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对于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争的评价从论争发生之后就开始了,在1949年之前不同的政治立场产生了观点截然相反的评价。而在1949年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大陆,由于政治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的确立和占统治地位,对这场论争评价的观点是统一的,即批判现代评论派。90年代以后,海外学者的评价传到了大陆,大陆学者们也开始从不同的视角,而不仅仅是从政治批判的角度来评价论争,这些评价让我们对这场论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中的意义有更深入地了解。而这场论争实质上是二十年代的精英知识分子对于拯救中国的道路,即究竟是西方民主政治还是东瀛文化中的尚武精神的论争。  相似文献   

2.
在左翼文学的巨大声浪中出现的现代派文学,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一方面,在革命主流文学的熏陶下,现代派文学曾做出某种超越自我、融入主流的尝试;另一方面,个性的发现与追求艺术的独立性使其又与左翼文学保持距离,徘徊于个性与政治间,最终,不同的生活选择、追求文艺自由性使现代派文人走了与左翼文学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4.
我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 30年历程 ,以不同时期女作家创作同鲁迅小说的相似处为起点 ,重点分析冯沅君、萧红、丁玲、罗淑及张爱玲等 5位女作家与鲁迅小说创作的联系 ,试图在文学精神和思想内涵上把握鲁迅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无限接近却又似乎永远无法到达的话题,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从鲁迅作品中延伸出的关于国民性改造、中西方文化碰撞等话题的论争几乎从未停息。文章从个体、群体、文化与时代关系等角度,揭示走近鲁迅其人其文的现代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人如何做出合理的文化选择、确证自身乃至民族身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O' Connell和Jin研究中的西方标准文献综述模式为理论基础,从体裁分析角度出发对中外硕士应用语言学论文文献综述部分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外硕士论文在文献综述中都涉及到了五个语步,基本符合西方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模式.但中国学生相比之下对研究现状的梳理整合,归纳分析能力较差,并且很难对现有研究成果提出直接明确的批判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韩国用现代的学术方法研究中国文学可以从1920年开始算起。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者来说,鲁迅是不可回避的高峰。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作家作品的翻译、介绍及文坛的发展动向,甚至连中国自身也忽视的现代作家也有介绍。从中可以看出两国作家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一面;还可以发现韩国文坛已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自己的评价。中、韩在历史背景类似的情况下两国关系确实超乎寻常,中国现代作家对时代的认识非常准确,把活生生的经验和思考融入他们的作品里。韩国作家将其精髓介绍到韩国,希望韩国人民觉醒起来,为国家光复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在1990年代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之后,打破了上述局限,对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论及现代性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如对“现代性”概念的把握、在文学与史料建设的互动关系中体现现代性、注重文学本身的审美性等等。在明确以上问题的基础上使用这一理论,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下的现代文学教学面临着西方理论大肆“入侵”,史料大量发掘,作家作品频繁“触电”等问题。为维护文学教学的纯正,文章认为教学人员应做到以下三点:(1)引导学生穿过纷乱嘈杂的文学理论前庭,进入到宁静、温馨的文学原著阅读天地当中;(2)对史料实行拿来主义,确保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是优秀的作家作品;(3)借助影像的力量,在对比解读中更好地把握优秀作家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鲁迅对先秦诸子思想及论著的评述与运用,分析鲁迅对诸子思想及文学风格的承继。在思想方面,同样的动荡年代,诸子活跃的思想不仅让鲁迅看到了中国现代复兴的希望,而且在对诸子的评述中也进一步建构了鲁迅的现代人格;在文学创作方面,鲁迅受包括庄子风格在内的诸子艺术成就的熏染,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1.
作为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与左翼相对立的文学思潮——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一直没能很好地进行。新时期以来,到90年代以前,逐渐有研究者涉足这个领域,但仍然没能形成很大的气候。对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近十年。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巨大,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中国自由主义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关系还有赖于学术界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柏杨是我国现代和当代探讨“国民性”的两位代表性人物。他们的经历、思想与著作,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正气与精神,这是中国从封建王朝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转折中最宝贵的精神。改革国民性,去除劣根性,这是一项紧迫而任重道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能力和构建合理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教学现状是,该类课程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还存在语文化、科学化、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倡导和研究文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范式,能够纠正长期以来该类课程教学存在的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倾向,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并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赏析能力和应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