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四)定式三中的战术延伸——直板接发球撇搓对方底线,迫使对方勉强上手,然后准备反攻。图中,波尔为左手握拍选手,因此马林在接发球时,不但要考虑来球的旋转问题,还要盯住对方的站位,扼制对方有威胁的进攻。波尔发右侧下旋短球到马林的反手位。马林上步突然一撇,撇到波尔的反手偏中路底线。波尔站位离球台比较近,无法及时调整动作,只好快速用反手拉一板,这板拉球的力量并不大。马林稍退半步,反拉波尔的正手位。马林的整套战术运用得非常流畅,每一板球都先观察对方的站位,处理球非常果断,掌握住了节奏。  相似文献   

2.
赵晖 《乒乓世界》2005,(5):68-69
马林发转不转球,注意他在触球瞬间身体紧凑,这是发力集中的表现。波尔接发球的站位,也并不过分偏向反手位.以免自己的正手漏出太大空档,尤其是面对马林这样的控球高手时。  相似文献   

3.
这可说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二)”中第2、3套“定式”的叠加版。马林用正手发左侧旋球偷袭波尔的正手位,这样的战术之所以能成功,是基于两个要素: 由于波尔是左手握拍,马林充分利用左侧旋的特性,发球落台后直接从波尔正手位的边线拐出,这样就增加了波尔接发球的难度。假如对手是右手握拍,那么对马林发球的质量要求会苛刻得多,因为那样“偷正手”是发直线,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6,(7):76-81
世界乒坛,永远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虽然超一流选手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但真正比较起来,目前还是有三个人的实力明显稍高于其他选手,他们就是王励勤、马林和波尔。用刘国梁主教练的话来说,王励勤是以速度力量为主,马林是以旋转变化为主、也有一定速度,波尔则是位居其中,可以说是集王、马两人之所长——虽然速度比王励勤慢点,但慢不了多少,力量是小点,但相持转攻的能力不在王励勤之下;虽然搓球的旋转比马林莲点,但拉球的旋转绝不亚于马林。如果王、马能百分之百地发挥,对波尔将略有上风,但若稍有闪失,波尔就是对中国队威胁最大的选手。那么,波尔到底有哪些看家本领,以至能得到中国队如此"青睐"呢?现在就让我们来一一解密。  相似文献   

5.
姚泰和 《乒乓世界》2005,(2):108-109
2004年12月12日.央视五套直播2004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半决赛。当波尔救最后一个球时摔倒在地上时.中国选手马林全然不顾跌坐在地上的波尔.一脸傲意地向全场挥拍。  相似文献   

6.
与“王皓VS施拉格”球理相通,本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一)”中第2套“定式”的另一种升级版。马林站在侧身位用正手发侧上旋球到波尔的正手近网处,虽然他发的是普通侧旋而非逆旋转球,出球带正常的左侧旋,但对于左手握横板的波尔来说,其效果同右手直板反手发(右)侧旋球到右手横板正手类似,球落台后都是朝横板的正手外边线侧拐。与施拉格相同,波尔也选择用反手上前接发球,但被马林压住中路后,最终正手反拉下网。  相似文献   

7.
2002年底的波兰公开赛和丹麦公开赛,是我第一次独立带队访欧,和队员们配合得挺好,感觉还不错。我当运动员时,就经常与这些队员沟通,大赛时也协助教练组做一些工作,现在只不过是我身份变了而已。 马林如愿斩波尔 抽签之前,我最希望马林能碰波尔,他自己也很想与波尔过招,济南世界杯时他就对战胜波尔很有信心,遗憾的是他提前被老普拉下了马。如果马林这次能够与波尔交手并战胜他,一方面能够增强我们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挫挫波尔的锐气。抽签结果还真如我所愿,两站比赛两人都碰上了。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6,(9):79-79
马林 VS 波尔是左右手之战,实际上右手对右手的机率更高,但应用搓球摆短的原理并无质的不同。这时,你可以像王皓 VS 施拉格这样,在接发球时借对方的旋转,将球摆短至对方的正手小三角处。随后有两种常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年度回合11.9     
《乒乓世界》2005,(12):34-35
马林发侧下旋短球到王励勤反手位,王励勤反手侧拉直线,马林扑正手拉直线,王励勤回球到马林反手位。马林侧身再拉斜线,王励勤挡斜线然后侧身反拉直线。马林扑正手兜余线,王励勤回球到马林正手大角,马林扑救失误。  相似文献   

10.
“首战”告捷 2003年10月10日.我作为中国少年体育记者团的一名记者来到江苏省江阴市观看了第24届男子世界杯乒乓球赛.并幸运地采访了波尔和施拉格。 10月11日下午有波尔和马林的比赛,我很早就到了赛场,观众席上的人寥寥无几,波尔和柳承敏正在做准备活动.波尔的教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6,(9):78-79
实战应用中,直拍选手由于在处理台内球时稍占优势,因此更多倾向于摆短而非劈长。在现役的直拍选手中,马林的台上功夫是公认的标杆,而摆短后抢冲更是他最基本的看家本领。在本组图中,马林就是有针对性地接发球摆短至波尔的软肋——正手近网处(图1→5),令波尔仓促间回出机会球(图6→9),从而侧身抢冲直线到波尔的反手空档得分(图10→11)。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堪称中式直板得分的经典教材。  相似文献   

12.
这次在世界杯赛,我做了三场场外指导:马林对小山雨果和金择洙,王励勤对波尔。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上指导队员比赛,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自己当教练时间太短,缺乏执教经验。但通过指导这样的世界大赛,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赵晖 《乒乓世界》2005,(5):66-67
与上期《一招不慎 满盘皆输》中类似.马林这个发球的落点仍然不够严谨.波尔能够自如地上前用正手回接,其手腕明显打得很开.便于自由调节回球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第一组马林4:0J·M·塞弗(7,7,6,6)庄智渊4:0杰克逊(5,2,5.3)马林4:1庄智渊(一7.5,8,4,,叫J·M·塞弗4:O杰克逊(3,2,6,8)马林4:O杰克逊(6,7,3.5)J·M·塞弗4:O庄智渊(9,4,6,o)第二组斯米尔诺夫4:1波尔(一10.6,10.10,6)黄文冠4:3蒋澎龙(6一8.8一6,11一11,引蒋澎龙4:3波尔(一5,9,一2,9一3,10,5)斯米尔诺夫4:1黄文冠(8 .10,3一10,8)波尔4:1黄文冠(一8,10,4,8,7)斯米尔诺夫4:。蒋澎龙(6.了.3,7)第三组王励勤4:2普里莫拉茨(69一9,一8.5.9)朱世赫4:2格林卡(7,一了一8,8,8,5)格林卡4:2王励勤(一7,4,9,一8.5.11)朱世赫4:2普里莫拉茨(一9.4.8,5,…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02,(12):34-35
马林的大动作侧身拉球 拉球为主的选手会尽可能使用正手侧身攻击,在比赛中常保持这样的攻击企图是必要的,因为可以给予对方很大的压力。照片中的马林,对于左边线的机会球以侧身拉冲回击,向对角线施以强力的一击。此时,马林的右脚与左脚几乎和回球线路垂直,让人感受到一球决胜负的意图。  相似文献   

16.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五)中定式二的延伸——直板接发球搓对方正手,横板抢先上手,直板随后连续压住对方正手位,以速度取胜。 左手握拍的梅兹发右侧旋短球到马林的反手位,马林上步直接挤搓到梅兹的正手位底线(图5)。马林在接发球时逆来球旋转,顺势一挤,使回球带 有明显的侧拐。梅兹发球后,做好了进攻的准备,但马林的回球向正手位边线侧拐,使梅兹在进攻的线路上受到一定的制约——如果直接拉直线,由于 马林回球带有左侧旋,容易拉到偏中路位置,马林可以很轻易地回防;因此拉斜线是最好的选择。而此时马林早已等在反手位准备大力推挡,面对梅兹 的拉球,马林在最高点借来球之力,快速将球又挤推到梅兹正手位大角。梅兹在第一板进攻之后,重心正向中路还原,看到来球又回到正手位大角,于 是扑正手连续拉,由于脚下不到位,动作无法做完整,导致回球失误。 马林敢于突破对方正手位,并连续压制对方正手,这种技战术是当今直板打法的新思路。从接发球的小技术入手,预先判断出对方回球线路,看似 被动防守,实则已经掌握住场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3月10日下午,中国乒乓球队从卡塔尔比赛归来。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大家看上去都非常疲惫。上了大轿车,马林一个人坐到了最后一排,记者走过去问起他和庄智渊的那场比赛时,马林一脸的懊悔,直说这场球输得太不应该了。  相似文献   

18.
孔令辉正手拉球失误,波尔高举双臂,兴奋地向上一跃。刚才还杀气腾腾的体育馆,此刻在波尔的眼中如同春天的绿野。是啊,一个大男孩的考试结束了。从此男单世界冠军的封神榜上又多了一张青春而又鲜活的面孔。在略显沉闷的乒坛殿堂里,波尔如同山问欢快的小溪,夹杂着清新的水汽,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6,(9):86-87
虽然王励勤的晃撇对吴尚垠奏了效,但要论这种搓球衍生出来的"假动作",当今乒坛首推马林,他那灵活的手腕、百变的花样,每每令对手蹙眉徒奈何。I 组图中,面对梅兹的搓球,马林没有平淡地回搓,而选择了主动发起变化,用正手晃搓到梅兹中路追身(I12→I15),迫使梅兹侧身抢拉下网(I16→I19)。注意对比图 I12和 I13中马林触球前手上的变化:手腕打开,拍形稍立,这样更有助于在较短的出球线路(近乎直线)中给球加速加转。再对比图 I13和 I14,不难发现,马林整个击球动作是以横向为主,由于梅兹搓过来的球带有下旋,马林这样接触球的侧面横向发力,能够避开来球的强转区(球体正面),从而主动改变旋转轴,而且利于控制向前的力量,避免出界。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06,(9):88-89
再看 J 组图中,马林的手法更绝:在双方的控制与反控制中,马林突然晃搓梅兹的正手大角直接得分。直到 J15之前,马林的眼神似乎都只盯着来球,从他的拍形和动作也看不出他的出球线路,谁知到了 J16,他手腕猛地一转,球直奔斜角而去,梅兹完全猜错了方向,再从侧身位扑正手,为时已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