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学生管理要想步入法治化轨道,必须积极探求有效途径:更新理念,增强法治意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法治化管理程序;完善信息反馈、执法监督系统;建立维权机构,畅通权利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2.
行政执法作为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一个部分,是法治实现的最主要途径。然而,我国行政执法还不够完善,需要重构行政执法理念:革除管理本位的思想,树立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实现执法的公平;加快执法程序性建设步伐,实现执法的公正;完善执法配套制度建设,提高执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入实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多种原因,高校学生管理中侵犯学生正当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高校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提高法治意识和素养,切实完善各种制度和程序,严格依法办事,从制度上、手段上为"法治"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直接发起的法律挑战,暴露出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中的种种法治缺失.包括:实体规则的缺位与滞后,确定剥夺大学生"受教育权"的立法层次偏低;程序规则的缺失与模糊,学生有"受教育权",但无诉讼救济权利,救济途径不畅;法治精神的缺乏与漠视,轻权利重义务,以道德评判代替法律裁决,把行政管理带入民事管理.鉴于此,要完善法律体系,避免法治真空;要健全教育法治制度,将受教育权的终极关怀贯彻到底;要超越特别权力关系学说,坚决执行法律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现了中央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小学涉及了34部法律法规,有效培育和提高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促进青少年完整法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本文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策略进行探究,以期高效实现法治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改革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水平的法学院应当同时担负五大使命:培养治国理政和从事法律职业的杰出人才;改善对正义的管理,营造社会的价值观;创新法学理论和思想,以指引法治实践;补漏社会付阙和改革完善制度,为国家、社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营造和弘扬法治文化,推动社会成员把法治作为稳定的生活方式.法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瞩目的一个焦点.法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具体制度的改革,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握好中国法学教育的特色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许璐璐 《教书育人》2012,(24):52-54
研究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路径,因此应对应研究三块内容:高校学生管理法治理念、高校学生管理法治依据("良法")和高校学生管理法治程序("治")。一高校学生管理法治理念的错位与调整(一)"权力本位"的现状与原因高校虽然不是行政机关,但是作为行政主体,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准行政权力"即管理权力,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实质就是高校管理权力与学生权利的博弈。一直以来在学生  相似文献   

8.
2017年9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体现出中国特色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取向是:突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彰显中国特色公平正义的教育理念、构建中国特色学生创业的补偿机制、凸显中国特色学生管理的民主内涵、完善中国特色学生权利的保障制度与推动中国特色学生管理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9.
规则之治是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途径。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管理者和实施者,他们的工作理念和管理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管理法治化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实现。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从管理理念的转变,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和法治素养的提升,学生救济制度和管理程序的规范,以及赋予高校辅导员最基层性的学生管理规范的制定权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思维,是指高校管理主体在法治理念基础上,按照法治的根本要求,本着合法、合理的原则,运用法律的规范、原则、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思想认识活动和过程。它是学生管理的一种思维模式,也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原则,具体包括三层涵义:所有管理活动都必须有“法”可依;所有管理过程必须有“法—可依;不存在超越“法”而存在的行为和个体。当前,应从提升法治化管理思维、构筑良好的法治化管理秩序两个维度,着力推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校的法治教育是面向本科生实施的通识教育而非专业教育,在引导学生领会法律精神和原则、培养学生法治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路径包括:课程教学层面,以开设法治类新生研讨课和与专业教育相关的法治类课程为主要形式;学生管理层面,校内管理规章依法而建,大学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和法定程序管理学生;学生服务层面,大学向学生提供诸如法律咨询、安全保卫、身心健康维护、性侵预防与应对的专业化法治服务;法治实践层面,美国高校确认和保护学生参与校内立法、管理、监督和自治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中小学聘任法治副校长,对于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做好广大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近日,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规范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系统回答了法治副校长“是什么”“干什么”“怎么管”“谁来聘”“怎么干”等根本性问题,为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提高学校依法治校能力,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水平、有效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管理法律体系及构建法治化工作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法律争端的频繁出现,迫切要求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这就要求应该从完善高校学生管理法律体系入手,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法治化工作模式.为此,应该以基础法、基本法和实施法为三个层次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体系.应该从树立法治观念,遵循法治精神;建立执法机构,严格执法;建立正当程序,保障实体公正;建立健全的法制监督机制与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四方面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在大学学生管理中存在着很大差异,美国的"法治"理念对我国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我国大学学生管理也应树立"法治"观念,使传统的管理方式更为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起诉学校的典型案例进行统计分析,认为高校对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认识模糊、学校内部制定的校纪校规与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高校学生管理缺乏正当的法律程序,从而导致高校在学生管理中侵权现象的发生。据此,笔者从依法治校的角度提出完善学生管理的建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管理观念;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管理程序;完善权利救济途径,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加强师生法治教育,强化权利义务观念。  相似文献   

16.
对“柔性管理”理念下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是对刚性管理的完善与升华.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倡导“柔性管理”理念,更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利用多方教育资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侵犯学生权益的现象,主要原因为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等。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这是高等学校实现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更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要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状态,应完善相关教育法律体系,促使高校管理者转变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并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18.
坚持人本观念强化高校内部会计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围绕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将人本理念、法治观念与完善内部控制规范结合起来.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弘扬正气,加强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杜绝虚假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其次,要以人为本,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加强责任心,改变资产管理混乱状况,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法治观念,改变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状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莱州市文峰中学建于1995年,是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秉持"让每一个生命都增值"的教育理念,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把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创新和完善法治教育工作机制,树立师生法治观念,提高学生法治素养,有效推进法治校园建设。一、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先行1.加强组织领导,提升法治教...  相似文献   

20.
学生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育人为主,德育先行;坚持民主法治,完善学校管理;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