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姑墨,一个与龟兹同时代的古国,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之一,是“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三国时属魏,东汉以后归附龟兹。  相似文献   

2.
古代西域就是今天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龟兹古国是西域36城邦国之一.龟兹古国位于西域的中部,由于西域是古印度文化.古罗马文化、古中国文化和古波斯文化在世界上唯一的变汇处,所给我们带来了独有的文化.龟兹乐舞是以历史悠久的石窟壁画形象为原始素材.本文是从龟兹乐舞的文化背景的源头出发一直走进龟兹乐舞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古西域龟兹文化、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原文化特点的介绍,凸显古西域龟兹文化对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原文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揭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互摄互补,方才汇成了今日中华民族文化的恢弘气象。  相似文献   

4.
信仰小乘佛教的古龟兹人对帝释天非常重视.本文探讨帝释天的含义及其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表现,认为克孜尔壁哂中的相关图像表达了对龟兹国王护持佛法的肯定和期许.  相似文献   

5.
龟兹库木吐拉发现的鬼子母壁画刘铭恕1985年9月,龟兹石窟研究所的同志,在库本吐拉的85窟的地面灰尘中,清理出古壁画一幅,盖从窟墙上剥落于地者.尚属完整,下部稍残。从敌事情节观察,却是一幅鬼子母的壁画,它可与珍贵的、希奇的本世纪初德国探险队在高昌所得...  相似文献   

6.
“龟兹学”同“敦煌学”和“吐鲁番学”一样,在西域史和西北民族史研究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龟兹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它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古龟兹这一镶嵌在沙漠瀚海边缘的绿洲明珠早就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 1990年10月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龟兹石窟》一书是龟兹学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此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石窟研究所与新疆大学中亚文化研究所联合编写的《龟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龟兹石窟绘画的艺术特点、壁画艺术的残损和对它进行保护的措施等一系列现状问题,介绍了龟兹石窟绘画艺术诞生与鼎盛时期对中原石窟艺术产生的影响和后来中原石窟艺术又丰富了龟兹石窟艺术的历史过程,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龟兹佛教绘画艺术中心对古代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古印度、中亚、中国和西方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互相影响,龟兹石窟是西域文化最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又十分注意中原文化的影响,论述了龟兹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龟兹学”同“敦煌学”和“吐鲁番学”一样,在西域史和西北民族史研究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龟兹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它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古龟兹这一镶嵌在沙漠瀚海边缘的绿洲明珠早就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 1990年10月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龟兹石窟》一书是龟兹学研究的一项新成果。此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石窟研究所与新疆大学中亚文化研究所联合编写的《龟兹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由韩翔、朱英荣两先生执笔撰写,全书11章,42万字,共517页;  相似文献   

9.
西域自汉纳入中央版图后,政府不断强化在西域的统治,关亭烽燧的设立就是统辖行政的措施。库沙新拜等地的亭燧设置,既便利于交通,又有利于战略。本着重介绍古龟兹回(今库车地区)汉唐时的一些主要关亭烽燧。以便人们更深入了解研究这一区域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0.
霍旭初 《家教指南》2001,(3):153-160
唐代龟兹僧人勿提提犀鱼在龟兹用汉文翻译了《十力经》 ,本文考证该经为早期佛教宣说佛智慧力的经典。有的佛教文献和学者判定该经为密教经典 ,由 此引申龟兹流行密教。本文对此说进行考辨,并对佛教文献记载龟兹“滴溜成音”的传说加 以考证。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洞穴是一种旅游价值很高的资源,也是喀斯特地区一种遍在性资源,是贵州喀斯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在开发前科学调查与研究不足,缺乏整体规划与开发设计,缺乏文化内涵,缺乏科学性与艺术性。所以大部分喀斯特洞穴在开放不久后很快进入衰落阶段。使得洞穴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始终无法向经济优势转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在对贵州洞穴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喀斯特洞穴文化的特征,并对其旅游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韬 《家教指南》2016,(6):93-101
关于库木吐喇石窟唐与回鹘时期壁画的年代问题,长期以来模糊不清,尤其是对回鹘时期洞窟壁画的分期与断代,目前条件尚不具备。本文尝试以样式论与风格学等方法,综合石窟形制、图像内容与题记等因素,试对库木吐喇唐风洞窟第15至17窟、回鹘风洞窟第12窟壁画的绝对年代进行探索,并以此为标型窟探索唐与回鹘时期库木吐喇部分洞窟壁画的相对年代。  相似文献   

13.
岩溶洞穴是一种特殊景观的旅游资源,通过对富阳碧云洞岩溶地貌的成因分析,可以认识研究区域的沉积环境;并通过对其沉积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岩溶洞穴开发中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针对旅游开发中的自然环境特点,进一步探讨溶洞景观的保护对策及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敦煌和瓜州两地西夏时期石窟艺术的壁画题材、造型风格、供养人构成、艺术功能等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敦煌与瓜州在西夏时期因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军事形势等方面的明显差异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动荡不安的敦煌,由于历史的惯性继续了归义军时期的制作佛教艺术的热情,但仅限于改建或补绘前朝石窟;而相对稳定而强势的瓜州则营建了一批特色鲜明、原创性极强的新窟,集中反映了西夏在文化艺术上取得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5.
李兰 《毕节学院学报》2007,25(4):100-104
喀斯特洞穴由于不同于地表的环境因子作用,形成了许多特殊资源。因此,自古以来,东西方的喀斯特地区都不乏有人类对洞穴利用方式的记载[1]。本文通过五年中对贵州喀斯特洞穴进行实地探测和调查,以及其他资料、数据收集,根据目的性、一致性、特有性原则,较系统地将人类对洞穴的利用方式进行分类研究。从生产、生活到文化、教育等等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部分。这样的分类研究,有利于对将来出现的洞穴利用方式进行分类和评价,以及喀斯特地下环境的保护。另外,还可使人类对洞穴资源存在意义的了解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陈辉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2):30-33,47
温岭石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造就了温岭石文化的丰富内涵。石夫人峰是温岭石文化的象征;钟灵毓秀的方山孕育了王居安、谢铎和赵大佑等历史名人;长屿硐天集中展现了1500年来人工采石留下的石文化遗址;石塘渔村保留着独特的石屋建筑群……在不同的时代,勤劳聪慧的温岭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石遗迹、石工艺和石景观,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石文物、石民居、石建筑、石器具、石风俗。  相似文献   

17.
重庆自然洞穴的特色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洞穴是十分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是地质遗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进化和发展,与其休戚相关。重庆洞穴资源丰富多彩、类型全、品位高、奇观多,利用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年十余次中外联合科考探险,又发现了一批新的资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综合利用、科学开发和洞穴资源的保护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依照大连市政府对大黑山的主题规划,以高品位、多景点、分期分批、渐进开发的原则进行新一轮开发。经过培育,大黑山观音阁景区将成为以佛教艺术馆为中心,以山洞为纽带,连接"两寺一阁",辐射整个辽南地区的宗教文化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甘肃境内12处石窟寺中112个典型洞窟有害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在石窟周边和洞窟中存在对壁画或塑像有害的生物:昆虫纲8目19科27种、鸟纲6种和哺乳纲啮齿目3种、翼手目蝙蝠类2种.经过调查的112个洞窟中,91.9%的洞窟内的壁画或塑像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些生物的侵害,其中,昆虫类的种群密度较大,主要为鳞翅目.昆虫的分布与石窟周边的气候特征、环境条件、植被类型等密切相关.这些生物对石窟壁画的损坏主要表现在壁画表面活动时的机械损伤、尿液和粪便排泄物等造成的画面污染、筑巢和打洞等.应根据不同的生物及其活动规律和破坏形式而采取不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分布着多座石窟,其中与西夏有关的主要是山嘴沟、须弥山、阿尔寨三座石窟群。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前辈的研究成果,初步整理了这三座石窟的西夏遗存。笔者认为,山嘴沟石窟是西夏中心区最为重要的石窟遗存,最能代表西夏中心区的石窟艺术,既有与敦煌石窟一脉相承的艺术作品,也有同时期敦煌石窟所不见的十牧牛图等佛教题材;固原作为长期处于西夏和宋金争夺的地区,虽然保存了规模巨大的须弥山石窟群,但仅能找到西夏的游人题记,证明西夏人曾在这一地区活动,找不到西夏时期的作品;鄂托克旗作为西夏河南区辖地,在历史上非常重要,但阿尔寨石窟现存洞窟主要为蒙元时期的作品,也无法确认有西夏的遗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