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实践层面讲,佛教的文化精神应是以自律为特征的。它在个体人格自塑、实现自我超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自律亦是佛教和现代文明之间具有通约性的重要表现,弘扬佛教的自律文化精神,有益于现代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车耳 《教师博览》2010,(4):19-21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发达,许多方面可以和西方媲美.但还缺乏文明和秩序,以及日本式的纪律。  相似文献   

3.
闾丘露薇 《良师》2011,(3):52-53
这次到日本旅行,因为大意,出了不少状况,还好最终没有大碍。  相似文献   

4.
姜萍 《云南教育》2001,(21):9-9
一、培养自律精神要从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入手道德认知是道德内化和道德行为的先导,起着理性指导作用,它是促使道德信念形成的认识基础,是自律道德的导向机制。一个道德认知水平低的人不可能自发产生自律行为。道德问题除了道德认知外,还有不可忽略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内容。如果只重视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评价,忽视了道德情感、意志的培育,那么德育就存在缺陷。因此,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自律精神首先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提高德育素质,这是自律的基础。二、自律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细胞”“自律”是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5.
自律是人作为主体在认同、内化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自主、自觉、自动地自己限制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律品质就是指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面对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挑战,加强对大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是高校德育的必然选择。大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明确责任,确定目标;其次要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第三要加强自律行为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对文学本体自足的追求是文学排斥其他实用性功能的渊源,其中政治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只限于纯审美的自律是一种狭隘的自律,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文学的功能不可能是纯然的超功利,于是政治倾向具有了自身的合理性。这种政治性要求的是一种独立的品性,是对现实的勇于承担,它是在形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文学自律。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自律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的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它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持续性与反复性、必然与自由的统一的特征。道德自律的培养应从道德认知、道德意志、行为习惯、自我教育能力等几方面入手。道德自律又是我国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的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民 《文教资料》2006,(28):85-86
教师自律就是教师主体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参照,按照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依靠内在的自觉意识、心理需要自愿地约束自己的意志、情感和行为。加强教师自律必须强化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律意愿;完善他律机制,严格法纪惩处。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自律"包含"教师个体自律"和"高校组织自律",前者以后者为保障。一方面,要通过激发教师的自律潜能、减少评价制度的负面刺激以促进教师个体自律;另一方面,要打破学术不端的"利益共同体",自觉惩治学术腐败,充分发挥学术规范机构的作用以实现高校组织自律。只有通过多主体的自律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高校才可能确立健康的机制,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也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怎样合理调整分配、税些等一系列政策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本文试从分析我国社会收入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怎样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分配体系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处于历史转型时期,现存的以司法为核心的纠纷解决体系已难以应对多元化的利益观和价值观所带来的各种纠纷剧增的压力。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思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要为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奠定所需要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的制度构建及其价值目标,保证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互为条件,互为前提,辩证,统一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把人的全面发展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肾密结合起来,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衡量标准,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自律是自身修养和成才的需要。当今大学生特别要处理好自律与自由的关系,注重恋爱中的自律以及在学习和做人中的诚信自律。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不仅具有时代背景,而且也是我国启动新的社会模式的现实需要。对改革开放的理性反思、人的主体作用的彰显、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及建立在现实上的对新社会人的向往,无不要求我们关注人、关怀人,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和谐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做出剖析,从“人的全面发展”所具备的特征出发解释了它在和谐社会中应具有的新涵义:完整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并阐述和谐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实施手段: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价值和意义、突出人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律和义务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通过自律概念,康德一方面批判了受控于自身欲望的非理性行为,强调了理性在道德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拒斥了那种出于外在权威和规范的他律,强调道德本质上是一种自律行为,道德法则是理性的自我立法,道德的根据既不在于自然情感的倾向也不在于外在权威的约束。而义务概念凸显了人作为有限的存在者自身的二重性,真正有德性的人不仅是有理性的、自我立法的人,更是能够在理性与欲望的冲突中坚持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到自己义务的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化,客观上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会计道德规范。但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放松了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道德自律建设不力,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为构建以诚信为本的市场经济秩序,有必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塑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仁由己"、"自省明过"、"见过自讼"、"改之为贵"、"克己归仁"是孔子关于自律的重要观念。这些观念之间有着合理的内在逻辑,并隐含了一套富有实践价值的自律操作模式。同时,这些观念还明确了自律的缘由、自律的基础、自律的保证、自律的要求、自律的总纲,并包含了孔子对自律主体、自律方式、自律内容、自律价值、自律标准等问题的思考,它们一起构成了孔子的自律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