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了人的忍耐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常见的物理污染有噪声污染、电磁污染、过量的光辐射和热污染.在  相似文献   

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践证明:物理实验不仅是人们获取物理知识、认识物理规律、形成物理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高中物理“新课标”对物理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一些学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在探究性实验中,制定实验方案是最关键的一步,而考查对不同层次物理实验方案的评价,是最近几年高考的新趋势.它不仅能很好地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而且能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如何保护物理实验室教学环境,防止各种污染,保障师生身心健康,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也是中学物理教学实现现代化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一、物理实验室的常见污染据笔者调查,中学物理实验室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光污染和放射线污染.1....  相似文献   

4.
沈兰 《中学物理》2013,(1):19-21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的基石,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系统的前提,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掌握对学生而言极其重要.但研究表明,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由于日常生活经验和前期学习,他们的头脑并非是一块“白板”,他们对客观世界已有一定认识,对各种现象已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概念”.  相似文献   

5.
范天键 《物理教师》2001,(12):26-27
20 0 1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填空第 4题 :声音的强弱以“分贝”为单位来划分等级 ,为保证人的休息和睡眠 ,噪声应不超过分贝 ;为保证人的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 ;为保护人的听力 ,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 .解答本题的依据就是对噪声的限值标准的界定问题 .噪声对环境的污染与工业“三废”一样也是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 .噪声对人的影响不但与噪声的物理特性 (如响度、频率、噪声持续时间等 )有关 ,还往往与人的主观感觉 ,生理与心理因素有关 .所以对环境噪声的限值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它既要考虑听力保护 ,对人…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布河的DEM、土地利用图及各集水区水质监测数据,以ARCINFO、SPSS为主要信息提取及分析工具,对北江上游典型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现状、时空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流域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氮污染,采集的15个水样中含氮量在Ⅲ类水标准以下的水样占93.3%.磷污染较为轻微,含磷量在II类水标准以上的水样占水样总数的80%.氮素输出强度随无雨、雨前、雨后三个时段依次增大,而磷素输出强度随时间变化无明显规律,其输出强度与降雨密切相关.非点源污染的“源”地类对地表径流氮、磷输出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各集水区中农业用地、居民地所占的面积比重与三个采样时段TN/TP输出强度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56,0.871,0.764/0.824,0.546,0.737,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地类对非点源污染物的“源”、“汇”作用因空间而异,其扮演的“源”、“汇”角色取决于不同地类的空间布局.此外,地形因素对非点源污染具有一定影响,但地类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要大于地形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今,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在小学自然知识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例如影视、书报、与同伴交流、亲身实践等)积累了很多感性知识,逐渐形成了认识世界的粗浅经验和稚嫩思维;高中生也有此类情况,而且往往比初中生更为稳定牢固.这些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被理论界称为“前概念”或“相异思维框架”,其中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前概念”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人们日常口语中广泛借用物理概念、术语,。还有媒体滥用谐音、成语,也助长了“前概念”的形成.不正确的“前概念”对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气层是地球的气体外壳,通常称为“大气圈”.它养育地球上的生命,并保护其免遭外层空间各种有害因素的干扰.但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燃料,致使大量污染物排入大气层,造成大气严重污染.本文对大气污染物的分类、来源.特别是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危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成建宇 《物理教师》2008,29(4):47-47
物理教师要绘制各种图像,特别是各种物理图形符号的绘制比较复杂,而Word中又没有专门的物理图形符号.这里介绍一个非常好用的输入图形符号的工具——“物理画板2.0”,可做试题编辑、课件制作等工作.该工具弥补了word编辑过程中输入各种学科图形符号不便的遗憾,极大地方便了作图,是目前国内在物理学科方面比较好的作图软件.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的分值、能力的要求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实验试题得分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物理学科得分高低的关键因素.对于处在高三阶段复习的学生,一定要十分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考试大纲》所列出的19个学生分组实验是物理实验的基础,因为它们集合了现有的各种基本实验方法和重要实验器材,它们是设计其他实验的基础.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依它便可“以不变应万变”.为此,很多老师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笔者兹就物理实验中的“黄金点”——若干基本要点略作总结,以期能有助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高效复习.  相似文献   

11.
存学校教育中,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无论从法规还是师德良心上来讲,决不允许存在“选择”“淘汰”和“拒绝”学生的不道德现象.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不可剥夺的.”况且理论和实施同时表明:“人的后天发展有讲究先天的成分,但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总是有快有慢、有先有后.有的人发展较快,而有的人则后发先至.”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本着“众生平等”的教育原则和学生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一、用“讲授式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兼容能力”兼容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格,兼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破除自我中心、避免思维定势的过程。它包含有较高的适应环境和应对变化的能力,尊重不同个性和多元文化差异,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各种思维模式、思想观点。讲授式教学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纵向兼容,增强学生的“兼容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总嫌做演示实验麻烦,认为演示实验做不做都无所谓,口头上讲清楚就行了.殊不知,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物理演示实验中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情景,这让学生的感受强烈,印象深刻,这使物理概念、规律在学生脑中的形成及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极其有利,这是用任何语言的表述都难以做到的.下面试论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先辈叶圣陶先生曾讲过“教师自始即不要多讲,而致力于导,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在教学中有目的精心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形成各种不同的物理情景,就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物理教学中的几种启发性提问。  相似文献   

15.
教科书中的常数表在解题过程中很有帮助,我们要学会使用,主要做到“四会”,即“会看、会读、会查、会用”. 1.懂得常数表中所列常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各种物质常数表反映各种物质的各种不同的物理特性.例如:比热容表反映了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  相似文献   

16.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本质属性时的一种科学抽象,“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物理规律、建构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关键,而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又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吴金瑜 《物理教师》2004,25(10):1-3
传统的物理教育是以物理学科为本位,以各种认知策略为手段,以提高物理“双基”水平为目的虽然学科的逻辑体系严密,但这种旧的知识框架模式限制了与科学知识、生产技术及社会需要的结合,忽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情感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健康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2001年3月我对处于物理学习启蒙阶段的152名初中学生作了一份有关学习态度、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问  相似文献   

18.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也是中考命题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涌现出大量的与厨房设备有关的问题,这类试题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家用厨房设备,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觅得物理就在身边,物理就在生活中.笔者统计了手中的40份中考物理试卷,与“厨房设备”有关的试卷就有21份之多.  相似文献   

19.
常听学生说,学习物理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学习时不能建立物理情境,从而“无从下手”或“想当然”、“乱套公式”是主要原因。 所谓物理情境是人脑中形成的关于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形象。它一方面表现为各种物理现象在人脑  相似文献   

20.
“多体重复作用”的物理问题是指两个物体甚至多个物体交替“作用”的问题.解题通常要引入“n”.由于多体重复作用问题可以设计出一个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公式等中学物理中的重点内容容纳进去,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落实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中提出的能力要求.因此,这类问题一直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下面谈谈这类问题的通常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