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前,新闻出版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十分明确,“十一五”开局之年的规划与目标也十分具体,这就是:新闻出版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出版物质量为着力点。作为生产和管理精神产品的新闻出版战线,在“十一五”期间拿出什么样的精神产品奉献给各族人民群众,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肩负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
作为报人,我们盼望多出新闻“精品”,就像农民盼望庄稼年年丰收一样。然而每当收获的季节,我们才蓦然发现:“精品”的数量与我们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这到底是为什么?造成“精品”较少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其中一个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原因,就是思想观念问题。新闻作品是由我们新闻工作者在一定思想观念支配下辛勤劳动的精神产品。因此,思想观念也就成了制约“精品”问题的直接因素。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一、盲目追求政治上的所谓高度,使新闻脱离了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探索新闻改革过程中,议论了这么一个问题:工厂生产物质产品,要讲经济效益;报纸是精神产品,也应该讲求宣传效益。提高宣传效益,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报纸探索新闻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的。粉碎“四人帮”不久,报纸批判了“四人帮”的“造谣新闻”,开始扭转了“假、大、空”的宣传作风,逐步取得了读者的信任。但是,读者仍然认为报纸“没有看头”,批评报纸“天天都是老三篇”(一个版三篇长报道),“报纸杂志化,新闻文章化”,“新闻无事实,读报读标题”(看了标题就晓得你  相似文献   

4.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人们对古今中外军事家思维成熟,大胆实施战略决策的赞美词。作为具有宣传群众、引导舆论功能的大众传播媒体,如何向广大受众奉献一篇有质量的好新闻,很有必要掌握一点运筹学理论知识,本文试图从如何运用运筹学理论指导新闻写作上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新闻工作者和广大通讯员在采写新闻,新闻机构传播新闻,他们所提供的精神产品,主要的决不是为了“生产者”自我消费,而是提供给社会和受众去消费的。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新闻价值的问题,概括地说,就是所提供的“精神产品”(新闻作品)的质的问题,新闻价值由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新鲜性、新  相似文献   

5.
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报社内部,通常设有一个以“厂”称号,给人以“生产企业单位”印象的下属单位──印刷厂。在经营管理方面,印刷厂有着许多不同于报社编辑部门的特点;在报业经营管理改革的进程中,印刷厂起着某种特殊的作用。印刷厂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诸多特点,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它在报纸这种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报社生产报纸产品的过程,实际上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精神生产过程,我们可将它们分别称为:精神生产Ⅰ、精神生产Ⅱ。精神生产Ⅰ,指的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搜集新闻材料,写作新闻稿件,以及编…  相似文献   

6.
企业产品要讲求信誉,作为精神产品的新闻报道,更应讲求信誉。新闻报道的信誉体现在什么地方?除了新、真、活、准和客观公正等要素外,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有头有尾”,即报道的完整性、也是关系报纸信誉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平常,我们常见到一些新闻报道“有头无尾”,这不是说某篇文章写得不完整,而是就报道某一新闻事实的过程而言的,即是指在新闻发生时,新闻媒介作了报道,但没有随后对该新闻事实的发展、后果(结局)作跟踪报道(这里是指一次性报道不能给人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学教科书里,商品被理解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新闻不是商品,这是社会主义新闻的基本性质决定的。但是,新闻作为精神产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本文试从分析新闻使用价值的运动形态入手,考察新闻价值的形成特点,进而揭示新闻价值尺度(即衡量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对新闻三个价值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弄清提升新闻价值总量的主要因素,努力把新闻报道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8.
在宣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中,作为县级党报应该具备哪些意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笔者以为,首先应当确立和增强职业意识。新闻单位是制作特殊精神产品的单位,是提供特别服务的“窗口”,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阵地,既有“产品”质量问题,也有服务质  相似文献   

9.
吴湄 《新闻实践》2006,(1):26-26
下面刊发的五篇短文, 谈的都是新闻的“ABC问题”。本无须多说。对每一位新闻从业者来说这些常识都应烂熟于胸,且运用自如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今, 我们随手拿起一张报纸阅读,就会惊讶地发现,新闻要素残缺不全、标题故弄玄虚、语言生僻随意、内容罗嗦拖沓等现象触目皆是。虽说精神产品很难有物质产品那样的统一标准,但新闻作品的质量标准还是有其客观依据的。今天我们重提“新闻ABC”,旨在给媒体同仁提个醒: 新闻报道和理念的创新,必须建筑于扎实的业务基础之上。重视“新闻ABC”,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10.
企业产品要讲求信誉,作为精神产品的新闻报道,更应讲求信誉。新闻报道的信誉体现在什么地方?除了新、真、活、准和客观公正等要素外,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有头有尾”,即报道的完整性,也是关系报纸信誉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平常,我们常见到一些新闻报道“有头无尾”,这不是说某篇文章写得不完整,而是就报道某一新闻事实的过程而言的,即是指在新闻发生时,新闻媒介作了报道,但没有随后对该新闻事实的发展、后果(结局)作跟踪报道(这里是指一次性报道不能给人  相似文献   

11.
当今,我们已经跨进“品牌”时代的门槛,无论对于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之一的广播电视节目生产,都是如此。世界范围内的新闻角逐方兴未艾,对新闻供需的变化迫使新闻报道量急剧增多,新拔术不断引入,对新闻的表述方式也更加简捷,并且越来越趋向区域性。然而,这种变化在为听众观众带采多样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在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时,承认了报纸的商品属性,就应当承认新闻的商品属性,新闻就可以像商品一样地买卖。“有偿新闻”由此而生。可以说,“新闻具有商品属性”是“有偿新闻”的理论根据。不廓清这一理论上的迷雾,就走进了认识上的误区。报纸是一种集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于一身的特殊商品。我认为,说报纸的商品属性,是指它作为物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创作生产更好更多精神文化产品。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新闻领域。笔者认为,新闻也应该打造成“精神文化产品”,在确保政治性的前提下,赋予产品市场属性,这样的新闻才更具群众性、广泛性,才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一种精神产品,新闻传媒更是大众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物质层面的人,更应关注精神层面的人。以人文视角做新闻,弘扬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格美、人性美,可以引  相似文献   

15.
王海,中国青年网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报新闻短视频品牌“青蜂侠”创始人与负责人。他带领“青蜂侠”从一个“三无”小组发展为新闻短视频“国家队”品牌产品。作为媒体转型与融合的一线实践者,王海及其“青蜂侠”团队如何生产新闻短视频?他们眼中“好”的短视频是怎样的?如何看待记者、网民素材、专业产品之间的关系?流量洪流中专业媒体人与新闻学子该如何锚定自己的位置?我们就这些问题对王海进行了深访。  相似文献   

16.
朋友,我们讨论了新闻与美学的关系,你说:新闻审美旨在感染受众掀起情感波涛,神思驰骋,这有些笼统,能否具体谈谈新闻审美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新闻天职是传播信息,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动,但新闻毕竟是一种精神产品,是客观事物经过新闻工作者的大脑思考、分析之后反映出来的东西。它带着意识形态的印记,对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7.
简约之中求创新——近年来新华社在新闻写作上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社的新闻产品写作特色,是基于国家通讯社作为“消息总汇”这一特殊性质而产生的。“新华体”作为一种新闻文体,在实践中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其创新和变革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新闻主体本身对时效性的要求;二是新闻用户对通讯社供稿提出的通用性的要求。这两条是形成新华社的新闻产品写作特色的基本要素。 社会在进步,新闻文体也要相应变革,通讯社的产品不可能固步自封。与“新华体”密切相关的几个基本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新闻传播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剧变和飞跃。新闻的“本色”开始得以回归。“市场”造就了形形色色的新闻传媒,也生成了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新闻报道,从而使今天的新闻受众在“新闻欲”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也真正享受到了作为精神消费者的“上帝”的滋味与乐趣。 然而,我们在为新闻传播业的这一变化欢欣、叫好的时候,不能不感到遗憾和痛惜的是:在“市场”面前,作为我国主流新闻媒体的中央和省级党委机关报大多显得竞争乏力,发展空间日见其窄,有些甚至陷入了生存困境──得靠其衍生的子报(诸…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产品新闻呢?通俗地讲,产品新闻就是关于某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报道。如某产品问世、某书著出版等。所以提出产品新闻要巧写,是因为我们目前的这类新闻,多数还在以陈旧的套路和呆板的语言出现,不能令读者饶有兴趣地读完报道,愉悦地接收报道所提供的产品信息。我们知道,信息的沟通,是满足人对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关心和关注的起码条件。每个生理和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新闻出版业作为国家大文化产业的主力军之一,担负着为整个社会传递信息、沟通联系、传播知识和提供文化娱乐的功能,担负着为满足全社会日益增多的文化诉求,提供精神产品的重任。本文试从“构建和谐社会主体对新闻出版业客体的诉求”,“新闻出版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与作为”二个层面,阐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新闻出版业担负的责任。一、构建和谐社会对新闻出版业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2月19日讲话中,对建设和谐社会做了专题阐述。他指出和谐社会包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