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无论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还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最佳的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笔者从转换学生生动的生活经验,丰富个性化的感悟这个角度做了些实践。  相似文献   

2.
聚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追寻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的世界就是生活的世界。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空间,让生活走进课堂,才能更好地通过语文教学提高我们教育个体的生存意义,完成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那么,如何让我们的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呢?  相似文献   

4.
洪霞 《黑河教育》2014,(1):34-34
正语文课堂应该多元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感悟,不论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还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课堂中联系生活,就好似在其中种植了一棵常青树,常青之树映绿课堂,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但是语文教学不等同于生活,所以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不能简单地照搬生活实际,即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高于生活,联系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应当是对生活的提炼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李艳慧 《考试周刊》2013,(69):29-29
语文生态课堂是指从原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用原生态的观点审视今天的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课堂的理想状态是构成课堂的诸要素和谐,它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与学习潜能的开发,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勃发、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进发。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力求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语文教学体现"生活化",让语文走进生活——使学生生活具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构建有效地“生活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呢?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明确指出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向经因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解释一应用的过程。实际上,这里在强调数学"生活化"的同时,还突出了  相似文献   

9.
在现今的某些语文课堂上,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下昏昏欲睡;教师将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学习起来却味同嚼蜡,原本是鲜活而充满生气的语文课堂变得沉闷枯燥。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照本宣科,对课文进行架空分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忽略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由此而导致了上述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具体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进一步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早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的、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0”而数学最早的起源便是因为人们生活的需要,有物就有数,有物的运动就有数量关系。我们的数学学习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而我们给学生学习的数学材料与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因而学生感到抽象和乏味。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使他们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可亲、可感、可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动机。怎样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好数学呢?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13.
蔡蓉 《青海教育》2011,(6):41-42
一、让学生激情飞扬 数学教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需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巧妙寓于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引发认知冲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促使学生能够对教学环境主动参与,从而调动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培养,从而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目标。所谓的生态课堂是把教室作为载体,凸现和谐、灵动、生命化特征的课堂形式。在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方法、评价和学习环境等各种因素都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的教学系统来对待,确保课堂能够促进师生"多样、共生、平衡与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标》明确提出: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物理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探究和获得的过程,运用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景,不但贴近了学生生活,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生活素材,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关注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容易使学生产生概念理解规律的生活背景,选取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实质上就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在数学“生活化”的命题普遍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常常见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了教学内容和素材的“生活化”,却少了“数学味”;另一种情况是有了“数学味”,却少了生活的真实性。那么,  相似文献   

17.
聚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一、识字写字中审美功能的缺失眼下的语文课堂,“生命意义”、“动态生成”、“对话”、“互动”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新课程理念确实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但我们…  相似文献   

18.
19.
【设计依据】 “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宝宝吃了哈哈笑……”童谣大多是通过口转面授的,它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目的是让儿童能认识周围事物。童谣简短精炼,形式活泼,琅琅上口,充满童趣的天真、淳朴,它的内容除反映生活外,大多与游戏有关。立足小学生实际,本设计先是让学生念童谣,而后调动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抄录童谣,编写童谣,从中体会童谣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语文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是塑造人的文化理念并使人立足于社会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须超越现实的物质世界;既要立足于生命,又须传递超越于生命的永恒精神。构建和谐真实的,使人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语文课堂才符合时代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怎样在课堂上实现对教学的高效追求,真正贯彻实施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