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体味意境美,因为在散文的审美特征中,追求诗的意境是非常突出的一点。所以,我们欣赏散文,教学散文就应当着重领略它的意境美。 但是,散文的意境如何言传,让学生体味到?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值得探讨。现以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茅盾的《风景谈》为例,谈谈散文的意境教学。 意境即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画面,所以必须扣住“景”与“情”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我的方法是,首先借助预习提示和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基调,想象散文中描绘的图画,体味回荡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吟唱,体味  相似文献   

2.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去的教学却走入误区:一是忽略诗词的文学特性;二是引导过多;三是过于注重解释字词;四是滥用多媒体。古诗词具备审美特性更具备意境美,我认为应重视其“意境”,从“体味意境”入手。  相似文献   

3.
【命题类别】命题者考查学生对诗歌“形象意境”的赏析,一般为: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和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这里指意境的色彩、构成、情味等)。【设题形式】诗歌“形象意境赏析”的设题形式有三:(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相似文献   

4.
体味古诗意境是古诗教学的较高层次,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谓意境,“意”即情感,就是诗人倾注于诗中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就是诗所表现的艺术深度。体味诗的意境,就是要充分领会诗中所表现地情景交融的艺术。 介绍背景 明了立意 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感而发,故体味意境首先要了解作者当时有关情况,根据诗的内容做一定的取舍,有不同的侧重。如教学《早发白帝城》时,首先应介绍一下当时李白被判处长期流放而在途中忽遇朝廷大赦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学生初步体验一下诗人创作时的感情:在饱经抛妻别子的痛苦和流放路途  相似文献   

5.
古代诗词意境鉴赏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一、善于展开联想诗词的主旨常常借助意境来表达。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词中的画面和气氛,借助联想或想像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词中的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有即景述怀、直抒胸  相似文献   

6.
诗歌的审美,离不开意境的审美。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但由于诗歌语言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性,使得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在其“片言只语”之外,留下太多的“空白”让我们去体味、想象。诗歌文字越是精练,其承载的内蕴和意境便显得越发深厚幽远。  相似文献   

7.
一、训练目标诗歌鉴赏评析能力的训练要紧扣《考试说明》规定的能力要点和高考卷中文学鉴赏的题目进行,具体说,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能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①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状况,其他作品,有关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社会概况,人物风貌等等,都可以成为与作品有关的背景材料。②体味意境。诗歌的中心内容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诗歌中情与景结合的基本方式是即景述怀、直抒胸臆、寓情于景、…  相似文献   

8.
诗歌教学要分析意境,著名美术家朱光潜先生给意境这样定义:“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思想世界。”可见,意境不仅有鲜明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且有发人深省的思想,有令人激动的感情,因此,诗歌教学中让学生进入意境体味意境尤为重要,笔者在进行诗歌的意境教学中,曾尝试如下几种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发展的一条主要线索,追溯意境理论发生的渊源,对于深入地领悟意境的美学内涵和体味中国艺术的风骨与精髓,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无论是探索意境构成的内在机理——境一境中之意一境外之意,还是考量意境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表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其中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老庄哲学、美学的根本原则“道”的上面。自然无为的“道”是意境的生存之本和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诗贵在“意境”,“意”就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指诗人所描摹的客观事物。“意境”即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他所描摹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而能否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艺术境界,就意味着能否使学生体味到古诗的美,鉴于此,在《咏鹅》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唐诗宋词是古典文化之瑰宝,走近唐诗宋词,犹如走进了一座美的殿堂,鉴赏唐诗宋词,就是探寻美的历程。这种美的发现离不开对意境的体味,其中鉴赏诗歌的形象是体味意境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相似文献   

12.
鉴赏诗歌要把握住诗的意境。意境由意象和意蕴构成 ,所谓意随象生 ,境与意合 ,就是这个道理。如火合热情朝气 ,水合清纯洁净 ,绿合青春活力等。象往往有多个 ,谓之意象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众多意象 ,构成行旅之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意境。要把握诗意 ,就要进入诗人精心构筑的意境之中 ,去发现、体味诗情画意。那么如何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 ,深切地体味其诗情画意呢 ?下面就结合我的诗歌教学体会 ,介绍几种方法。一、反复诵读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截最感性…  相似文献   

13.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14.
王万峰 《考试周刊》2012,(54):57-57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如何发掘并运用古诗的“艺术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再创造?作者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并总结出了如下经验:一是填补形象“空白”,深入诗歌意境;二是挖掘情感“空白”,体味真挚情感;三是挖掘插图空白,催生想象思维。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味到古诗词的诗趣,强化诗词教学效果。文章从多媒体烘托氛围,引导切身体验;创设体味情境,感受古诗文意境;认真品读感悟,感受古诗明快意境;学会品词析句,体味诗情与诗趣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强化古诗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古语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是前人的成功经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 ,大多脍炙人口 ,文质兼美 ,从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到元曲 ,从朱自清的散文到孙梨的小说等等。这些课文里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美、语言美光靠老师的分析、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老师的讲解、分析 ,我认为还要靠学生通过朗读去体味。一、朗读 ,能让我们体味作品的意境一般地说 ,古诗文辞意典雅。读之 ,能把人引入辽阔无际的优美意境之中。尤其是放开嗓子高声朗诵 ,其声韵铿锵 ,音律和谐 ,不仅能使人精神振奋、心…  相似文献   

17.
解读一部作品最好的方式就是朗读,朗读可以体味文字的音韵美、欣赏文章的意境美、领略作者的情感美,从而净化心灵,愉悦精神,启迪智慧,直至引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在此,笔者建构了朗读的三重境界,分别称为“意读”、“情读”、“悟读”,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可谓是一篇独具特色的美文,美就美在其“色彩浓,回味永”的画面和“清、静、悲凉”的意境,关在作者随处流露出的情趣,美在它令人“百读不厌”的浓郁书卷气和风俗味。它值得我们潜心细致地去“翻阅”,去追寻和体味。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选入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与现在的写作有很多相通之处,如果抓住古诗词“以言语创设意境、以意境表达意象”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从“读、思、赏”到“悟、写、用”,将古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整合起来,通过发掘古诗词中的语言训练点,揣摩、体味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和规律,为学生搭建交流、表达的平台,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抒情学独特的艺术概括方式有意象、意境、抒情母题等;艺术概括具有浑沌特点;解读中国抒情学需要了解中国化的“天人合一”,用中国学独特的体味、感悟等方式解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