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文萃》2001,1(1):108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新发展,它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指疾病或病弱。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而且涉及到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人道德精神的健康生长,但虚空宏大的德育目标,简单强迫的道德灌输,机械的道德考试,限制了积极道德思考,道德自主发现和探索的能力逐渐萎缩,人难以在理解和领悟中凸显生命的本质和要求,生活远离了人自身,人也远离了真正的道德,人的道德情操得不到熏陶,人的道德智慧难以形成,德育活动中时刻存在着戕害人道德精神生长的危险因素。德育要回到它应该的状态,即回归生活本身,使德育主体的道德精神得到健康生长,拥有良好的道德生活。德育回归道德实践。回归人的道德生活本身,是克服德育低效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德育理念不能不涉及到对道德语言的反思和定位,涉及对道德语言的功能与作用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谈到健康,人们往往不假思索地会想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却很少想到甚至根本想不到道德健康。但无论从理论的意义上还  相似文献   

4.
健康不仅包含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而且还涉及到社会道德健康。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身体锻炼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现代健康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对于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大学生公共卫生与健康意识是一种社会道德意识,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规范与准则。健康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健康。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体健康、道德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人。这四个方面清楚、精  相似文献   

6.
正关于德育的具体含义一直以来都没有恰当的解释。单讲"德",让人首先想到的则是道德、品德;而单讲"育",让人所能想到的则是教育。在狭义的范围内讲德育则是指学校的教育。具体地说,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者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以及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  相似文献   

7.
陈如平 《辽宁教育》2013,(7X):21-22
<正>命题1:学校管理创新必须彰显道德原则学校是道德的,道德性天然地蕴含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各项实践活动之中。学校管理者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是有价值基础的,也就是说都有伦理的和道德的基础。尽管参照的背景和意识形态框架有所不同,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是对人的权利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多数人的或少数人的利益、个人的或集体的利益;第二是对民主社会的认识和判断,包括权力观、家庭价值观、经济机会、公共财物、民族特性、政治和政府,等等;第三是健康和安全,如空气、水和土地质量,犯罪和暴力,人权  相似文献   

8.
郑丽芬 《学周刊C版》2024,(9):152-154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人品德和行为,还涉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可以成为具有高度道德觉悟、法律素养和健康生活习惯的社会成员。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强调学生在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文章简要分析了何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并围绕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健康生活三个要素,进行了有关课堂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教学环节的优化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9.
道德健康的出现是人类自身反思的结果,从而使健康内涵从生理学、心理学领域扩充到伦理学领域。个体的道德健康状况和水平会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个体的道德健康为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可能;和谐社会重视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鼓励个体追求爱和幸福等精神需要。与此同时,健康的概念还赋予道德教育以新的内涵。培养道德健康的人,使人拥有健康的生活,并提高人的道德判断力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0.
道德健康是人类对发展中所出现的危机思考的产物,从而使健康内涵从生理学、心理学领域扩充到伦理学领域。人的健康问题,不仅要用生物的眼光看待,而且还要从道德的角度去审视。从道德健康的视角出发,一个真正意义上道德健康的人应当以道德的方式适应社会,而道德健康的社会要为人的健康发展提供道德的制度与环境,道德健康的教育应关涉和谐社会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不是单纯指疾病和病弱。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生理健康,还涉及到社会道德,健康是一整体概念。随着全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孩子们吃得好穿得好是太幸福了,但另一方面,孩子们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又稍稍出现了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3.
先从“仁”字说起。中国的老祖宗很会造字。“仁”字形为“二人”,意即道德是在二人以上的关系中发生的。点评:你一个人独居荒岛,与外界毫无联系,所做之事自然不涉及道德不道德,可一旦与他人有了关系,你的言行就涉及道德了。现实社会中.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须臾离不开道德。道德是认识,也是实实在在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同生理健康同样重要。道德健康也是健康新概念中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5.
张慧丽 《高中生》2008,(24):54-55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新的定义,所谓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的健康整体概念。而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生命伦理教育是对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行为实践中的道德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教育,旨在培养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高品位文化修养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骨干人才.实施生命伦理教育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医学人文价值观、和谐生命观和健康道德观.  相似文献   

17.
王峰 《中小学电教》2011,(9):107-107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由此可见,作为增进健康重要手段的学校体育教学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心理卫生,指的是教师在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诸方面的修养和保健。若懂得心理卫生,重视心理健康,就能使自己认知正常,情绪健康,进而养成勇于进取、胸怀坦荡的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就能预防见识偏狭、情感曲扭、个性乖僻等心理病态,有利于完成教育任务。然而,一谈到卫生,人们往往只想到生理卫生。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须知健康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摘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身心健康定义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关于人体健康的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对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健全,才算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身体健康,一般指人体生活上的健康。心理健康则分三个方面:其一是具备健康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20.
德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人道德精神的健康生长,但虚空宏大的德育目标,简单强迫的道德灌输,机械的道德考试,限制了积极道德思考,道德自主发现和探索的能力逐渐萎缩,人难以在理解和领悟中凸显生命的本质和要求,生活远离了人自身,人也远离了真正的道德,人的道德情操得不到熏陶,人的道德智慧难以形成,德育活动中时刻存在着戕害人道德精神生长的危险因素。德育要回到它应该的状态,即回归生活本身,使德育主体的道德精神得到健康生长,拥有良好的道德生活。德育回归道德实践,回归人的道德生活本身,是克服德育低效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德育理念不能不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