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阿特是古埃及伦理的基本观念,古埃及和谐观念包含在玛阿特观念之中。本文试从人与神、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三个方面加以探究。人与神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是神的影像、人对神的崇敬及人与神的互惠关系。人与人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利益上的均衡、关爱弱者及对他人生命及尊严的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万物同处玛阿特秩序之中及人类与自然的互惠。然而古时之和谐并非今日之和谐,但二者却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2.
在民办高校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起跑线上的先天不足及政府扶持政策力度有限等原因,高校内部的各项发展机制和各种文化形态还都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民办高校教务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成分,本文试图从和谐的内涵出发,以"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组织"三对关系为框架,阐述了目前民办高校教务管理过程中不和谐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建构和谐的人与自身、人与人及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关于自然界、思维及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从世界历史角度,从自然界、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辩证地考察和探索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自身的发展问题,系统地分析和解答了发展的本质、发展的动因、制约因素,提示了什么是发展,为何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等一系列根本性和终极性问题,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世界等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依据。在构建和谐世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应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系统把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发展的目的、过程、结果及意义等问题,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美学是一种在生态学和美学纬度下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的和谐一致的存在论审美观。以生态美学主张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美为指导,对纳西族女性服饰从功能、色彩及演变上进行分析研究,据此展示纳西族女性服饰所传递的纳西民族崇尚自然,追求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之美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人类共同面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并由此引发了人文、道德、精神及价值危机。  相似文献   

6.
综合课程开发是近年来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学前教育综合艺术课程的开发应围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注重目标设计策略、内容选择策略及课程组织策略的制定,把戏剧课程、舞蹈课程、音乐课程、美术课程相互融合,同时也将艺术、生活、科学及语言有效融合,通过课程案例的陈述及反思,让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7.
走向课堂的生态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论与生态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宇宙论,控制、分离与线性等现代课堂病理都可归为机械论主导。走出机械论带来的课堂误区,关键在于从生命关怀出发,确立课堂生态和谐的理念,追求课堂生活中人与人、人与课程及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消费,从其本质上说是人为了实现人的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而进行的对消费对象的消耗活动。无论是节俭主义还是消费主义都是对消费本质的异化,消费主义更是给自然及人的精神带来重重危机。通过对消费本质、人的本质及人的需要、物的多重价值和二重纬度的分析表明,低碳消费是一种反映消费及人的本质和价值的消费方式,能够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是属人、为人、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对“人”及“人的问题”的深刻理解则很难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从“现实的人”的存在、本质及发展入手,反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的主要原因:在原则上,忽视人的主体地位;在目的上,片面强调社会本位;在内容上,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在方法上,偏离人的目的性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回归“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才能实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是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者以人类实践为出发点,深刻阐释自然、科学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辩证认识人、社会、自然相互关系及内在规律的学说。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在价值,体悟其理论真谛,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实际,更好地融合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路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异化。异化劳动导致私有制,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现阶段不能彻底扬弃异化劳动,人与自然、人自身及人与人之间仍然不和谐。建构和谐社会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尊重劳动,尊重创造,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立足劳动实践,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具有多重人学意蕴。人的自我意识或主体意识.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创造作用.决定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人的存在结构.决定了人与社会及宇宙、自然界的统一性及因果联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同时坚持人、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女性主义视角构建关心共同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个体美好生存及和谐社会呼吁越来越强烈的当下,关心共同体的建构显得越发必要。女性主义基于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运用"圣杯"之思,行使"关怀"与"联系"之权,一直和需要关心的生命站在一起,并对之施以"圣爱",以期在更广泛意义上建构关心共同体,从而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地球、人与宇宙和谐共生的愿景。  相似文献   

14.
我的德育观     
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国民素养密不可分,而国民的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几乎决定国家的发展命运。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道德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当今社会是经济发展的社会,意识发展经济,在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时,我们国民的道德也在一步步丧失,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笔者认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及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评价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主要有政治解放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异化劳动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形态及其特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  相似文献   

16.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4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30人,副教授62人。设有土木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结构工程等7个硕士点,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博士点,土木与建筑领域工程硕士点。在校本科生1600多人,研究生200多人。现有防灾城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4个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地震工程及应用技术等4个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等3个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  相似文献   

17.
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生态批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福斯特的《霍华德庄园》进行重新审视,发现该作显示出作者强烈的绿色思维倾向及“和谐”观,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进行了尝试,达到了人类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统一及人对自然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站在科学哲学的高度,以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发展的冲突的分析与反思,进一步阐述了科学与人学的互补关系及二者合璧的必要与可能。通过科学与人学之合璧,从而促进科学与人在现代的共同进步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融合、人心平衡、人的自身复归等。  相似文献   

19.
正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学校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35.14万平方米,是江苏省高职示范园区建设院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及自考学生4700余人。教职工597人,其中专任教师456人,正高30人、副高165人,博士10人,拥有江苏省级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及"青蓝工程"等各类人才29人。学校设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制药与环境工程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与艺术设计学院、智能装备与信息工程学院、经贸与体育管理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开设44个专业,其中国家重点专业2个,江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人与世界(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交际的产物。语文因交际而呈现出与世界相对应、与思维相一体、与人性相一致的征象,所以,交际性是语文的特征。缘此,以语文为内容的语文课程的特征也就当在以培育、提升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为要务。语文课程的这一特征表现出作为"百科之母"的本原性、使人成其为人的立人性、课程内容的言意和美性及课程存在的全时空性等征象。语文及语文课程的特征是由语文及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把握语文课程的特征及其征象,有助于更好地建设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