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露 《文学教育(上)》2014,(12):106-107
周作人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的人生苦和乐与所处时代有关,这也造就了他的散文冲淡闲适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中的这种平淡自然的闲适风格,需要我们深入去阅读,才能体会到其别样之处.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和汪曾祺的散文风格轻淡闲适。周作人对四方食物的描写以及研究体现出他的人生品味和苦味;汪曾祺在对日常生活的冲淡平和的抒写中透着一种士大夫的优雅。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0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总体性思想,八十年代散文的时间叙事在意识形态叙述、历史批判精神、哲学探索意识等方面,都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性追求。首先,八十年代散文无论是对特定时间的隐喻与讴歌,还是厚今薄古意识,都是放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进行考察。其次,八十年代散文的历史精神超越了十七年散文,十七年散文的历史精神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思维模式,八十年代散文的历史叙述是一个由事件填充的完整的时空体,八十年代散文的反思意识、比较意识和整体意识集中体现了历史批判精神。再次,八十年代散文虽然继承了十七年散文的经验方式,但在对时间的哲学思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对时间的本源追问以及对时间规律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的散文创作极其复杂,闲适与驳杂集于一体,渊博与深邃凝于一身,简素与苦涩相得益彰。其中,“说道理”、“讲情趣”是周作人创作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他也以此自得。道理和情趣均来自读书和生活。情趣得之于品,道理得之于思。道理与情趣编织出了闲适、高雅、独异的文字。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的闲适散文表现了他的“闲适之乐”,即追求个体精神的逍遥自适和个人生活的雅致舒适。  相似文献   

6.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必要延伸。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在晚清“文界革命”的铺垫下,于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推导出自身的现代性构想。在“人的文学”观念主导下,以“人性的”、“个人的”、“个体的人”为价值设定的主体性因此成为现代性的理论基质。散文现代性理论主要倡导者的林语堂,进一步将散文现代性理论的基本设定明确为:“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出发点——使“闲适”在主体性理论所坚执的文学独立自由精神辐辏下,成为散文美学追求,其意正在避免散文在文化启蒙运动中弘扬的文化批判性沦为实用性和工具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中林语堂以闲适散文为主的创作实践为中国现代散文园地提供了一个新的品种。这一流派在现代文学史上乃至对现当代散文创作的影响和贡献都是不容忽视的:一是融合了中西方智慧的学养内涵和知性表达;二是拓展了现代散文的审美领域;三是开辟了现代散文文体探索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闲适之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轼一生,数遭贬谪,然所作诗文,多闲适之乐,且与白居易相较,自有特点。他所体认的闲适之乐,其含义比白居易更深刻、更丰富,表现为旷达心境,忘身化外。“适意为悦”表现出苏轼的苦乐观和价值观,这种生活姿态,超越了物质因素和生活形迈,臻于委顺自然、纵浪大化的精神境界,与前代失意文人的心境,亦有异同。  相似文献   

9.
张恨水的小说成就极高,但其散文创作同样不容忽视。他在不同的散文领域均有所涉猎,艺术性散文以《山窗小品》为代表,成就最高。其散文艺术风格最大的特征是冲淡闲适,注重趣味。在现代散文史上,他是不应被遗忘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10.
试论白居易的闲适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白居易闲适诗代表作的分析及相关关键词的统计 ,白居易的闲适精神可概括为遂性逍遥、知足保和、委运顺化、“此心安处即吾家”、重“意”的生活审美等五大内容。白居易闲适精神的渊源是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白居易接受道家思想的过程中 ,陶渊明是一个重要的中介。  相似文献   

11.
综观二十世纪中国古代骈文研究之进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因循与突破期(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和拓展与繁荣期(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两个阶段。总体来看,因循与突破期的古代骈文研究的特点为:研究范围较大,视点较多,如对于骈文的形式要素、对待骈文的态度、风格特点、骈体作法、骈文发展史等问题多有所论,既继承前人的部分观点,又有明显的突破。拓展与繁荣期的研究成果质量颇高,涉及的问题较多,如对骈文的评价、骈文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成因及发展演变、与其他文体的关系、关于骈文理论批评著作、骈体作家作品、骈文史研究等,角度不一,方法灵活,论述透彻,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12.
从“五四”到“文革”、再到新时期“文化热”的过程,人道主义始终在其中或隐或显地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人道主义思潮的涌起,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特别是“文革”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70年代末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在“文化热”中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留下了发人深省的经验教训。人道主义在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命运折射了20世纪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音乐进入了多元风格的时代,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既有与传统保持明显的继承关系的有调中心音乐,也有探索性极强的各种无调中心音乐,包括创立序列音乐的新维也纳乐派、非控制音乐等。通过对二十世纪音乐语言的梳理,总结了一些可进行操作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研读其作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唐诗学的研究中,对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研究成就突出。从生平事迹考订,到作品整理校注和思想艺术成就探讨,已取得许多重大的甚至是带有总结性的成果,并在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课题。这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学观念的进步,也标志着人们对李商隐诗歌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不断提高。但是,李商隐研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其研究进程充满了曲折。大体上说,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是继承乾嘉以来笺注考证之学并加以发展总结的阶段;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是在现代域外新思潮和新化运动的影响下,呈现出新变的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未是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曲折以后掀起李商隐研究的第二个高潮,总结与创新并重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西学东渐,西方写实主义涌入中国,从而推动了对景写生,也推动了借古开今派的"古法写生"与"师造化"传统的回归。纵观百年山水画,在"外师造化"创作理念的推动下,20世纪山水画表现题材更广泛、表现语言更丰富、地域画风进一步拓展、图式个性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16.
美国内战结束后至19世纪末,自由放任思想成为政治思想主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国经济走向辉煌,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威胁到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自由放任思想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新的国家干预思想应运而生,并在19末20世纪初取代自由放任思想成为美国政治思想主流,从而为政府干预社会经济和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全面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百部名著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全集》等100部中国20世纪名表现出内容构成方面人社会科学类多、自然科学类少;社会科学中学、政治、历史、哲学等份量重,经济、法律份量轻;名出版区间方面,民国和改革开放时期出版数多而“左”倾政治思想干扰时期出版数少等特点,由此而折射出20世纪中国学术研究方面的两大特征:一、社会化关注的重点在政治和化领域,自然科学及经济、法律等方面研究相对滞后;二、学术繁荣的前提是社会政治气氛的宽松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受清廷劝戒缠足上谕的刺激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激荡,不缠足思潮再度兴起,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涨态势。当时先进分子以天赋人权说为思想武器,对缠足盛行的原因、反缠足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废缠足的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颇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作为近代化总体思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年不缠足思潮不仅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而且在近代中国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地位,但思潮又在某些方面也现出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刁世存 《天中学刊》2004,19(6):15-21
人道主义思潮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兴起而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人道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轨迹,折射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都市学缺乏真正的经济表现,这也构成了中国都市学中的不足。如果说有例外的话,那便是《子夜》。八十年代以后,中国作家开始关注经济及其在都市学中的表现,而这只是刚刚有了一个起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