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我们认识到,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那么,老师、家长就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去发现孩子的潜在能力和不足,而不是主观地、孤立地思考成人自己的教育方法。然而,人是最难了解的,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的潜能往往藏在幼稚行为的背后。这就需要家长在"发现"上下工夫,通俗地讲,就是家长要当孩子发展的显微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最大的资源就是他的独特性,而不是他的共通性,共通性是底线是及格分.人类所有出彩的人或者事,都是因为那个人活出自己的独特而来的. 遗憾的是,几乎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在家里或者学校里都不被尊重.我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这样去说小孩:"你怎么总跟好人两样?!"所谓"好人"就是别人或者"常人".这正好颠倒过来,本来"我和好人两样"体现了我的独特,体现了我的"自我",却被这样带有指责意味地贬低和纠正.如果我们不和"好人"一样,不符合那些"标准",我们就不被接纳、不被喜爱,而这是我们作为孩子不能承受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教师,要胜任育人的任务,就必须树立以德育为核心的思想和具备育德的能力.可以说,教师的育德能力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提升育德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学会"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但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育德智慧.  相似文献   

4.
代立红 《家长》2015,(2):20-22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晶莹的心,这颗心需要我们仔细地呵护,但不是去窥视,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去探听。很多家长都想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情况——他们的所言所语、所作所为乃至所思所想,一切都要尽在掌握中,要他们在自己眼皮底下活动,即使上学去了,也要遥控他,只恨自己没生"千里眼""顺风耳",而孩子在家长无所不在的关注下如同玻璃般透明。只是,不知道这样的他们能否如我们所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美国的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及早让他们自立",他说"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取有效的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平时我们常习惯说:把孩子教育成"人",等孩子长大成"人"……其实,这类论调经不起推敲。难道孩子在长大之前就不是"人"?我们应该坚信: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人,儿童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只有把握了这个原则,我们的教育探索才可能是真正的人性化的,我们才可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7.
沈寿鸿 《江苏教育》2015,(11):58-59
对日常案例的处理方式和思考方向往往诠释着校长的价值追求,这种扎根现实的思考力会使校长的角色定位更加明晰。学校管理需要有平稳的框架又不能完全受制于框架,校长需要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突破固有格局。校长并不是最忙碌的那一个,但他一定拥有足够灵敏的按钮适时调控全局;校长的眼里不是"这一个"或者"这一群",他的眼光足可以看到所有孩子的成长足迹;校长不是总依靠强硬的命令来指挥,他一定会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去激发更强大的团队力量。  相似文献   

8.
边勤燕 《教育艺术》2007,(12):22-23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然伯乐不常有."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和赏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每一个孩子都是"千里马",或可成为"千里马".而在现实中,我们却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所以在学校里就出现了快慢班,后进生;在家里就出现了"没出息的孩子".其实,一块石头在孩子眼里只是一件玩具,在建筑者眼里是一块没有用的废品,而在雕塑家眼里却将是可成就的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也要以欣赏者的眼光去洞察孩子身上潜在的美.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谈如何去赏识我们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导读] "未来不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路的过程既改变着出路的人,也改变着目的地本身."身为一线教师,一旦具备了强烈的激情、愿望、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就能随时随地"向快乐出发",即使"戴着镣铐跳舞",也会风雨兼程.  相似文献   

10.
杨立行 《家长》2014,(1):32-34
正只要家长充分地信任孩子,大胆放手让他们去设计,去计划,去安排,孩子慢慢地就会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从"没有主见"转变成"有主见",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性思维的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研究发现,当一个问题对某人来说十分重要时,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他的观点一致,那么,这个人更倾向于喜欢那个"反对者",而不是一个从始至终的同意者。因为改变宗  相似文献   

11.
陈强 《师道》2013,(10):59
我们要算出养一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投入,很多难以量化。但一个基本判断大致是准确的:要想养好一个孩子,需要付出越来越高的成本。这源于,教育这种社会性资源也是分配不均的,是一种变相的"垄断",迫使人们不得不花更大的力气,去获取这些资源。我们的"衣食住行",已经基本市场化,但要算出生活成本,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专栏作家李俊就曾  相似文献   

12.
一位老师闲聊时曾说道:"假如想让一个孩子学坏,我们所有老师上课时每人每天都责备、批评他一次,不用几天,这孩子一定会变坏."说归说,做归做.作为教书育人的"人师",我们谁都不会这么去做,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从业良知告诉我们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时刻想着让每一个孩子成才、成人.为人师表,没有一位教师不是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家长",我们是孩子是学生的家长,并且,我们都在做"家长"。"家长",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也不是学校或老师给我们取的名字。是谁给我们取了这个名字?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经过热烈的初恋甜蜜的新婚紧张的期待幸福的惊喜,我们的孩子来到人世。当我们反复琢磨思前想后,全家通过之后确定了孩子的姓名,同时,孩子也用他那第  相似文献   

14.
《海南教育》2013,(6):22-22
<正>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家长",我们是孩子是学生的家长,并且,我们都在做"家长"。"家长",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也不是学校或老师给我们取的名字。是谁给我们取了这个名字?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经过热烈的初恋甜蜜的新婚紧张的期待幸福的惊喜,我们的孩子来到人世。当我们反复琢磨思前想后,全家通过之后确定了孩子的姓名,同时,孩子也用他那第  相似文献   

15.
最近你只要打开Google的首页,就能看到一张充满童趣的涂鸦,它是Google的新"肚兜",出自深圳的自闭症少年刘冠泽之手。为了给刘冠泽颁奖,Google"肚兜"首席设计师瑞安专程从美国赶来,他认为这个中国孩子的画"非常漂亮"。刘冠泽的这幅作品描绘着几名小朋友坐着巴士去郊游。刘冠泽在作品简介中说:"想和学校的伙伴们一起去郊游,或者去动物园看猴子、大象、老虎。我们是一群残障的孩子,但我们也想要和其他孩子一样,出去玩  相似文献   

16.
自主性的关键是让孩子自己找出自身问题的所在,而不是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等待,需要教师"放慢一拍",引导孩子自己来完成内化的过程。放飞孩子,把自主的权力还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是幼教工作者所一直思考的问题,可是怎么样才是把权力还给孩子,每个人又各有不同的见解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品德是无法伪造的,也无法像衣服一样随兴地穿上或脱下来丢在一旁。就像木头的纹路源自树木的中心,品德的成长与发育也需要时间和滋养。也因此,我们日复一日地写下自身的命运,因为我们的所为毫不留情地决定我们的命运。我相信这就是人生的最高逻辑和法则。——宋美龄我们天天骂体制,又想着法去做帮凶;我们日日讥讽贪腐,又忙着给老师送礼;我们想要孩子强大,自己却放弃了底线和尊严。我们焦虑,不是因孩子不优秀,而是他看上去没有别的孩子优秀;我们失望,  相似文献   

18.
儿童心理学家哈塔布曾说:"预测一个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能力,不是看他现在的学习成绩,也不是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课堂纪律,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孩子能不能跟其他孩子合得来。"一个孩子童年的交往能力的形成对其成年后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性的影响。但在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过程中,家长切忌以下错误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现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加上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需要和男性一样肩负起社会义务和责任,因此,男孩女孩都应该"穷养"。"穷养",不是刻意追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在物质上对孩子有所限制,让孩子懂得珍惜和奋斗;要从小培养孩子自立和受挫的能力,让孩子懂得任何东西都必须付出劳动才能得来。要培养孩子阳光的心态,接受社会现实,别人拥有的物质财富,自己不要盲目攀比,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创造这些财富。  相似文献   

20.
夏志萍 《学子》2014,(3):33-33
正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为孩子作的美好规划:让我们家孩子周末去学钢琴,暑假学游泳,寒假学舞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全能的人;也有的家长总是苦于孩子的调皮:我们家孩子真是调皮,谁都拿他没办法;……孩子就像一本难以读懂的"无字书",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诸多问题面前常常不知所措,困惑不已,于是乎,父母们就会运用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要去学这个,要去学那个,往往结果事与愿违。如何能够让孩子真正的以兴趣的方式掌握好各方面的知识,发展更广阔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