的公共利益目的。实现商业秘密法的目的需要建立商业秘密法的利益平衡机制。商业秘密法通过权利限制等制度设计与安排,建立了这种机制,从而使其能够实现其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0.
体育领域未公开信息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涉及知识产权的内容包括权利主体和权利客体。当前我国体育领域未公开信息立法主要是零散的商业秘密立法,对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恶意转让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等侵权行为的治理效力有限。应健全体育领域未公开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确立符合体育行业的竞业禁止制度,加大侵犯体育领域未公开信息的刑事处罚力度,有效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