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历来颇有争议的“者”的词类归属问题,采用穷尽式,专书专题的方法分析《论语》中的“者”字,以期能够准确反映出上古汉语“者”的用法及特点。论文列举了目前学者对“者”的词类划定的不同观点,并对“者”的词性重新进行归类。我们认为古代汉语中“者”应属于辅助性代词、结构助词、语气词,并在此基础上对“者”字结构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拟对《论语》中“之”的用法作一穷尽性的测查与分析,以探讨“之”在先秦时期的使用特征,从而为古代汉语以及汉语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论语》中的“为”字做了穷尽性统计,得出全书“为”字有170个,约占全书总字数的0.8%。其中以动词用法为主,共有123例,约占“为”字总数的72.4%。“为”作名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的例子为数很少,其中名词、助词仅各一见。  相似文献   

4.
“乎”是《论语》中使用最多的虚词之一。本文穷尽性统计了《论语》中的“乎”,对“乎”的性质做了定量描写和定性分析,认为:“乎”作词尾与表态副词一起构成含有情感色彩的修饰性成分;位于疑问句末表真性的询问是《论语》中“乎”最主要的用法,“乎”可以表反问是由于与其他成分的配合。  相似文献   

5.
《论语》这本书的字数报刊上经常说到.但说法有分歧。现将笔者见到的三种说法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左传》、《论语》分别可以看作春秋时期书面语和口语的代表,通过对两部书中“莫”字用法的比较,探讨“莫”在先秦的用法,尤其是争议颇多的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7.
有关《论语》的章句注疏累代不绝,对其中“焉”字的用法也是各述己见。通过对前人一系列有关著述的对照比较,可以看出“焉”字的根本词性还是较为固定的,即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共计114个包含“何”字的句子。“何”字除单用之外还可与其他语言成分合成众多的惯用词组、固定格式和复合虚词。分析、归纳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对汉语史研究有助益。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先秦儒家的经典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成语。通过统计《论语》中的四字格成语,旨在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其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中"而"宇的用法有三种.其主要用法是连词,此外,有时也用做代词或语气词."而"字在(论语)中共出现了341次,其中"而"作为连词共出现了308次,出现频率最高."而"宇除可连接并列和相承的两事外,还可以连接相反、修饰与被修饰的两事.此外,"而"宇本身在连接并列与转折的关系,偏正与顺承的关系时也会产生一些分歧,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古今字在汉字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对《论语》中出现的古今字进行了探讨,发现古今字出现情况有三种:古今字都出现、只出现古字、只出现今字。古今字所承载的语义情况大体有五种类型:古字表假借义,今字表本义;古字表引申义,今字表本义;今字表示某一引申义,古字表示本义及其余引申义;今字表示由古字产生的假借义;今字分化古字的义项。  相似文献   

12.
李建业 《语文知识》2005,(10):13-14
《论语》中不少地方用到了数词,它们意思各异,用法有别。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简要分析。一、表示虚指数词不表示实际的数目,而表示“多次、很久”之类的意思。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用系数词“三”“九”表示虚指①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论语》为先秦语言的标本,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1628个用词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和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上古汉语“词有定类”的规律,并重点探讨了词的兼类和活用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兴”的术语解说经历了错综复杂过程,它直接导致了对于《论语》中“诗,可以兴”的错误判断。“诗,可以兴”无涉于艺术或美学问题,而仅仅指特定场合下对于诗句的引用。今天的美学家诠释兴、观、群、怨、不过是以“六经注我”的方法来表达某种善良的愿望,并不出于对《论语》及其“兴”这一语词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5.
试图通过分析《论语》中的"颜回"形象,阐述颜回"德行第一"的内在价值,进而探究其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对社会重新认识、深刻理解这位古代圣贤并重塑自身价值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黄倩芸 《现代语文》2007,(10):33-33
《论语》中的疑问语气词出现的次数大概如下表所示(忽略固定结构和语气词连用): 由上表可见,《论语》中使用较多的疑问语气词是"乎"和"与".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一、乎 疑问语气词"乎"字,表示纯粹的疑问."乎"字译成现代汉语,有时要译成"吗",有时要译成"呢".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先秦儒家的经典著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成语。通过统计《论语》中的四字格成语,旨在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其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的“三”共出现64次,有三种词汇意义:表数目,是实数;表言久、言多之意,是虚数;《论语》中出现了“二三子”这种固定结构,具有指称作用.有六种语法功能,即作定语46次,作状语10次,作宾语3次,作主语2次,作谓语2次,作独立语1次.最后,对两个有争议的句子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9.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20.
戴菊伟 《文教资料》2008,(31):77-79
<论语>中有强烈的耻感思想,共有九次提到了"耻".孔子认为耻与国家兴亡、道德建设等相关联,并以"言而无信"为耻.由于历史的延续性和承继性,孔圣人、儒家所倡导的耻感仍旧在当代人的道德行为中作为底线发挥着作用.但也有许多人无法以"行己有耻"来规范自己.正基于此,很多人提出需进行"耻育".胡主席也适时提出了"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