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读者,视觉不再是边缘化的东西,虽然文字阅读依然占主体,但视觉亦已成为主流。对于一张报纸而言,版式如房屋之梁,照片如房屋之窗,文字则如房间之物。梁、窗、物的完美结合,才能透过读者的双眼,撼动读者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在资产概念的认知演进中,价值和权利至关重要,提示着档案资产的理论审视也应沿着价值与权利的脉络展开。经济学界关于资产价值客体的梳理中,探索出从生存之用到抽象之用、从需求之用到稀缺之用的扩张脉络,提示着档案资产的价值审视也应置身其中。法学界关于资产权利客体的梳理中,探索出从狭义之物到广义之物、从自在之物到人为之物、从自然之物到法律之物的扩张脉络,提示着档案资产的权利审视不能置身事外。  相似文献   

3.
余毅 《中国出版》2023,(3):44-48
数字化不仅改变了书籍的视觉形态和存储介质,而且对与之相关的阅读行为、出版发行方式、商业模式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文章提出了数字出版时代书籍设计的主要品质特征,在产品系统的框架下,从符号、物、行为、场景4个范畴梳理和分析了数字出版环境下电子书籍设计面临的可拓展空间,最后提出了以提升设计品质为目标的书籍设计拓展实现进路。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标志由图形与文字符号构成,可分为圆形印章、左图右字、上图下字三种基本图式。其主要设计素材有文字、典型关联物、地域特征物、象征和寓意符号四大类。主要表现手法有标志性建筑表现、典型关联物表现、字图结合表现、寓意和象征图形表现。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广泛影响的当下,物的形态正在发生变化,不仅实存之物从现实生活搬移到网络世界中,而且还出现了大量虚拟之物。从人类学对物的研究脉络出发,虚拟物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实存物以及传统社会文化中既有虚拟之物经由二进制数字运算转化而生成的物,是在数字操作系统中借用各类元素编码而成的物,是一种以数字化信息文本为呈现方式的意义之物。对虚拟物的探讨,帮助人们重新理解物与技术的关联,进而思考物与人的关系。通过观察和阐释虚拟物的社会生命,可以为互联网人类学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野。从新闻传播领域来说,虚拟物的研究,也会拓展该领域对人和技术所形成的生活世界中微小议题的关怀,为新闻传播学实证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努力提供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6.
王亦男 《新闻世界》2010,(9):186-187
今天,艺术家专为儿童设计的儿童插图正在全面复苏并已经遍布于现代设计领域。在书籍装帧设计、产品设计以及平面广告设计方面,儿童插画变得越来越流行,它不仅仅是儿童的专属,更是一些新潮的年轻人追求富有童趣的个性物。它所体现出的价值已从传统的"文难穷尽,以图补之"延伸到了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现代的著名学者王国维,对于艺术创作发表过这样的观点: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这种说法,有利于我们理解杂文的情趣。王国维说: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勘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不仅是物保藏之地,也是科研、教育和展览之地。所以,在对物进行研究的期间,当移动和检视物时,即使最坚固的材料也有可能发生意外。最易给博物馆物造成损害的原因是搬运。当物外借其它机构时,当包装和拆包时,物就遇到了搬运;  相似文献   

9.
电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意义空间,它通过各种具象元素来表情、表意。当美食作为一种隐喻文本在电影视觉空间中被展示的时候,它不仅仅是一种口中之物、眼中之物,更是一种心灵之物。它既隐喻人类的情欲本能,亦是理性抗争的推动力象征,更是非同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符号意象。文章以电影中的美食为研究对象,挖掘其作为一种隐喻的文本所可能承载的意义内涵与价值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缘起于人类对过往之物的收藏,是当今社会中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物进入博物馆,要经历去脉络化和再脉络化的博物馆化历程,才能成为面对公众的作为历史、科学与艺术等信息载体的展品。博物馆之物的科学性、艺术性、历史性经过萌芽、挖掘与发展,以及从收藏到研究、保存、诠释、展示和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演进,走过了漫长的路,使现代公共博物馆得以逐渐形成并不断演变。当今时代快速发展的信息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赋予人类观察博物馆之物、博物馆机构本身以及物人关系以新的视角。博物馆之物将空前扩展人类的视知觉范围和人类生存世界的信息化程度;博物馆与博物馆学能为人类生存及其环境物证提供新的价值维度;在充分信息化和信息民主化的基础上,博物馆将为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物人关系建构提供新的探索范式。智慧博物馆和生态博物馆等博物馆学新动向,与信息时代和生态文明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  相似文献   

11.
徐雪婷 《新闻爱好者》2011,(15):112-113
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的基本美学思想与审美方式具体体现在:自然之美与主题的审美情思;"托物见志,缘物寄情";"澄怀味象""以神法道";主体性灵之美;笔情墨趣的抽象之美。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博物馆源起于物,因此有专家说,藏品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博物馆一切工作皆围绕物而展开。作为藏品的"物"曾被看做是宝藏、神圣之物、艺术作品、科学研究的资料等等,今天,当博物馆实现以人为导向的转向、立志要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时,人们更加注重物作为"展品"和沟通手段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王志强 《兰台世界》2016,(18):125-128
两宋时期文人的地位相对较高,而朱明王朝统治期间,汉族文人受到更多的压制、束缚,甚至遭到监视、廷杖等迫害。文人的基本尊严都得不到保障,促使他们思想观念由社会追求向个人娱乐转向和回归。明中后期以后,汉族文人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开始追逐个体欲望的满足,希望重返世俗生活。由此引发文人的审美和价值观念的大转变,形成一股赏物、论物、玩物的社会风气,并影响了整个社会审美风尚和造物观,从"用物""、赏物"到"玩物",逐渐显现出明代汉族文人造物伦理观的变化和转向。  相似文献   

14.
姜乐 《大观周刊》2012,(28):15-15
以物观物是邵雍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观物不仅包括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了解,其实更指人对身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态度和觉解。由邵雍将观物作为其著作名,可见“观物”在其思想中所占据的地位。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是两种不同的观物方法,邵雍将“无我”作为以物观物的核心概念,着重强调圣人观物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5.
天下不是某个人、某部分群体的私物,天下乃众人之天下。“天下为公”,“民睢邦本”,是尧舜以来的中华道统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王芳 《黑龙江档案》2014,(3):212-212
正龙江县境内幅员辽阔,人烟稠密,居住着8个少数民族,民族不同,婚丧之习俗亦不相同。民国6年《龙江县采送志资料》中记载了有关满、蒙、回族的婚丧习俗,对研究我国北方地区较早时期满、蒙、回族婚丧之习俗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一、满族之婚丧(一)满族婚礼。满族婚礼在聘娶之前,先由媒人通知女家接纳彩礼日期,男家预备各色布匹绸缎、酒肉等物,视男家贫富定给彩礼多少(如女家贫困也可按给物  相似文献   

17.
何艳 《大观周刊》2011,(30):108-108
记叙文写作要做到各得其所,各有其妙。记人作文捕写形神兼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记事作义,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道理发人深省:状物作文寄情理于物,赋予物以人的性情.言难言于形象:绘景作文,绘的不再仅仅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景.画面感强:抒情作文借景或直抒情怀,令读者怦然心动.余香满口。  相似文献   

18.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数十万件有机质地物,共中不乏价值连城之珍品,害虫蛀蚀是这类物安全的主要威胁。故宫博物院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无与伦比,物害虫也是古建筑安全的隐患之一。因此,做好虫害防治工作是故宫物保护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王刚 《编辑之友》2010,(11):83-84
书籍之美,体现在其从整体的编排设计、纸张材料的运用及整体书籍的印刷及装订上.凡是一本好看的书,其以上三者的关系一定是珠联璧合、天衣无缝的.由此可见,设计、材料和印装的完美结合,是书籍之美的三大重要构成因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荠菜花是上巳节最有特色的节物,它与古代上巳的风俗主题息息相关,作为甘美野蔬,不仅是"天然之珍",还能除虫治病、占验丰歉,同时也用作妇女的乞孕祥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