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衔略) 大札收悉、谨就函中涉及书院“讲会”与“会讲”三题,提供若干资料以供参阅。一、“讲会”与“会讲”两辞虽常有人混用,但实非相同概念,各有涵义。“会讲”系学术聚会、学术讨论或会同讲学等活动,而“讲会”乃学术组织、学术团体,故有“联讲会”之说(例见下文)。二、有人以为“讲会”与“会讲”之别,乃以是否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来区分。此说不妥。正如明代吕柟说:“不同乃所以讲学,既同矣,又安用讲耶!”讲会组织或会讲活动  相似文献   

2.
“教学”成为教学生命的题中之义,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不知有人是否想到过来一个“对换”,将“教学”互换为“学教”,或提出“教学”与“学教”同行。数学中“等式关系”,只是揭示了两边分值的等量关系.而两个字的互换所产生的意义不可小觑。这一“换”的实质,将会产生一个自我扬弃的“革命”,会给教师琢磨神圣工作新的切入点;这一“同行”的确认,将会提升一个教育理念,会激活教师潜在的教学机智。在新技术层出不  相似文献   

3.
在光学作图中,一些同学对“根据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方向完成光路”和“根据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方向在弯折处填上适当的透镜”一些题,作图不正确,主要原因是由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不理解,从而造成判断错误.下面就“会聚”和“发散”浅谈其意义. 一怎样判断“会聚”和“发散”一些学生把两条光线“相交”理解为“会聚”,把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语言现象,改变一下语言顺序就会大异其趣,语言效果会大不一样。如“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前者言其为“败将”,后者言其为“勇将”;“理不可恕但情有可原”与“情有可原但理不可恕”,前者结论是可以原谅,后者结论是不可饶  相似文献   

5.
《江苏教育》1999年第10期刊登的徐州市鼓楼区文教局杨杰的文章指出 ,该区在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1994年初提出了“五好”素质教育的保底工程 ,即“读好书、写好字、扫好地、做好操、唱好歌”。经过多年的努力 ,这项工作取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 ,1999年初 ,又提出了培养学生“五会”的要求 ,即“会电脑、会外语、会交往、会创造、会健体”。“会电脑” ,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学会简单的操作和应用 ;“会外语” ,教会学生日常英语对话 ;“会交往” ,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成为教学生命的题中之义,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不知有人是否想到过来一个“对换”,将“教学”互换为“学教”,或提出“教学”与“学教”同行。数学中“等式关系”,只是揭示了两边分值的等量关系,而两个字的互换所产生的意义不可小觑。这一“换”的实质,将会产生一个自我扬弃的“革命”,会给教师琢磨神圣工作新的切入点;这一“同行”的确认,将会提升一个教育理念,会激活教师潜在的教学机智。“学教”,就是深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人格是平等的,年龄距离不应是地位悬殊的资本;就是确信教学不仅相长,而且互补,没有完全聪明的教师和没有亮…  相似文献   

7.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一句,新版课本将“为好”注为“联欢”,“会”作了后一分句的谓语。这样处理,与古代外交辞令甚为不合。“好会”,是古代外交辞令中的一个专用名词,是与“兵会”相对而言的。《左传·宣公元年》下有杜预注:“晋师救陈、宋,四国君往会之,共伐  相似文献   

8.
闽南方言的“会”、“■”字用得很多,因此,带“会”、“■”字的句子很多。本文就一些常见的带“会”、“■”字的句子进行初步分析,归纳为1、“会 体词性词语 勿会”,2、“会 谓词 勿会”,3、“中 会 补、“中 勿会 补”,4,“会 中 勿会 补”,5、“会 主 谓 勿会”,6、“会 并列词语 勿会”等句式。 文中着重谈谈这几种句型的陈述式、疑问式及其变换形式的一些用法、特点。  相似文献   

9.
<正> “会VP”结构,是“会+谓词性词语”组成的语言片断。如: 会买东西会交际会出岔子会有人帮助会应付会心疼死了不会忘记会不会中止语法学界把这种语言片断看作“助动词”结构,认为“会”是助动词,“会VP”的内部语法关系,则众说纷纭.这篇文章打算在对比语言事实的基础上,说明“会VP”结构实际上概括了两种性质不同的语言结构——“会_1VP”与“会_2VP”。由于“会_1”  相似文献   

10.
讲懂弄会,这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每节课所孜孜以求的,但“懂”与“会”却有本质区别,不妨,我们先看一例:教学内容:学习《曼谷的小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初涉职场者还是跳槽到新的工作单位的“老鸟”,往往会惊讶地发现,身边并非都是清一色的同龄人。与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履历的人共事,便无法回避“职场代沟”的存在。年龄的差异导致观念、知识结构与行为方式的不同,“职场代沟”有时会给沟通与协作带来障碍,甚至成为让职业发展从此搁浅的鸿沟。“代沟”里翻船的例子多得是。面对“职场代沟”,许多职场人士会恨不得能有如“三级跳”运动员一样,跨鸿沟如坦途。事实上,职场上也存在能跨越“代沟”的“三级跳”。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历史学习中的“宏观”与“微观”观念 在历史学习中,必须要具有“宏观” 与“微观” 的观念。如果缺乏“宏观”观念,将会只着到一件件零乱纷杂的历史事件,一个个无所依托的历史人物,众多的历史名词,数不清的历史年代……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缺乏“微观”观念,又只会了解一些没有具体历史内容的抽象概念,干巴巴的一些历史词语……将会“只见森林,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能愿动词是留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特别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能”与“会”,掌握起来更为困难。本文试就留学生在“能”与“会”的  相似文献   

14.
说“与会者”之“与”张力常在电视和广播中听到“与会者”这个词。有些播音员,甚至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播音员,竟然将“与(yù)会者”错读成“与(yǔ)会者”。电视中还有时出现男女两位播音员在上下句中一位读yù一位读yǔ的怪异现象,令人听起来,实在是不舒服。...  相似文献   

15.
学会与会学,词序之变,很不简单. 学会与会学,有密切联系.学生倘没经过系统的知识学习,不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那就很难谈得上会学.所以说,学会是会学的基础.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我们不可以因强调“会学”而忽略“学会”. 过去,我们对学生的“学会”非常重视,而对“会学”关注不够.其实,重视学生学会是很重要的,但不能走向极端,不能满堂灌,不能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将学生置于“题海”之中,不能用检查、考试强迫学生记忆.  相似文献   

16.
不少家长叹息:孩子在家实在太难管了,管严了,会顶牛,管宽了,又会无法无天。其实这里牵涉到了一个家庭教育的原则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导”与“管”的关系。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又是一位年轻家长。我女儿今年5周岁了。根据我的体会,教育孩子一定要“导”与“管”...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上教师展示作文任务时,学生一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他们会不会有条件反射一样的“本能”,训练出的“本能”究竟是不是教师的教学期待;学生是否有时间思考,他们会怎样判断,有没有个人的想法,对自己的思考,他们有没有自信,有没有可以支撑的依据,课堂有没有“多数人”与“个别同学”的共存,等等,都需要教师有相应的考虑。  相似文献   

18.
“可能”、“会”都可表示估计将成事实与否,但其“或然性”并不相等。“会”表推测性肯定,而“可能”只是个表肯定性不强的词语,因此就其所反映的“或然性”性质而言,“会”是个点,其值为“1”,而“可能”是个弹性区间,其值徘徊在“0.5”左右。  相似文献   

19.
词语之间的辨析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汉语情态动词中,“能”和“会”表现得最为活跃,因而备受关注.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到“会”和“能”的时候,学生总是很容易混淆,老师也为将二者讲解清楚而大费脑筋.笔者结合所查资料及教学实际,对“会”与“能”做浅显的对比分析,希望能对学生学习汉语及教师教学起到一点儿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向树林 《教育艺术》2000,(12):11-12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先有教师的“善教”,才有学生的“乐学”。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的情绪。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前提.“乐学”是目的。没有老师的“善教”,何来学生的“乐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