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现代报纸视觉化的具体实践中的细节入手,以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对现代报纸大视觉经营理念进行了细化的诠释和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时代,视觉化的新闻图片在地市报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凸现出来,在各地地市报的生存发展中,强化立体的视觉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地市报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利器"被广泛接受。而视觉化最直接的载体是地市报的封面照片。那么,我  相似文献   

3.
解读《华盛顿邮报》图片处理的15条“军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林 《新闻实践》2005,(7):58-60
当前的视觉传播时代,全国各报刊都在建立和发展图片编辑运行机制,都在运用图片上大做文章,涌现出一大批重视图片的总编辑和优秀的图片编辑、视觉总监,也造就了一批代表中国先进新闻传播理念和实践的报刊。但是,当视觉传播的大潮冲击着一切传播载体的同时,也带来了泛视觉化现象。而这个泛视觉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生成和泛滥的土壤的。假新闻图片、电脑上任意修改制作的新闻图片等等违  相似文献   

4.
俞秋萍 《新闻窗》2009,(1):36-37
米尔佐夫在其《视觉文化导论》一书中提出:“是视觉而非文本正在日益成为我们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方式,由戴安娜王妃之死引发的国际性媒体事件,它标志了一个全球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在信息过剩的时代,人们面对信息时会不自觉地选取视觉化符号。基于这样的时代环境,笔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媒介视觉化理论,并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无印良品     
那个晚上在睡梦中被吵醒了,一个听得出有点颤抖的女声劈头就说:“明天,明天得赶快去入货,无印,无印良品要关门了。”这真的是晴天霹雳,难怪如此气急败坏,我刚把我的日常笔记格式完全统一用无印良品的系列,理所当然地打算用它一生一世,如果没有了这些本子,我该怎样活下去?接着来的数个小时,这个消息肯定被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介技术的视觉化,媒介呈现方式由"景观化"向"奇观化"转变,本文在道格拉斯·凯尔纳的"媒介奇观"论的基础上,以当代电视文化奇观——《我爱记歌词》为个案,论述电视媒介对于奇观的塑造,继而分析其媒介背后的动力根源,最终试图对电视奇观乃至媒介奇观进行辩证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黄海光 《视听界》2004,(2):88-88
“CI”原意是企业识别,指凭借标准字、标准色等识别手段,将企业的个性鲜明地传达给外界,使外界产生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固定形象。“IC”系统基本上包含三项要素, 即:理念识别,简称MI,企业的经营理念,理论识别是CIS 的核心;活动识别,简称BI,以经营理念作为动力之源,系统规划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教育,以及对社会的赞助和公关活动等等,视觉识别,简称VI,通过策划组织化、系统化、具体化的视觉议案,运用视觉、听觉系统传播给社会大众,使企业经营理念具体化、生动化。作为CI包装策略的核心,理念识别即经营理念的确立,尤其重要。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自CCTV到各省市电视  相似文献   

8.
陈喆  薛国林 《当代传播》2011,(2):119-120,122
作为一种新闻叙事方式,视觉化新闻有利于增强新闻事件的现场感,丰富人物故事的表现手段,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穆青在多年的新闻报道实践中提出的新闻视觉化理念和新闻叙事形象化、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以及注重细节描写的操作原则,突出新闻的实用性和传播效果,易于理解和运用,在中国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证明.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媒介、手机媒介、数字电视媒介等多种新型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和深度融合,报纸媒介要想适应新媒介时代的发展,需在其内容变革的同时,加强其版式视觉化的设计传播创新力度。本文通过分析视觉文化对报纸版式设计的影响,研究报纸版式中视觉要素的表达方式,提出信息文本的图像分析解释法、文字内容的造型转化法、版面设计的多样布局法等报纸版式视觉化设计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洁 《新闻战线》2022,(12):109-111
创新形式服务核心内容,一张优秀的新闻海报能够抓取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巧用视觉元素和动态效果,既实用又艺术、简洁而深刻,全媒体化的综合视觉呈现与遵循用户行为逻辑的交互化设计适应了不同传播路径,有利于融入多元圈层、与用户达成沟通,以“强视觉”理念推动内容生产,在技术加持之下进行社交分发,由私域流量引发强传播裂变。  相似文献   

11.
以大众文化手段进行孔子符号化的视觉形象消费,在传受关系上发生了变化,由“要我认同”变成“我要认同”,受众的认知经验凌驾于传统符号意义的内涵,孔子的精神化因素,统一归纳在消费的符号生产机制之中,消费时代带来了符号化的视觉转向,视觉形象的生产与消费也由单一转向多元,由集体被动转向了个体主动。  相似文献   

12.
汪岚 《编辑之友》2022,(8):76-84
当代“视觉转向”不仅让文本形式呈现多媒介“间性”交叉存在,也为“文本”的“观看”内容和“观照”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最突出的是“视觉化文本”和文本“视觉化”的出现。两者既是“视觉转向”的产物,也为这种“转向”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对当代“视觉转向”下的新型文化文本“视觉化文本”与文本“视觉化”审美范式进行概念性归纳总结,并建构两者间的互动生成模式,从而对“视觉化文本”和文本“视觉化”之间的阐发与遮蔽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学形象识别系统是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精神化通过视觉设计与行为的展现,运用统一的整体传达系统传达给社会大众,将大学化外化为大学形象,使社会对学校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因此,高校档案部门应该在大学形象识别系统中,从理念、行为、视觉三个识别系统去塑造自身形象,把自己的形象推向社会,在社会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沈东 《新闻通讯》2014,(4):50-52
管理至上理念先行。新华日报视觉小组从2006年实施常规版面规范化管理,专副刊、周刊版面程式化运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是,要在重大主题报道版面更上一个台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通过再现13期《新华日报》全运会特刊报道的台前幕后,阐述“激励化”管理模式产生的时机、渗透的理念、运作的办法,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当下,影像奇观化已经成为大型电视晚会最重要的创意手段与衡量其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所谓奇观,就是非同一般的具有强烈视觉吸引力的影像和画面,或是借助各种高科技电视手段创造出来的奇幻影像和画面。较传统艺术设计而言,奇观化所营造的视觉心理感受与审美情感体验则从以往舞台欣赏转向对视觉快感的心理追求。  相似文献   

16.
视觉传播:融合新闻的转型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合媒介的诞生为视觉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其发展前景成为目前传媒业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如何提升传统传播模式和打造传播个性与价值,融媒时代的视觉传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媒介本身也逐渐视觉化的时代,视觉传播必将引领新闻转型和传媒变革迈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尚倩倩 《新闻世界》2010,(6):191-192
《读者》杂志自1981年创办以来,其清新亮丽的版面风格和温馨的心理慰藉,如一股溪流,温暖人心。本文从其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层面对其品牌理念进行解读,分析其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人们把报纸、广播、电视分别称为“文学媒介”、“声音媒介”、“视觉媒介”。电视声像并茂,使人们获取同量的信息时要比广播和报纸舒适省力。一些新传播媒介更上一层楼,将文字、声音、图像集于一身,加之有选择的自由,人们可以更舒适省力地获得信息。同是为了获取信息,人们自然更容易更乐于接受舒适省力的传播媒介。于是,“疏远活字”的倾向在日本日趋严重,日本报界就提出了“报道视觉化”、“版面视觉化”、“视觉化时代”等概念。视觉是辨别外界物体明暗和颜色特性的感觉。笔者以为,日本报人提出的“视觉化”中的“视觉”的语域同“视觉”一词的基本涵义并不完全吻合。但其用意不难理解,即提倡报纸的报道应该更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19.
吴艳 《东南传播》2013,(4):125-128
这是一个视觉文化主导下的大众传播时代,但是以声音为符号的文化产品依旧具备其独有的魅力。本文以视觉文化为考察背景,指出声音产品在当下的几种使用特征,并提出从听觉元素奇观化、声音元素亲近化、消费过程主体化三方面来创造其声音产品的审美价值,为相关实践带来思考。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鸟瞰式”的都市媒介景观,这些景观表现为组织化的都市形象宣传片、娱乐化的都市影视意象、平台化的位置景观、个性化的无人机拍摄的短视频,其在视觉思维、视觉内容、视觉角度方面有着独有的特征,蕴含着认识都市空间和当今视觉文化生产的别样价值,成为独有的“鸟瞰式”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