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笔者于本学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尝试试用双语教学.从第一节课开始,学生就表现出新奇,学习地理的激情明显高涨.第一节课的英语使用比例大约为30%左右,然后逐渐增加.约一个半月后,试着在"欧洲西部自然环境"这一课的教学中全部使用英语,竟然也成功了--学生仍然较好地达到了这节课的基本要求.以下是有关这节课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2013年4月24日至25日,江苏省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培训在连云港市举行.笔者以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为课题开设了一节观摩研讨课.这节课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到课后研讨,均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来实施.从课后的专家点评和自我反思来看,再次印证了重视"双基"依然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笔者现就这节课的"前世今生"作一梳理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我校的校本教研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了"三课"即讲课、说课、评课竞赛活动.一节节倡导让学生发现、探究的课令人拍手叫绝.但<正比例>的课堂教学也留下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说课是近年来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笔者主要说及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在指导本节课的教学时,笔者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计划授课为两课时,笔者的说课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5.
"物质的量"有人称它为高中化学的敲门砖和拦路虎.主要因为本节课理论性强,学生学习过程难以理解和应用.本节课采用"类比"法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以下展示的就是这样一节复习课. 1 课的展示 这是扬州市教育局举办的青年教师"成长杯"大赛活动中的一节展示课,课题为<金属与矿物的复习>.这节课,教师并没有带领学生进行常规复习课中必备的那种知识网络体系的构建,而是在上课伊始,抛出了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案例背景 在郑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研习班进行的"课堂观察"专题培训活动中,听到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小熊购物"一课.课后,我和几个学生进行了闲谈. 我问:"这节课你们都学了什么?学会了吗?"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回答:"学了加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会了,先算乘再算加嘛.  相似文献   

8.
课例"不等式的性质"是一节成功的课.本节课执教教师定位准确,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始终注意把握教学重点,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索发现的机会,并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兴趣,引领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思考,有效地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了不等式的性质,理解了不等式运算的"不变性",深化了类比思想,达成了教学目标.这节课有很多亮点,最突出的可以概括为:基于经验,注重活动,内化本质,落实素养,值得学习和借鉴.同时,也针对本节课的不足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人教版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一节为《追寻守恒量》,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国家级示范高中"的高一年级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引入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学习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的任务是完成本章第一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10.
1 教学内容解析 "根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人教A版)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第一节"指数函数"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的有关概念、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n次方根的概念、表示和性质.这是一节概念课,数学概念是学生数学思维的细胞,是理解数学本质的关键所在.概念课的教学又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课型,是其他课型的基础.而这节课又是指数函数的开端,教学设计的如何直接影响着指数函数的教学质量,所以这节课值得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节在一所普通小学常规调研时听的课. 这节课是学习<我送老师一朵花>,应该是一节很欢快的课.然而,从课的第二环节开始,我心情激动、沉重并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因为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体会老师的辛劳时,我看到课堂里的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引发"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2.
最近的培训专题是计算教学,为了挑战自己,我主动报名参加了研究课.三年级上学期的相关计算课都已经结束.我就从下学期的教材中挑选了一节"两位数乘法"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洪发林 《辽宁教育》2004,(1):126-127
一、背景 "圆锥的体积"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42 45页的内容.它作为立体图形的一节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有关知识以后教学的.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于认识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方法上的基础.基于此,我们以实物为研究素材,试图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交流收获"来组织教学活动.下面以这节课为例,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节"品德与社会"课,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节课由学生主讲.王赛负责播放课件,晗口则煞有介事地站在前面,俨然一个小老师. 他操着东北味的普通话开场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快乐>这一课.谁来说说你生活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15.
"波的干涉"一节难点是理解波的干涉图样.如何使学生把波的干涉图样与水面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波的干涉"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四星级重点高中普通班学生,基础较好,有较好的学习能力.1.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继上一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后续内容.本节课为"线性规划"第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的意义、线性约束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数学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及数学教学设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节高中数学函数概念课.人教版中的三个实例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这节课选用苏教版教材中的三个实例,让学生容易理解.整节课以"问题"为驱动,带动学生思考,使函数概念的形成显得自然,进而使学生易于理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走进童话>的作文课,仔细想来还有几点灵感值得写下来. 这节课是个临时培训任务,一接下这节课,头脑中就盘算着如何让学生从生活积累中自然地流淌出"童话之泉",把孩子们的童话情结原原本本地还给他们.为此,我设计了用童话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写作的基本思路.可生硬的写法说教学生们是不会接受的;激发情趣,让学生轻松、自由、快乐地走进童话才是最好的选择.这个突破口选择后,我先后设计了几种教学方案,却一一被自己否定了.正当无计可施之时,透过宾馆高大的玻璃窗,我远远地望见晨光中,四五十只小燕子正整齐地排在相对的两条输电线路上,叽叽喳喳地叙说着"秋日私语"或许是商议着南迁的计划.我眼前一亮,这耳闻目睹的一幕,不正是浑然天成的童话吗?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背景去年5月份我面向全区八年级数学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说理",这节内容是八年级十一章的第二节第一课时.虽然学生在此之前很多地方都用到说理方面的知识,但学生对说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说理都不是很理解.这一节的学习是为后面的证明服务的,因此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尝试用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在备这一课后,我产生了迷惘.本节课确实不太好上,推理的难度要求很高,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普遍推理能力薄弱,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有幸听了一位教师的两节教改课.第一节课他推出"自学辅导法".一上课,他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xx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从x页自学到x页,有问题的可举手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