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点心     
当你看着初升的太阳,会联想到蒸蒸日上的青少年,而把夕阳喻作老人。而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把许多服务点都设在孤老家中、敬老院中……,为历尽沧桑的老人们带去一份关怀、一丝温暖。作为校友会青年志愿者服务点队的普通一员,我已亲身参与了几次服务孤老的活动,感受颇深。活动开始了。“啊,你们来了?!”从孤老脸上看到一副充满阳光色彩,惊喜交加的神情。活动中,我们和老人无所不谈,谈谈我们的学校、家庭、学业和将来,而更使我们有所收益的是,老人口中的艰难过去,了解到他们心中到底缺少的是什么……“怎么,你们要走?!”“…  相似文献   

2.
国家图书馆藏公文纸本《魏书》纸背元代文献,是目前继黑水城元代文献之后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元代一手文献资料。该文献中编号为GT[W:16·39]、GT[W:16·40]的两件文书实为一件,其性质为杭州路向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汇报该路东北录事司孤老健康状况等的呈状。文书反映出元代杭州路孤老的收养时间在50岁左右,实施查勘孤老健康状况者为坊正。文书又证实了元朝后期杭州路复置四隅录事司情况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有消息传来,邻校几位长期为孤老服务的同学快要毕业了。张老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怎抓住这一难得的时机呢?她来不及考虑。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的今天,她生怕这份“差事”被别的班级抢走,于是她拉上班干部季骏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了孤老藏秀娟的家。她在某厂中心试验室工作时,一次化学事故使她致残。她头发稀疏、满脸皱纹,牙齿也已全部脱落。她个头并不算矮,但体重却只有25公斤。谁见了她瘦骨嶙峋的模样都会同情的。  相似文献   

4.
今天是怎么啦,商店里的塑料娃娃都瞠目结舌地望着自己,沿街的收录机里竟是孩子们“不懂、不懂”的尖声吵嚷。张燮的心情真是烦躁透了。第一堂课就上得如此砸锅。张燮是刚分来三江镇小学的应届中师毕业生,任教低年级思想品德课。今上午她上的第一课是《尊敬老人》。她讲了一个班的红领巾长期照料一位孤老人的故事。教学程序有条不紊,课堂秩序井然。最后她小结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  相似文献   

5.
小警察     
野军 《早期教育》2001,(14):18-18
警署有一位漂亮的警察阿姨和小李,她经常到院子里来,帮孤老张奶妃做家务:玩衣服啊,打扫房间啊.可勤快了。院子里的居民,老老少少都很喜欢她。有个小朋友叫小玲,看到她总是要亲热地喊一声“小李阿姨!”。  相似文献   

6.
清代荆州城市救援和社会福利体系发展逐渐由政府主导转为民间慈善机构为主体,在救助孤老贫幼、丧葬方面救助机构数量大、种类多,覆盖面较广.民间自主救助机构的出现,完善了城市救援和社会福利体系,在救助孤老、保障贫幼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早在90年代初,我校就开展了以各班团支部力核心的敬老爱老活动,建立了2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社区的大街小巷、活跃在敬老院和孤寡老人的家庭,曾有20多位学生先后与江浦街道的孤老成立了“模拟家庭”。1997年,我校被评为上海市社区工作先进集体;1999年,我校有多支服务队被评为杨浦区优秀志愿者服务队,高二(2)班团支部与孤老建  相似文献   

8.
致唐婉     
日光在墙头死去笑容孤老在紧掩的闺房眼神干涸在空空的风中等待凋落在流年里嗔怨漂白在季节中思念生长在一根根青丝上慢慢开出白霜记忆越来越浓越来越浓只听那钗头凤一声声莫莫莫错错错(指导教师胡兴毛)致唐婉$安徽安庆一中!高一@王梦影~~  相似文献   

9.
<正>人文探究:《叮叮当》是一首流行于浙江温州市的民间儿歌,在温州家喻户晓、老少皆唱。短短的三句歌词(衬词除外)却充分反映了温州古城风貌、人文景观和民俗事象的来龙去脉。“山脚门”即今城区来福门之旧称。“孤老堂”是指在明末时期,温州遭受水灾,无依无靠的“空巢老人”只得流落街头,乞讨为生。当地一位胡员外于心不忍,便发起兴建孤老堂的建议,并在众人支持下成功建成。这一善举,使孤寡老人有了栖身之处。“松台山”坐落在温州古城的西隅。山间松木林立,山顶平如戏台,  相似文献   

10.
<正>深夜,七旬智障老人迷路后,报不出自己的姓名,说不清家住哪里,惟独记得"社区民警陈德骅"。很快,她就被接回了家。老人记住的陈德骅,是上海普陀公安分局的一名普通民警。他有21位"父母",都是辖区里的孤老,这位迷路老人便是其中之一。上海普陀区莲花公寓是个动迁户组成的小区,2800多户、1万余名居民,而且老年人多、困难居民多。担任该社区民警17年的陈德骅把居民视为亲人,把21位孤老认  相似文献   

11.
《少年儿童研究》2005,(5):14-15
2005年2月17日的《辽沈晚报》报道了“花一点‘压岁钱’圆孤老亲情梦”的活动。据报道:“特别策划一经推出后,立刻在孩子和家长中引起强烈共鸣,当天报名参加本次为孤寡老人献爱心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达41名,其中最小的才3岁,最大的49岁。这些志愿者有的表示要给孤寡老人当一天‘代理孙子’,有的表示要当一天‘代理儿女’,让孩子们的‘压岁钱’花得有意义、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收养孤老”律是明清社会救济立法的重要体现,既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地方政治治理形式转变有关,又与明清统治者的重视、立法监督体系的健全、社会救济机构的设置及管理有关。它不仅体现传统社会救济基本意图,而且在“仁政”理念的基础上,从法律上规范了“孤贫”救济。救助孤贫不仅仅是理念问题,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必要时还应该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传统政治体制则决定明清统治者不可能提供充足的资金,也不可能有完善的制度,不会去整合社会资源,更害怕社会成员的介入。因此“收养孤老”律例实施的实际效果,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一块烫石头     
村里有个孤老头。他身体很坏很坏,靠编篮子啊,缝毡靴啊,看守农庄果园不让孩子进去啊过日子。  相似文献   

14.
北京人     
话剧《北京人》以曾家的经济衰落为线索,既展示了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戕害,也展示了人们打破枷锁,去寻求新的精神家园。下面截取了两个精彩的片段:一、曾皓向愫方诉苦,以挽留她在曾家孤老一生。二、愫方和曾文清哀婉凄楚的爱情。一中秋节,将近正午的光景,在北平曾家旧宅的小花厅里,一切都还是静幽幽的,屋内悄无一人,只听见靠右墙长条案上一架方棱棱的古老苏钟迟缓低郁  相似文献   

15.
怪病     
有个孤老太太得了个怪病——每当她走进自己的房间,就觉得耳鸣心跳,头昏眼花,而到院子里散步时就好得多。  相似文献   

16.
一块烫石头     
村里有个孤老头.他身体很坏很坏。他靠编篮子、缝毡靴.以及看守农庄果园不让孩子进去等工作过目子。  相似文献   

17.
王晓菊 《考试周刊》2011,(50):233-234
泰州社会福利院建于1911年,原为晚清政府收容孤老、弃婴、寡妇及流民的普济堂、育婴堂、贞洁堂、流民收容所。随着历史的演变,三堂一所合并形成"泰州救济院"。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泰州市生产救济院",  相似文献   

18.
小警察     
警署有一位漂亮的警察阿姨叫小李:她经常到院子里来,帮孤老张奶奶做家务:洗衣服啊,打扫房间啊,可勤快了。院子里的居民,老老少少都很喜欢她。有个小朋友叫小玲。看到她总是要亲热地喊一声“小李阿姨!”。 小玲一直在想:“我长大了,也要像小李阿姨一样,做一个好警察。” 她从幼儿园回来,也常常学着小李阿姨的样儿,去帮张奶奶扫地、倒垃圾,还扶着她到院子外面散步。乐得张奶奶不住地夸奖:  相似文献   

19.
“老了进养老院”“老了进养老院”。这是时下一些老年人的心愿。调查结果表明,有17%的老年人愿意在养老院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不少人认为,养老院是没儿没女的社会孤老安身之处,有儿  相似文献   

20.
《家教世界》2013,(11):9-9
那时,他是河南嵩县木植街年轻的乡党委书记,志在云天。那天遇到的那件事,是意外之事,然而,这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1995年1月25日,从县城返乡的途中,他发现路边有一个弃婴,就在他走近时,弃婴哭了起来,清脆的啼哭声让他不假思索就走过去,把她抱了起来。婴儿竟一下子不哭了,泪眼眨巴地看他。他心疼了一下,这种心疼他还是第一次,只因为这寒冷野地中婴儿那无助巴望的眼睛!他将女婴裹在怀里,给了邻村一个一直想领养一个孩子的孤老。孤老很高兴地收下了孩子,取名来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