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衡”、“看”、“想”的办法筛选材料,即:衡量一下报道对象是属于哪一条战线、哪一个方面的人物、事物?看看他(它)所归属的那一条战线、那一个方面当前正在解决的问题、矛盾是什么?想想在自己已掌握的素材中有些什么与解决那个问题、矛盾密切相关?这同记者素养的重要方面——“情况积累”有相通之处。 “情况积累”或曰“积累情况”是指记者知道各行业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白自己所分工报道的  相似文献   

2.
人物通讯是新闻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人物通讯的特性决定了它所报道的主体是“人”。写人,是离不开人物语言的。因为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的表达形式。要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感人形象,除了其它手法外,必须借助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实践证明,它是决定人物通讯是否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什么样的语言,才是个性化的语言?许多书籍中都做了程度不同的阐述。所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我认为就是这一人物所独有的特殊个性通过语言的表现。各式各样的人,由于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地位、生活习惯、职业爱好、性格气质,以至于性别、年龄、籍贯诸因素不尽相同,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时,就出现了不同的“味儿”,这种风格独特的“味儿”,就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古人说:言为心声。就是说,语言是思想的直  相似文献   

3.
风格与特色作者:您认为《时代》周刊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詹姆斯·凯利:《时代》周刊对读者的承诺就是:报道的题材将涉及国内外我们认为读者需要了解的东西。我们每周报道的题材相当广泛,核心是广度,而不是深度——尽管我们在某些话题上努力深挖。政治显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财经和国际时事也是如此。我们希望读者在看完杂志后能对那些重要的事情有更深入的理解。有时,某个题材不是一看上去就显得很重要,比如"贫困"。怎么做得吸引人?要有故事,要风格大胆。其中一些很好的报道不是传统的"硬新闻",但它的确让你知道了关于周围世界  相似文献   

4.
《出版史料》2006,(3):46-46
戏剧家、散文家李健吾谈文章风格:“风格问题并不神秘。人活着,总是要受时间和空间的控制,历史控制着你,现实生活控制着你,艺术和思想就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影响、制约中统一起来,构成了风格。风格就是时间和空间相互制约的结果。风格就是一个人的一种偏爱,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就是个性。个性表现在文章里,就成了风格。”(《李健吾散文集》序)小说家、散文家孙犁谈散文时则说:“对于文章,作家的情操,决定其高下……情操就是对时代献身的感情,是对个人意识的克制,是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是一种净化的向上的力量。它不是天生的心理状态,是人生…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在电影或电视剧作品中,由于其情节、人物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在导演完成分镜头剧本后,将作品中描述并表现人与物在运动过程的时候,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就获得一种叙事功能——讲述故事。什么叫蒙太奇?它来自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即将个别材料根据总体计划装配组合。在影视艺术中简称就是剪辑。在学术上蒙太奇大体分为哪几类,尚无定论,但是最主要的应该包括叙事、思维、表现、节奏等等。当我们的观众在欣赏一部纪录片作品时,感觉第一是它的真实性,第二就是它的可看性。什么样的作品观众喜欢看呢?纪录片又向…  相似文献   

6.
同中有异     
我接触过许多刚刚从事电视剧写作的同志,他们很想了解电视剧的特性是什么?就是在某些专谈电视剧的文章和书籍中,依然是大谈一般文艺特性,或主要不是剖析电视剧特性。我也经常阅读电视剧剧本,其中不少是属于小说写法,舞台剧写法,即使电影与电视剧也不尽完全出于一辙。电视剧是文学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从其中脱颖而出的一种崭新而年轻的艺术形式,它与一般文艺创作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如写电视剧,依然要有选材、主题、构思、人物、情  相似文献   

7.
一部小说,最能打动人的是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最能感染人的是人物的喜、怒、哀、乐。小说与新闻,二者虽然截然不同,但新闻也可以借用小说的写作手法,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为什么要用小说写作手法写新闻?我以为一张报纸中,以人物为主体的新闻作品,虽然不像其它消息那样占有大量版面,但任何报纸都离不开此种题材的作品,很多先进模范人物首先都是通过人物新闻这种作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品格,是指作品的内在质量和风格.那么,什么是新闻评论的品格?也就是说,新闻评论的内在质量和风格体现何在?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实践表明:立论的思想性、说理的透辟性、论辩的逻辑性、行文的生动性,就是新闻评论应有的品格,就是衡量新闻评论内在质量和风格的标志.大凡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新闻评论,无一不是"四性"兼得的上乘之作.(一)立论的思想性我们说,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主要用于评思想、论是非的文体,思想性就是它的灵魂和生命,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篇评论的政治价值.事实也正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写作中的人称问题?就是当作者确定了主题、选择了题材以后,开始进入具体的写作过程,他就必须恰当地找到一种叙述的角度或立脚点。这种叙述角度或立脚点,就是文章的人称问题。记载或叙述事情的经过或人物的经历,总得有个记叙的主体。也就是作者总得用什么人称面对读者,来进行记载和叙述。在一篇文章中,人称必须相对稳定,人称混乱会使文章头绪不清,给读者听众理解文义造成困难。在叙述中,作者以当事人、见证人的身份,讲述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事情,使读者听众能够亲切地感受到,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第一人称常常使用代词“我”或“我们”。如果以客观的立场,讲述他人的事情,称事件的主人公为“他”或“他们”。这种叙述就是第三人称。当作者用“你”或“你们”的称谓去叙述时,就是第  相似文献   

10.
一篇人物通讯,通过报道特定人物的先进事迹,宣扬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讴歌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观念?推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或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 主题是人物通讯的灵魂。一篇人物通讯的主题,像一根红线,把各种素材串连起来,形成一篇完整的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的主题,是记者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经过反复酝酿,逐步形成的。写人物通讯,提炼好主题,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把人物通讯写好,那就要在提炼主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于江 《记者摇篮》2006,(5):17-18
主办人物小传:于江、王丹、春阳、小萱,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主持人,所办节目《市民您早》曾获辽宁省十佳新闻节目;沈阳市十佳节目称号,在历次收听率调查中位列同时段之首。主持风格清新明快,亲切自然。每天清晨6时,有一个广播节目,它似乎知道听友需要什么,在亲切的话语中,它为沈城百姓传递着一个又一个听众想知道的信息。听众离不开它,它就像一杯香纯的清茶,为早起的人们送去了清新和快意。这就是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中波792千赫、调频103.4的早间直播节目《市民您早》。为什么《市民您早》节目会赢得广大听众的青睐?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2.
县电台王编辑告诉我:“写人物,要让别人知道学他的什么.”这话对我启发很深.每逢采写人物,我下笔前常用这话问自己:“叫别人学他的什么?”  相似文献   

13.
何纯  张海寅 《新闻界》2006,(2):115-116,118
在叙事学中,叙事情境指的就是叙事角度,是由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不同关系构成,相当于是关于叙事视角的分析。小说家詹姆斯曾略带夸张地说:“讲述一个故事至少有五百万种方式。”每一种讲述方式都会在读者身上唤起独特的阅读反应和情感效果,因此如何讲述直接决定着这种效果能否得到实现。表现在文本上,叙事情境是叙事者为了获得某种阅读反应而采取某种讲述故事的方式创造出来的文本语境。表现在受众方面,叙事情境表现为一种接受时的感受。如此而言,叙事视角固然是构成叙事情境的一大因素,然除此之外,对素材的处理、语言、风格以及叙事结构等都是构成指定叙事情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图书情报知识》2006,(5):F0002-F0002
曾经有作者问我,你们刊物什么样的文章最好发?我说:“我也不知道。”别人还以为我在敷衍他。的确,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最好发。我只能说最好的文章最好发,而这等于没说。所谓的最好,当然是相对众多来稿中的其他稿件而言的。因此,发表什么样的文章并不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学术研究者的整体水平,取决于作者论文在这整体中的相对位置。编辑所做的只不过是在挥舞着一把并不锋利的镰刀,收割那些高出秸秆一截的麦穗,仅此而已。问题在于,你的文章究竟是秸秆还是麦穗?我想,一个最无疑义的验证方法就是把它植入合适的土壤中,给予它适宜的气温…  相似文献   

15.
老山姓忙碌了一天,晚上回到家,打开电视,想看的是今天社会上发生了什么新闻,有什么信息可供自己参考,再看看一些文化、娱乐、体育类的报道,这样他会感到很充实。为满足老百姓这种精神需求,晚间新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风格大都贴近群众、及时有效、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服务大众。晚间新闻创新必须抓住晚间新闻风格,就此谈几点想法。 1,拓展新闻题材。晚间新闻风格决定了它的题材包罗万象,人间真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动物趣闻、考古发现、总而言之,老百姓关注的题材,晚间新闻都可进行报道。 这里,我想提请大…  相似文献   

16.
乾隆时期自况性长篇小说研究王进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本书跟以往常见的小说专题论著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既不是以题材类型或风格流派作为专题,也不是小说的艺术或文化专题研究,而是以一种相近的创作动因和创作思维即"自况"去概括特定时期某些重要小说的特征,相对而言,这样一种专题研究更注重  相似文献   

17.
写好人物通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写作体会,谈一下人物通讯写作的三种关系. 取与舍的关系 要想写好人物通讯,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这个过程很重要,但决定成败的是第二步,即主题的确定与新闻素材的取与合.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通讯员,就得不断地增强自已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愈强,愈能发现新闻素材,进而筛选出新闻题材。那么,什么是新闻敏感呢?新闻敏感是指对新闻素材的发现和辩别的能力:是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集中表现。也就是对构成新闻的事实,或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发现得快,一下子能抓住它,这就是新闻敏感。下面谈一点粗浅的感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政策对头,各行各业都开创新局面,商业部门也在不断地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有一次,展销店深入到西安郊区卖电视机,一次就卖  相似文献   

19.
晚清的侧面     
刘继兴、王伟合著的《818你不知道的晚清》一书,以博客体的形式,以历史评论的风格分门别类地讲述了我们"不知道"的晚清。这里的"不知道",我觉得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虽然我们熟悉某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但知道的仅仅是一面,或者说虽然知道但很片面;一方面是很多曾经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或者推动历史  相似文献   

20.
细节金贵     
有作家说:小说就足在小处说说.对于这个说法,我的理解是,小说一定要在写好细节上下工夫.在我看来,不仅小说如此,人物通讯应该也是这样.我从网上看到,有本书的名字叫做<细节决定成败>.究竟什么样的细节决定什么或谁的成致,我们不去管它也罢.对于人物通讯来说,我例觉得这个说法是相当中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