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吴小如、文洁若编辑的萧乾纪念文集《微笑着离去——忆萧乾》最近由辽海出版社出版。文集主要收辑了亲友及各界人士对萧乾的悼念、回忆和评论文章近百篇,还收有萧乾逝世的有关报道、访谈等,以及有关单位和人士的唁电、唁函和挽词,书后收辑了萧乾多篇以前未曾发表过的旧作。书末刊载萧乾生平简介、年表和著译书目。本书还刊载了由萧乾遗孀、编者文洁若提供的萧乾的若干照片、资料及手迹。  相似文献   

2.
作家鳞爪     
作家萧乾、文洁若夫妇所译《尤利西斯》一书即将于4月间告竣,目前正在作最后冲刺。旧历除夕,文洁若一直干到午夜,春节那天二人又起个大早开始工作。据悉,三卷本的《尤利西斯》年内即可印出。此书在大陆由在南京的译林出版社出版,在台湾由中国时报出版公司出版。在译完此书之后,两人将应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之邀于七月初赴台访问。萧老称:此书为其晚年完成的一大工程,以后将只写不译了。  相似文献   

3.
萧乾,原名萧秉乾,1910年1月27日生于北京贫民家庭,成长于崇实、辅仁、燕大、剑桥及《大公报》。他为人忠厚刻苦,早获文名,擅长英语,好学喜读。他的书评活动入手早,起点高,出手快,持续久,方面广而造诣深。 萧乾首先是一位60年不辍的书评写作者。 他第一篇书评是1931年的《奥尼尔及其<白朗大  相似文献   

4.
书评家萧乾     
萧乾(1910-1999)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对中国现代书评的贡献,最突出的是书评理论。《书评研究》一书,在20世纪30年代就奠定了他中国现代书评理论家的地位。《书评研究》是他在燕京大学读书时(1933-1934)写成的毕业论文,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虽然这只是一本不到两万字的  相似文献   

5.
萧乾在30年代即呼吁:我们需两个批评学者,六个批评家,五十个书评家。现代作家和当代作家历来重视书评的地位。大手笔如林语堂、周作人、老舍、叶圣陶、巴金、臧克家、季羡林等所结集的序跋一经出版,即作为优秀的书评为读者所认同并称道。因此,当湖北人民出版社的“书评文丛”一下推出四本集子,仅富有韵味的书名便引起人们很大兴趣:《编书人札记》(王大路)、《嗜书人评录》(高楠)、《爱书人小语》(梁刚建)、《读书滋味长》(李春林)。这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学名著《尤利西斯》自1922年问世以后,长期没有中译本。1993年底,金陧在台湾出版《尤》的上卷。1994年4月,萧乾与金陧同时在我国大陆翻译出版了《尤》的上卷。1994年10月,萧乾与文洁若夫妇合译的《尤利西斯》全译本率先出版;1996年,金隄译的全译本也接着上市。  相似文献   

7.
万丽丽 《青年记者》2007,(22):139-140
萧乾被人们熟悉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还有就是他和夫人文洁若翻译的巨著《尤利西斯》,而他做为记者的身份却总被人们忽视,无论是在新闻史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学名著《尤利西斯》自1922年问世以后,长期没有中译本。1993年底,金隄在台湾出版《尤》的上卷。1994年4月,萧乾与金隄同时在我国大陆翻译出版了《尤》的上卷。1994年10月,萧乾与文洁若夫妇合译的《尤利西斯》全译本率先出版;1996 年,金隄译的全译本也接着上市。  相似文献   

9.
晚年的萧乾先生在对来访的北京大学师生回忆起当年他组织书评队伍的旧事时评价说:“李健吾是一位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书评家。”北京大学教授书评学的孟昭晋先生也在《书评家萧乾:八十五岁生日之贺》一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的《书评概论》,经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系孟昭晋教授多年的悉心编撰,如今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上市.当我展示着作者题赠给我这位责任编辑的签名本和萧乾先生多年前签赠我的《书评面面观》(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一书,一种学术的兴废继绝之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报纸书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兴盛一时。1935年7月萧乾接手《大公报》副刊,特辟书评专栏,得到当时众多书评家的支持,这成为《大公报》副刊的特色栏目,也成为书评栏目中的“翘楚”。新中国成立后,书评常常是报纸副刊上偶尔设置的一个栏目,很少能够“一以贯之”;而且,在很长的时间内,书评只是政治的传声筒、意识:形态斗争的工具。当代,《南方周末》的《阅读》、《汇报》的《书缘》、《新京报》的《书评周刊》等都拥有了定期的专栏,总结其经验、探讨其不足,对于繁荣书评,营造“书香”社会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著名编辑出版家伍杰、徐柏容、吴道弘主编的《中国书评精选评析》一书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选辑五四运动以来散见于书籍报刊中的书评文章130篇结集而成。其中,新中国建立前39篇,新中国建立至1978年36篇,1979年至1995年55篇,选入  相似文献   

13.
萧乾先生是著名的记者、作家、翻译家,同时也是出色的编辑家,他早年进行过大量卓有成效的编辑工作,晚年对编辑出版工作仍十分关心,就在他辞世前不久还在医院抱病为原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即将出版的书评随笔集《渡涛上的足迹》作序。这是萧乾先生生前最后写的一篇绝笔文章。  相似文献   

14.
评介一本书,不论是哲学、经济、历史等学术著作,还是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总需要书评作者简要明白地把原书的内容向读者作一介绍,使读者了解原书的梗概。萧乾在《创作与书评》一文中曾经说过:“没有读者期望由书评窥到原书的全豹。但一篇未把原书轮廓描入的书评则象在水中间建房子,既无基础,又不能为人所捉摸。因此,一个清楚的内容展示是必需的。”有时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原书作者的观点,有时是为了论证和说明问题,书评往往需  相似文献   

15.
1982年9月,在台北办了10年之久的书评杂志《书评书目》停刊了。3年后,台北的另一家知名书评杂志《新书月刊》也正式宣布倒闭了。于是,书评界哗然。1986年书评家应凤凰写了一篇题名为《现代文学的‘书评’书》的文章,台北《自由青年》第76卷,介绍了50年代至70年代在台湾出版的书评别集。这就是司徒卫(祝丰)的《书评集》(中央文物供应社1954年版)和《书评续集》(幼狮书店1960年版,后合集为《五十年代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16.
博学多识、目光如炬的钱钟书先生,对于书评似乎没有直接说过什么好话。他于1939年2月18日在《写在人生边上》一书的序言中,起笔就是调侃所谓"书评家"的: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末,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缴卷。  相似文献   

17.
吴小如是北大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教授,近年常在报刊上发表一些学者随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青年时代曾是一个小有成就的文学评论家。他在半个世纪以前写的书评,已找到的有四十余篇,除有关占代文学史方面的收入《读书附掌录》外,有关现代文学的则分别辑人《书廓信步》(辽宁教育版)、《今昔文存》(湖南人民版)和《心影萍踪》(上海教育版)三书。40年代前期还在抗日战争中,当时指点文坛,卓然大家的书评家,当数李健吾、刘西渭,其次是常风。吴小如匪武其后,开始写书评时,抗战已胜利。他写第一篇书评《读张爱玲(流言>》时,还是…  相似文献   

18.
萧乾著《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二战期间,萧乾先生先作为香港《大公报》兼职特派员,后为战地记者,曾在欧洲战场逗留了七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收集了作者五十多年来所写的战地报道和回忆文章数十篇,其中包括“回顾与反思”、“现场报道”、“旧地重游”、“跑江湖采访人生”四个部分。一九八五年萧乾先生发表在《北京晚报》副刊的一组《欧战杂忆》(十篇)也被收在书中。  相似文献   

19.
其实,有关建立一个“健全的书评制度”问题,对于书评及其学问研究有素的萧乾先生,当年早就有过一回生动的实践。萧先生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阵地所进行的书评实践,不仅造就了当时文坛书林中的书评风气,而且为我们最近数月的讨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何谓书评?顾名思义:就是指对图书的评论。这说文解字般的定义对否?翻开《辞海》,书目、书序、书学、书品、书谱、书传……却唯不见书评。据有人考证: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书评,孔子评《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司马迁评过《离骚》,曹丕写过《典论·论文篇》,朱熹集注过《四书五经》,金圣叹批点过六大才子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