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双胞胎从外表上看很像,但实际上他们是有着不同需求的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所以,不要让他们成为对方的影子,要让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针对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进行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两种能力的构建,最终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三个方面论述了抓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求同求异法     
《新读写》2010,(7):35-38
事物的存在是普遍的,事物的对立统一也是无处不在的,对任何事物。既可以从正面去思考(求同),也可以从反面去思考(求异)。作文立意也是如此。从应试的角度讲,作文的题目或材料对每个学生都具有可写性,即每人都能动笔。都有话可说。这样,立意“碰车”的可能性很大,大家都想到一个点上,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千人一面”。文章再好。也会让人视觉疲劳。为避免雷同,又得求新求异。  相似文献   

5.
求异思维训练就是逆向思维训练,属于分析性的思维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到既能言他人所言,又要言之有理,使思维结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几种训练逆向思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数学活动、数学思维的训练也离不开对这些联系与区别的理解、辨析与应用。数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但绝不可以轻视"求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是引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很有效的策略之一。异中求同则易通,同中求异方为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通了,才有可能转化为能力,才有利于提升能力,最终才能真正达成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大目标。  相似文献   

7.
杨必的译作《名利场》被盛赞为我国译苑中的一株奇葩,其成功之处在于译者如何忠实地再现原文的风格和内容。从求异和求同的角度分析杨必《名利场》译本中的文化传真度;指出译者在某些方面过于追求求同而忽略了求异的重要性,有失文化传真,其所谓的忠实不过是对译者自身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目的语文化的忠实;强调求异在文学翻译中对文化传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毛荣富 《新读写》2009,(12):39-42
本期推出的是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毛荣富的经验。多年来他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尤其是对如何进行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交融训练,如何提高学生作文的含金量(即思想性)作了积极探索,成效明显。他的学生对作文从厌倦变为喜爱。并在一些大赛中获奖。毛荣富老师常为上海师大、华东师大举办的师训班讲课,并赴各地讲学,受到师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的国家,需要大规模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这首先要靠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基础则首先是创新思维的确立。本文从分析思维方式的特点入手,结合我国教育现状,探究思维方式对创新教育的影响,从而倡导确立适合于创新教育的思维方式,并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与学的磨合、互动,寻找旨在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本文通过对英才教育的产生历史的批判与反思,探讨教育机会三部曲——入学机会公平、就读优质学校机会公平和教育过程参与机会公平来实现整个社会的教育机会公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与教育公平新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问题。正确理解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及其两者的相互关系。对改进现实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免除部分费用(如学费)的义务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是确保一定年限的免费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条件是缩小义务教育资源的地区差距;义务教育阶段须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15.
应用写作的讲解枯燥无趣,应用比较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比较教学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相似文献   

16.
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观念的驱使下,教育公平有着“天空才是极限”的态势。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教育的道路上存在着天壤之别的待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个性各异的孩子,这已成为了缩小教育不公差距的重要标准。当我们这样去看待学生时,真正的教育公平也正在与我们的孩子渐行渐远,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教育公平会有更为实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优先政策与教育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教育公平,可以从机会与结果两个层面来讨论,然而,不论是机会还是结果,都不可能达到一种完全均等的状态,因而也就有了制定优先政策以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从个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角度来看,社会应对由此所产生的不公平负起责任,通过采取一定的优先政策,来弥补个体某些先赋性的不平等以及后天社会因素而导致的结果的不平等;同时,还存在优先政策自身的公平性问题。只有既注意到不同个体自身所存在的差别,也注意到由社会因素而引起的发展起点的不同,这样的优先政策才真正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要关注的有三个方面——受教育机会、补差原则和适合自己的教育,真正的均衡教育是适合自己的教育,而不是均等教育;均衡教育不是不要质量,而是要体现学校和学生的特色;教育均衡与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石,同时,社会公平是保障教育均衡和公平的机制前提,教育的均衡和优先发展要与社会经济相协调、相互动;要实现教育均衡关键在于改变现有的人才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市场经济、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当代中国,教育机会均等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乃至社会各界最强烈的呼声.从学理上说清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起点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的关系,是在教育实践中保障教育机会公平的必要条件.把教育公平做这样的划分,是从教育过程的角度来看的:教育机会提供某种可能,学校和学生的努力使可能转变为现实即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创新思维中的"求异"、"求同"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性思维与普通思维不同.能够提示更深一层的事物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非常规性活动轨迹,或能够透过常人司空见惯的现象,提出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创新性思维主要是趋同思维、求异思维、求同思维的结合、循环和深化。创新性思维必须以趋同思维为出发点,以求异思维为突破点,以求同思维为归宿点,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获取创新之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