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郁离子》是元末明初刘伯温所著,该书集中体现了刘伯温的以德治国思想。刘伯温生活在元末明初,亲眼目睹了元末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百姓在苛酷赋敛下呻吟的惨状,在他多年的仕途坎坷生涯中,加深了对“德治”的理解,他主张以“德”聚百姓,与民“宽仁”,注重“吏德”,德法并举的治国之道,并在明初得以实施,为维护明初的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战争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生活很不安定,时常东奔西走,南北漂泊。他不喜欢结交朋友,抽空就埋头读书,或搜集民间故事和传说,后来写成了《三国演义》一书。  相似文献   

3.
老子作为中国先秦时期的伟大思想家,他在关注自然界生成发展规律的同时,更多地是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在春秋这一动荡时代,老子对社会动荡的深刻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认为列国之间之所以发生战争,根本的原因是出于利益的争夺,所以他提出了名利思想,旨在解决一系列的社会人生问题。其名利思想主要表现为“身重于名,轻名薄利;知足知止,谦下不争;宠辱不惊,功成身退。循着这一名利思想进行反向观察,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思想背后所隐含的唯道是从、知常循道、道法自然、含德之厚的哲学玄思。老子的名利思想反映了先秦道家独特的价值观,其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在当代社会,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宋代小说家廉布因为常出入上层社会,又一生在困顿中度过,所以他生活有多层面的体验,其小说反映的面相当广,对于社会积弊予以揭露,对于“剧盗”予以同情,在有宋一代的言小说中,《清尊录》无论思想还是艺术都算得上佼佼。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生于社会动荡新旧交错的清末民初,青年时期由于受到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影响,加之自己的忧郁天性,缔结而成的悲情意识便自然地在他的诗词中有所流露.在《人间词》中表现了他对“人间”与“梦”的纠结,并表达出一种浓郁的悲情意识.王国维是悲观诗人,他执着于现实,欲有所解脱却终不能解脱,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错综复杂的悲情意识便集中体现在他的《人间词》中.  相似文献   

6.
杜甫诗五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我们曾学过他的《春夜喜雨》、《绝句》等诗。  相似文献   

7.
黄金舟 《教育文汇》2007,(12):33-33
女孩说:“《三味书屋》里说鲁迅小时候常行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说明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可是,在《少年闰土》中他为什么又变成了‘少爷’呢?‘少爷’表示家里很有钱呀!”  相似文献   

8.
张竹坡继承并发展了萌芽于先秦,成熟于汉代的“发愤书”说,并把它作为整个小说创作的核心来全面阐述,明确提出了“泄愤”的小说批评观,其主要的贡献是在于他并没有把小说创作的原动力局限于个人的某种私愤,而是将其同广泛的社会现象的腐巧黑暗,人伦关系的败坏沦丧联系在一起,基于向整个社会黑暗面“泄愤”的艺术目的,他提出了小说在表现形式上的“寓言”说,认为小说除了可以负载个人孤愤之感和批判整个社会政治黑暗外,还包括对处于转型期的世道人心与人伦道德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主人公亨利是作者的“影子”,他受资产阶级欺骗,怀着美好的理想参战,在参战的过程中认清了战争的真面目后采取了反战行动,然而个人无法与战争,社会抗衡,他推动了生活的目标,感到了迷惘,他是“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彳亍 《现代语文》2004,(11):6-6
余光中(1928-),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其母亲是江苏武进人,故又常自称“江南人”。他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系,1954年与覃子豪、夏菁等创办“蓝星”诗社,成为与以纪弦、罗门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派”诗社,以洛夫、痖强等人为代表的“创世纪”诗社三足鼎立的台湾现代诗三大诗社之一。他本人也成为“现代诗”运动中的核心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1.
看《收获》     
头条是叶弥的中篇,取名《小男人》,不知道是否刻意要与作曾发表的《小女人》(《钟山》04年第1期)构成系列。然而在我看来,小说里的袁庭玉似乎并非一个常规意义上的“小男人”,倒可以看成是“局外人”。作将他像根钉子似的楔入四个女人的生活里,或把四个女人像钉子似的楔入他的生活,意在证明这个戏子一样纤弱无能的男人之“小”,却不料,袁庭玉根本不关心“大”“小”的问题,他心比天高,理想是成为一架风筝,自由高蹈地飞在:天上。如果袁庭玉真的清高脱俗到风筝的境界,那小说倒简单了,问题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风筝在他眼里其实是抽象和暖昧的,所以他在四个女人之间摇摇摆摆。也就是说,风筝的生活到底是一种何样的生活,成了袁庭玉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样也是作叶弥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罗娟 《阅读与鉴赏》2006,(10):57-59
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点绛唇》)的充满纯真的童年,以及“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中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少女生活,随着宋代社会的动荡而成为美好的往昔。处于两宋之际,士大夫沉溺之时的李清照常有众浊我清,众醉我醒之感。  相似文献   

13.
“世界产联”所代表的美国工人阶级激进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其经济高歌猛进时代所面临的社会危机。汇入这股激进潮流的两个主要工会组织原来都以温和著称,是资本主义的疯狂扩张打破了原来和谐的社区生活,重新划分了阶级营垒。政府支持下的企业主联盟对工人的强烈敌意激发了后者的阶级意识和激进主义倾向;而激进主义斗争方式引发的社会动荡又使“世界产联”失去中产阶级的支持和同情,进而孤立于整个社会,并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4.
刘基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郁离子》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思想性。作品充分反映了刘基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经历元末社会“天崩地解”的剧烈动荡,深深地理解和同情人民的境遇,因此他作品中的民本思想是其思想最具光彩的精华。《郁离子》的寓言就像一面镜子,至今仍有其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文章通过对《郁离子》中寓言的分析,就其思想性进行社会价值方面的有限讨论。  相似文献   

15.
张文林 《山东教育》2005,(14):27-28
“生活,我的姐妹!”帕斯捷尔纳克的这句名言深刻而形象地揭示了诗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位诗人,只有当他屹立于生活的大地之上,并虔诚地听命于生活的指令而吟唱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不死的安泰。因为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对于诗歌,何其芳早就指出:“生活,只有生活,才是诗歌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唉,这个小孩可真是可怜!”妈妈手里握着张报纸对爸爸说道。“什么呀?来,给我看看!”爸爸从妈妈手里接过了那张报纸,继而便是一阵沉默。“这孩子的父母也太粗心大意了,孩子那么小,居然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那入室抢劫犯抢完就走了吧,小孩子又没惹他,干嘛要杀他呢?唉——”爸爸放下报纸也开始大发议论。“现在的社会多复杂,连我们这些大人也常上当受骗!”妈妈也附和着说“我看,要不咱家把防盗门换成三重锁的吧?放寒假了,孩子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如果——”“妈,你想像力也太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北村是以一个异数的形象存在于当代文坛,他顽固地企图用理想主义甚至宗教的信念来抗拒现实世界的黑暗,挽救人类于虚无和堕落之中,他对文本、生活、精神和信仰的苦心经营可能只是纸上的存在,缺乏现实的根基。因此,他也只能从“存在”走向“解构”,永远无法逃脱悲剧的宿命。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年,传统的中国封建教育秩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频频发生“阵痛”,面临新教育的极大挑战。1905年,长期作为中国封建阶级选拔统治人才的手段——“科举”制走到了尽头,新学堂开始在国内广泛建立;此后,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几年间,中国社会进入剧烈动荡的历史时期,各种思想、各种势力的较量异常激烈;特别是1919年前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日记》2013,(9):16-17
《乌篷船》是周作人一组文章中的第九篇,文章总题目是“苦雨斋尺牍”。周作人早就说过,他虽然生活在大革命前夕的动荡年代,内心深处却向往着雨天,喝口清茶,同友人谈闲话,以为“那是颇愉快的事”;但他又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味,“心思散漫,好像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  相似文献   

20.
《汇读书周报》2004年10月29日12版,刊发了袁津琥先生的《都云联成谶 谁知别有因》大。章根据《黄侃日记》分析了黄季刚(侃)先生早逝的原因。章认为季刚早逝原因在于“体本赢弱,又不能屏弃过多之嗜好,摄生自保,积养精神”,“过早的辞世完全是他多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必然结果”袁还归纳了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一是好美食,二是好饮酒,三是好烟茶咖啡,四是好围棋,五是好赌博,六是作息无度常熬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