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我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说话、作文、答题等忘性大,常常说了前面忘了后面,有时,往往是全班大部分人老是犯同样的错误。比如教他们回答“因为”后别忘了加上“所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叮嘱一下,可仍然收效不大,“该犯”的那些小错误仍照犯不误,教师的喋喋不休面对学生的“固若金汤”全然无用,有时颇让人灰心!  相似文献   

2.
面对初中生情感丰富,且易外露,有时偏激、有时振奋、有时消极。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教学中能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和学生“乐学”的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跃跃欲试,尽情挥洒,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和天地。可见,情境作确实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课堂不再是教师事先预设“教案剧”的照本上演,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教学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教师面临着更多元的挑战,在课堂中我们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对学生的独特想法,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再精心的备课有时也不可避免“节外生枝”。“节外生枝”往往会扰乱我们的教学思路,但是“节外生枝”总是能引起师生的共同注意,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一个发展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出现一些认知偏差和失误。作为教者,我们应善待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知道,学生的体验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的多元反应也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他们对价值观的体验有时可能是消极的、不健康的。面对学生缺乏正确价值观的体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管其价值取向是否正确。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蒋蓉 《现代教学》2007,(5):30-31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面对的是学生“我感觉是这样”或“我想大概是这样”的回答,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教师作了认真而周密的教学预设或教学设计,可是在正式上课时,总有可能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或理解,有时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此时,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解决?如何去面对来自学生的意外生成?是照原来的预设继续上课,不理学生的一些“意外”?还是以此为契机,放掉原来的预设,作些灵活的变动?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遭遇类似的经历,慢慢摸索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打破教材限制,采用“调”“联”“扩”“删”等方法进行结构重组,使“活”的教学内容成为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载体。“调”。我们根据需要,有时把分散编排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组合,使学生感知类比迁移和系统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为什么害怕写作文 ?冰心在《再寄小读者》一文中,针对学生写作的困难作过这样的精辟分析:“是不是有时提起笔来却觉得无话可说,有时眼前闪烁着景色的色彩、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呢……”“无话可说”是指没有生活的积累,“形容不出来”是指缺乏语言积累。笔者曾对我市 139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作过一次作文心理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是; 139名学生中,“觉得没有材料写”的占 45.3%,“感到有材料写不出来”的占 41.7%,这充分说明学生“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是造成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心理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抓生…  相似文献   

10.
听写,能及时地反馈和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与理解,是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自古至今,不管是哪一种风格哪一个流派的识字教学,都十分注重听写。虽然听写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指导学生订正听写错误时,几乎都是采用同一种简单的办法———抄。从抄两三遍到十来遍,甚至罚抄上百遍。可就是这样,每当第二次听写时仍会有不少学生再出错。有时上午听写正确,下午听写时又出错。面对这一奇怪现象,教师百思不得其解,学生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其实,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学生一次次听写一次次订正又一次次出错”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作为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验设计正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热门题型。反观学生面对这种题型的得分之低却令人震惊。特别是2001年安徽省高考题中,验证“生长素极性运输”一题,是当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得分最低的。而在最后的高考复习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实验设计方面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面对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如此之差?  相似文献   

12.
对很多学生来说,作文是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是他们快乐童年中的“苦差”。其实,对于教师来说,作文评改又何尝不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面对那些水平参差不齐的作文,面对那些漏洞百出的“病文”,有时我们不免望“文”兴叹。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评改,我们在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出现诸多错误是自然的现象.问题是,面对学生的种种错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一方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不应只作简单的否定,把事先准备好的正确解法拿出来,让他们被动地接受,更应该帮助学生对其错误进行深入的分析,直到找到错误的根源,问题的症结所在,要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学生的“错解”往往有其内在的合理性,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错解”中提炼出合理有用的成分,启发学生探究出新的解法,让学生“从跌倒的地方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14.
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获得知识、技能。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碰到“启而不发”的现象。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启”字上。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启”,只有教师“启”得及时,“启”得巧妙,“启”得适当,学生才能“发”得深,“发”得远。由此看来,教师掌握一些启发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习惯于先将“习作要求”和盘托出,再费尽口舌地讲解一番.希望学生能很好地在“习作要求”的统领下去作文。实践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弊端主要有二:1.“习作要求”往往是多元的。我们不少学生原本就怕作文、厌作文,面对这么多的要求,无异于泰山压顶,更加怕了、更加厌了,作文的兴趣、信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标准带给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诸多的新理念,“让学生读出问题来”,是其中凸现的亮点之一。学生有了问题意识,这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兴奋,喜爱我们今天的课堂,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一只只举起的小手,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伴随着灵感、伴随着智慧不断涌现。然而,作为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如何处理呢?这是目前值得大家探讨的话题。许多老师习惯于扮演着“智者”的形象,面对孩子们的问题有求必应,急切给予解决。结果,孩子们疑问的目光在获取“满意”的答案后,“满意”地闭上。就这样,孩子心中涌动的涟漪,悄悄地化为一面湖水。一个个的问号又被变成了句号!试问,这样的“新理念”“新”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7.
如何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有时我们会看到有的教师对犯有缺点错误的学生采取讽刺、挖苦、训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暴风骤雨”式的做法,试图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改邪归正。但是,这些做法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有时还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甚至酿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俗话说,金无赤金,人无完人。我们成人有时都难免会出差错,又怎么能要求“嘴上无毛”、幼稚无知的学生不出差错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老师怎样正确对待有毛病的学生,是用“暴风骤雨”式的粗暴的方式进行惩罚,还…  相似文献   

18.
魏政刚 《甘肃教育》2007,(6X):28-28
过去。我们进行文言文教学,常常是教师逐词逐句地讲。学生一字一句地记,教师一味地求所谓难点、重点,却不知学生对这个问题懂与不懂,有时学生对这个问题早已弄懂弄通了。可教师却还在那里高谈阔论,造成无的放矢,结果是事倍功半。文言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学员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是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高科技产品频繁推出,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大变革的时代中亲身经历的一代,他们反应敏捷、思维奇特、情绪激昂、敢于向传统挑战,……。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有巨大吸引力的,学习是那样多姿多彩、富有魅力的,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 面对这样的学生,在“以学生为中心”和“个体化学习”的开放教育中,教师的位置在哪里?教师的作用如何发挥?这是一个既现实,又棘手的问题。说它现实是因为就摆在我们面前,不容你不看;…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感到学生对有些原理难以理解,对自然规律、知识应用技能难以掌握,或者是由于对现象的抽象认识外加感官的刺激不足,出现“老师今天教,学生明天忘”.有时会听到一些老师说:“这个问题不管我怎么讲,学生就是听不懂、理解不了”,“这个问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学生还是不会”.针对此类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