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主要关注的对象。陶渊明对生死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因而他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但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理想无法实现,因而对时光飞逝、生命短促充满了焦虑和痛苦。陶渊明自觉探求生命的根本,关注人类的命运或生存境遇,去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与永恒,力求实现生命的理想境界。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为后代士人努力追求自身的生命价值意义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生命主题是闻一多诗歌诸多主题之一,闻诗中的生命主题反映了他对于生存环境的认识和对于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他的这些认识和思考没有停留于为其遭逢而喟叹悲伤,而是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并归结为对生命价值的追问与探求。因此其生命主题之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而深邃的生命世界,而且展示了这个生命世界复杂而又纯净、平凡而又高尚的矛盾交错中显示出的人性美和人格美。  相似文献   

3.
生命主题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关注的重镇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对古人伤悼文学的考察,探究其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永嘉南渡以后,正始玄学引发了士子文人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崇尚,山水审美意识的萌动和勃兴消解了东晋士人对生命探寻的困惑和焦虑。他们在山水田园的描摹和亲近中,发现了个体生命的真性情。陶渊明是东晋文学的杰出代表,其《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等祭文体现出的生命状态和人生态度,已经不同于西晋士人对生命的感性体验与忧患,而是站在了一定的理性高度上,更具有哲理意味和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4.
李贺及其诗歌以东方人的思维和中国人的诗性智慧,运用极富艺术魅力的诗化语言,围绕人、鬼、仙三种生命不同的状态,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尘世、鬼域、天国的建构来完成特定的时空转换,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一生命哲学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作出了精彩的、极具个性的回答。只有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切入,抓住李贺对人类生命之功名、享乐、苦难、爱情、死亡、永恒等种种问题的追问这一关键,才能揭示出李贺诗歌内在的哲学意蕴和精神实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李贺诗歌以东方人的思维和中国人的诗性智慧,运用极富艺术魅力的诗化语言,围绕人、鬼、仙三种生命不同的状态,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尘世、鬼域、天国的建构来完成特定的时空转换,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一生命哲学的核心问题作出了精彩的极具个性的回答。只有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切入,抓住李贺对人生之功名、享乐、苦难、爱情、死亡、永恒等种种问题的追问这一关键,才能揭示出李贺诗歌内在的哲学意蕴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6.
古今很多学者认为陶渊明是饮酒避祸的,其实原因并非如此,而是另有缘由:时代风尚、寻求精神解脱、创造艺术境界。陶渊明在酒文化中的最大贡献是把酒和诗直接连系起来,以酒大量地入诗,确以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为第一。陶渊明借饮酒在诗文中抒发性情的真;借饮酒在诗文中表现了“靖节”品格。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体悟智性的思考--林徽因诗歌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着“一代才女”美称的后期新月派重要女诗人林徽因,一生有着强烈而独特的生命体验,她集诗人的敏于感受与哲人的长于思索于一身,在诗中展示了其独特睿智的生命体悟与充满智性的思考,并集中体现在对于生死、孤独等人生基本命题的诗化感受与诗性超越上,从而使她的诗保持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  相似文献   

8.
董超 《现代语文》2010,(6):17-18
陶渊明诗歌表现出明显的和谐观念:其诗歌艺术上有一种和谐美,思想上表现出一种和谐生活观,从陶渊明诗歌还可以窥见其内心心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诗歌的生命主题,主要表现为对生命强力的歌颂、对爱情火浪的赞美、对死中再生的向往。其独特的生命潜流与艺术魅力,使得劳伦斯诗歌至今仍然有激励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和赞美生命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陶渊明诗歌的自然之美、人格之美、劳动之美、风骨之美几方面论述陶渊明诗歌的美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对陶渊明来说,弃绝仕途后归隐田园,是为了实现灵魂的归根和精神的自救。"归田"之后的陶渊明并非有意要作隐士,而是试图在儒释道之外,开创出一种以"美"和诗意为人生追求的艺术化的生存范式。通过对这种生存范式的实践,陶渊明最终由一个漂泊的、苦闷的士人,转变成了一个诗意地栖息于大地之上的诗神。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的精神、行为和文学作品都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使远在清末的郑知同也不例外。文章主要从陶渊明的思想和诗歌创作两方面论述了陶渊明对郑知同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田园诗影响深远。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仅表现了诗人平静悠闲、自由自在的目标追求和生活情趣,同时也道出了诗人返朴守真、任性自然的哲理,陶渊明在平淡中饱含着炽热思想感情和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歌风格,应该说和老、庄哲学是一脉相承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深深烙下了东汉“玄学”的印记,形成了朴素自然的特点,创造出一种“静穆”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诗学的视野里,文学与人生之间是相互建构的关系,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理想追求,而实现精神与心灵的艺术化则是人生艺术化的最高境界,陶渊明的诗歌正是窥探其如何实现自我人生艺术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20首,在陶渊明诗集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思想性这一方面赏析了《饮酒》诗。对《饮酒》组诗思想性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抒发出理想无法实现的忧愤;表达出对黑暗现实和颓靡世风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极少华丽辞藻,善于以平实的语言反映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内容题材和诗作艺术完美融汇,使其诗歌呈现出“平淡自然、意境深远、语言质朴、风格多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把“真”作为自己人格的全部追求。他在日常生活、个性展示和感情流露等方面无不体现出“真”。田园景物的淳朴、和谐、宁静、永恒都是他人格的象征和外化。他为人真淳率直 ,毫无士大夫的矫饰和虚伪 ,他的欣喜与苦闷 ,自足与叹穷在诗中表露无遗 ;他行事以任真自得为高 ,从不拘执于一些小的礼节 ;他重感情的自然流露 ,全然超出了儒家中和的原则。虽然他与玄学名士的归宿点并不完全相同 ,但其出发点则都是玄学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8.
林逋是宋初晚唐体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高尚隐逸情操备受后世景仰。这种思想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他接受了东晋“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崇尚自然,不爱官场、富贵,安贫乐道的思想,为林逋所继承,并成为其后来长期隐居孤山的精神支柱;同时林逋种梅、饮酒、抚琴等情趣,也明显受到了陶渊明隐逸时生活情趣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上,林逋也吸收了陶渊明创作手法,形成了“平淡邃美”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虽未接受佛学信仰,但其思想和创作却处处受到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和苏轼,一个是东晋的隐逸诗人,一个是宋朝文官政权下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归隐情结,而在面对仕与隐的人生命题时,他们做出了不同选择。陶渊明历尽仕途坎坷,经过一番心灵挣扎,最终隐居田园,"归隐"之于他,是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是一经决定绝不动摇的人生信念。苏轼始终徘徊在仕与隐之间,内心矛盾,最终没有迈出归隐的那一步,"归隐"之于他,是无奈,是向往,是对现实的逃避,却不是生命价值的终极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