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春杰打电话说,又出了一本小书,算是《私想者》的姊妹篇,唤作《私想着》,让宁文放我桌子上了。我拜读过春杰的《私想者》,这个小眼睛的来自黑龙江北大荒的汉子,在粗犷饱满古拙抒情的版画创  相似文献   

2.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2):120-126
近代著名藏书家伦明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以"俭"聚书,以"勤"访书,以"恒"校书,毕生为续修《四库全书》奔走。他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自序中指出"书之聚散,公私无别,且今后藏书之事,将属于公,而不属于私,今已萌兆之矣"。伦明大部分藏书归公,安身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无论是在古籍的搜集和整理方法上,还是在藏书史、文献学等方面,伦明的书缘都给今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3.
《给自己的笔进补》,这个书名笔者私以为恰恰最适合今天的一些所谓"书人"急需去做的。董桥先生早年所著《英华沉浮录》十卷,其中之一名为《给自己的笔进补》,这个书名笔者私以为恰恰最适合今天的一些所谓"书人"急需去做的。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语文课有一节是"恨斗私字一闪念",老师说,要大公无私,心里一点自私的念头也不能有,切记切记!从此每做事便警觉自问:这可有心头"私字一闪念"?渐渐喜欢无人时,满心里都在"畅游"各种私念,偷偷害怕,更偷偷快乐。鲍德里亚在《论诱惑》中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小仙女可以给小男孩所有想要的东西,但是,小男孩心中不能想到"狐狸尾巴上的红色"。结局可想而知,这个毫无意义、根本不值得记忆的所谓狐狸尾巴之红,却偏偏从此进驻深心,时时想起。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报》近日发表一篇《听副县长感叹"想廉洁很难"》的文章,说一个副县长用工资给自己夫人买了一条镀金项链,结果别人都不相信是用他自己的工资给老婆买的。于是他感叹:为什么别人会不相信呢?为什么想廉洁会这样难?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3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大会。华东师大出版社共揽获5项大奖,分别为:优秀出版人物奖(朱杰人)、图书奖(《中国教育史研究》)、装帧设计奖(《私想者》)、  相似文献   

7.
高晓松小档案:年龄:43岁出生地:北京毕业学校:清华大学最新经历:东方卫视"声动亚洲"评委;谈话节目:《晓说》(优酷视频)文学著作:《如丧》与高晓松面对面聊了3分钟之后,就会发现采访他完全不用想主题,就好像论坛里跟帖,歪楼歪得厉害。他的轻松幽默调侃不断喷薄而出,每次想说点正经话题,他就往不正经歪。可事实上,就是这么不正经的他,着实做了不少正经事儿。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私纂文学类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书为文人作文提供文料,文人又编纂类书以适应新的作文需要,于是类书与文学自觉地结合在一起。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潮,同样也是中国类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文人多私纂类书以备诗文之需。戴安道、颜延之《纂要》,何望之《谏林》,沈约《袖中记》,朱澹远《语对》、《语丽》等就是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私纂文学类书。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12,(24):26
正本刊讯8月18日,商务印书馆新书《夭折的记忆》首发式在上海举行。该书作者吴亮亲临现场,与陈村、孙良、孙甘露、李天纲、严搏非一起,围绕"时间与记忆"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该书由《八十年代琐记》和《九十年代小纪事》两部分组成。全书三百多个人物,七十多个地点,九十多个美食和餐厅,四十余张珍贵的老照片,九十多段以"一次"为题、富有韵感的文字,是作者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作和生活的记忆,也是他与文艺界的同行们,如陈村、王安忆、顾城、孙良、孙甘露、萧海春等交往的故事。《夭折的记忆》是吴亮亲身经历的私人记忆,他秉承零度写作的原则,想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3月18日,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赴京参加大会并代表出版社接受颁奖。据悉,华师大社在这次评选中共揽获五项大奖:优秀出版人物奖(朱杰人)、图书奖(《中国教育史研究》)、装帧设计奖(《私想者》)、图书奖提名奖《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和《中古汉字流变》。  相似文献   

11.
全身心推广"罗伯特议事规则"10年来,袁天鹏遇到过支持与赞赏,也有不解、质疑与社会文化思维的阻碍,更有人把它当作"处理麻烦的工具",看到的是"可操作的民主",内心想的却是"可操纵的民主"一身浅灰色休闲西服,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袁天鹏看上去像个30多岁的职业经理人。《中国新闻周刊》上一次采访他是2010年10月。彼时,他在安徽阜阳南塘村实践推行"罗伯特议事规则",为他赢得"卖萝卜的人"的雅号。两年之后,这一规则和他最初的实践行动,集结成畅销书《可操作  相似文献   

12.
张静庐(1898~1969)是浙江镇海(今宁波)人,早年曾任天津《公民日报》、北平《公民日报》、上海泰东书局和上海《商报》编辑。1925年以后,曾在上海创办光华书局、联合书店、现代书局、上海杂志公司,曾任经理。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上海出版业联营书店总经理、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计划处副处长、私  相似文献   

13.
黄芝冈 《文化遗产》2014,(3):106-121
<正>一、从地理考察我久想做一点《粤风》的考证功夫。使我发生这兴趣的是乐嗣炳先生在《文学》二卷六号所发表的《粤风之地理的考察》,他以为"所收歌谣祗限于粤西浔州府属桂平县北乡及其邻近数十里内","正确些说,应该叫它《桂平及其邻近的歌谣选集》"。从歌谣采录地点说,自是创得之见;但就"内容而论",而且,以为"《粤风》之粤指粤西,跟粤东没有关系",我对于他的断定却不无疑义了。  相似文献   

14.
正毋庸赘言,有兴趣者,请自动购票,乘"云蓬号"绿皮火车,余票有限,过站不候。周云蓬绝对是个好玩的人,这是他上一本书《春天责备》带给我的印象。从《中国孩子》开始,我就关注这位盲人民谣歌手了。特别说明身份,并非要刻意一种励志版的表述。因为失明,我想他体会了更多的辛酸与尘世的喧嚣,他是靠耳朵和声音,还有心灵,从每一个春天出发,乘坐每一趟最为廉价的绿皮火车,奔向梦中的地方,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巡回演出,与他那些民  相似文献   

15.
《汉书·艺文志》的小说观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反映的小说观念、著录的"小说",及其对后世官私书目小说家(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替这篇札记想过N种飘逸的开头,最后还是决定用个最官方的:作为此前一直从事外国文学译介工作的出版者,我做小白的随笔集《表演与偷窥》算越界,算是一次向原创文学的"偷窥"——无他,只因为这位"演员"是小白.  相似文献   

17.
提起《故事会》人们会想到何承伟,提起《话说中国》,人们也会想到何承伟,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何承伟心中有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大工程,他编的刊,他编的书,他想拍的电影电视,他想办的网站都与故事密切相关,何承伟在构建他的故事王国的时候,也建立了他个人的品牌。何承伟对转制的看法可以说是他人生体验的凝聚。  相似文献   

18.
正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师,《汉民日报》《时报》《时事新报》的主笔,他的文章辛辣、一针见血,使北洋军阀闻风丧胆,而冯玉祥将军则称赞他:"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1918年10月,他与留学日本的同学潘公弼一起创办《京报》,自任  相似文献   

19.
明末卢世 的《杜诗胥钞》与《读杜私言》是杜诗学史上的重要文献。《杜诗胥钞》在篇目去取间独具手眼,并且蕴含了反穿凿的编选思想。在《读杜私言》中阐发了许多关于杜甫思想性格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并采用通览全局的总括式视角,分体细论杜诗艺术成就,激情澎湃,鞭辟入里,见识超凡,其论在杜诗学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末卢世■的《杜诗胥钞》与《读杜私言》是杜诗学史上的重要文献。《杜诗胥钞》在篇目去取间独具手眼,并且蕴含了反穿凿的编选思想。在《读杜私言》中阐发了许多关于杜甫思想性格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并采用通览全局的总括式视角,分体细论杜诗艺术成就,激情澎湃,鞭辟入里,见识超凡,其论在杜诗学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