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合和意合是两种语言组织法。英语重形合,结构紧密;汉语重意合,行文散漫。这就造成了汉英翻译中的一个独特技巧:增译和减译。在汉英翻译中增加的东西由于原来是隐含在汉语中的,加之各人的理解不同,一个"增"宇使得汉译英变得多姿多彩!因为诗歌中用词容量大,内容丰富,所以这在古汉语诗歌英译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意在从增译维度欣赏两首著名古诗的不同译本。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异多于同。翻译过程中,在充分理解原文的情况下,要做好对词语及句法的处理。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出发,对英汉翻译中的转译、分译、拆译等翻译技巧进行充分剖析,通过详实的例证,阐明这些翻译技巧的应用原则与特点,以及对译文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习汉英翻译。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翻译活动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之间的转换。语言和文化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文化的差异,而在心理文化中,对语言、文化转换最具有阻力的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东方民族注重伦理道德和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使得汉语是一种注重意合的语言;西方民族注重理性思辨和逻辑分析,使得英语是一种注重形合的语言。本文通过对比汉英思维方式和汉英语言,得出较实用的翻译技巧,以帮助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4.
意合和形合是英汉两种语言都使用的两种连接手段,但由于两种语言性质不同,使用侧重点也不同。本文从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注重“话题”;英语是形态型语言,注重“主谓”;以及汉英两种句式的不同,说明了在汉英互译过程中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进行必要调适,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本文精选《中国日报》、《青年报》经典例句,从汉英的语言结构、表达形式和文化语境出发,探讨汉英翻译视角差异与规律。  相似文献   

6.
汉译英是跨语言、跨文化思维的转换行为,由于汉语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出现了大量汉语痕迹,翻译实践不能顺利实现。本文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探析了母语负迁移现象,以期有利于学习者克服障碍,切实提高汉英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7.
理解是翻译的关键。在汉英翻译中,理解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语内译”的过程。从古到今的主要译论都阐述了翻译的本质是用顺畅的译语再现原语信息,这为“语内译”在汉英翻译中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汉英之间的思维及语言差异决定了“语内译”的必要性。该文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中论述“语内译”在汉英翻译中的具体操作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悬垂现象”是学生汉英翻译与英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导致学生习作中悬垂现象的出现。因此,对悬垂想象作相应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从句子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学生汉英翻译和写作中的“悬垂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意合、形合体现在词法、句法及词义层面上。英、汉语的显著区别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不同的层面,意合与形合有不同的表征手段。在语码转换过程中,英汉这一区别性特征尤为凸显。本文试图从语言的衔接手段,意合、形合的表征,探讨英、汉语中意合、形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语的句法结构是树状而汉语的句法似竹状,英语是主语突出而汉语是主题突出,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等。本文在分析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英汉语句法结构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针对英汉句法结构差异采取的翻译策略,以期达到忠实通畅自然的译文效果。  相似文献   

11.
商务汉英翻译是在商务语境下发生的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活动。商务汉英是汉英各自语言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所以,商务汉英翻译中涉及到的语言与文化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汉英翻译是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汉英翻译训练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汉英翻译训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汉英翻译训练必须把握的两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文化语境是影响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因素。以语体和文体为切入点,以文化语境对商务词汇翻译、商务句法翻译和商务文体翻译的影响为框架,对商务汉英在语体和文体方面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化特征及其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文化语境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英语是“形合”特征明显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明显突出的语言。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信息结构上的差异,往往给翻译中的理解和转换造成了许多障碍,而以主位推进为英-汉翻译的单位,不仅从理论上为英-汉翻译单位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而且在实践上有益于译者,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译者,正确地解读和分析英语语篇,并有效地进行翻译转换,生成自然、流畅的汉语语篇。  相似文献   

15.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表达模式上的差异,汉英句法重心的排列组合有别。汉语较多使用圆周句,而英语较多使用松散句。对比分析汉语尾重与英语头重的句法差异,有助于我们在汉英翻译中恰当而有效地采用"变"序甚至"拆"句的方法来实现信息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汉语摘要英译过程中,译者有时会受汉语“负迁移”的作用,产出一些不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不地道”译文。其原因在于汉英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之间的差别。因此,译者应仔细对比汉英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之间的差别,以便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摆脱汉语“负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政论汉英翻译应统筹兼顾,跨越中西语言文化沟壑.实现文本的顺利转换的要求,认为在实际翻译中把握好典型动词、修辞格、特色表达和长句四个汉语政论文的关键性语言特征,是做好翻译的关键。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及其英译本,分析“四个关键”的特点及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汉英语言对比的视角探究语言差异对汉英长句语义转换的影响。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两者的语言特征、句法结构以及思维表达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译者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实现文本的有效转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莫言"诺贝尔演讲"中英文本中意合与形合的语言现象,采用汉英比较研究的方法,针对具体的语言事例进行对比研究,依据大量语言事实,我们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意汉英在句式结构中的特点,即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并按照该原则进行翻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汉语摘要英译过程中,译者有时会受汉语“负迁移”的作用,译出一些不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不地道”译文。其原因在于汉英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之间的差别。因此,译者应仔细对比汉英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之间的差别,以便翻译过程中能够摆脱汉语“负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