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田勘 《百科知识》2023,(10):38-39
<正>食物需要烹饪,否则不可能成为美食进入人的肠胃以维持生理功能,并提供劳作、行动和思考的能量。人们普遍认为,在家吃饭更健康,不过,经常做饭的那位家庭成员是否会因为做饭而影响健康呢?“经常做饭的人”可以分为职业厨师和家庭日常烹饪者,前者男性居多,后者女性居多。雀巢公司最新发表的《2022年厨师生存现状调查报告》称,中国有4000多万专业厨师,其中女性仅占1/10。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搜集1980年~2016年全球6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用气候变化缓解技术专利作为技术创新指标,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代表气候变化,引入相关控制变量,运用不同计量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国家进行气候技术创新的倾向受到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气候技术创新与来自固态和气态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来自液态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呈显著的负相关,同时,其他温室气体也会给其带来负效应。研究结果还表明,一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越多,带来的气候技术创新也越多;政府在能源、电信、交通和水卫生等项目上的投资并不总是促进气候技术创新的开发。文章不仅拓宽了环境创新领域的理论视角,还为政府从技术方面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其实还有下半句—“食以味为先”。当一盘食物端到我们面前,最先浮现在脑中的想法常常是“它是什么味道的”。食物的味道是食材、调味品和烹饪手法共同创造的结果,而人能品尝出味道,主要依靠口腔中的味觉系统。不同的食物味道各异,会给味觉系统带来不同的感受。然而,有时候味觉不仅带来食物的味道,还能影响人的情绪和认知。近年来,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味觉还会影响人类的判断力。味觉带来认知差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提到的味觉感受有5种,即酸、甜、苦、辣、咸。  相似文献   

5.
正无论你是否经常去菜市场,都应该感受到了"二师兄"的身价已经今非昔比,"无肉不欢"的人们纷纷表示钱包有压力。尽管非洲猪瘟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猪肉价格预计还将在高位持续一段时间。咱们是不吃肉、少吃肉,还是改吃别的肉?怎么做才更加科学合理呢?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了解市民在骨髓捐献方面的认知度、所持态度以及捐献意愿,探讨影响骨髓捐献行为的因素,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对于骨髓捐献推广提供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自编调查问卷,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向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400位市民进行调查。结果:市民对造血干细胞移植认知度较低,普遍存在误区。结论:应提高芜湖市民对捐赠骨髓的认知水平。从加大科普、社会宣传力度等方面提高人们对骨髓移植的认知程度,是推广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的首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8.
"坐在考场里时,我感到分外紧张,眼睛直愣愣盯着发试卷的老师,不自觉捏紧的手心里已经满是冷汗.当我拿到试卷,上面印的一个个文字和符号仿佛旋转了起来,我无法让自己冷静下来看题.伴随着骤然响起的考试铃声,我心中的警报也几乎在同时慌乱地响起.此刻,大脑已是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9.
吴嘉欣 《百科知识》2023,(23):53-55
<正>生活中,人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化悲愤为食欲”的情况。在电影《肥龙过江》中,主人公朱福龙因为遭受事业和感情的双重打击,一蹶不振下暴饮暴食6个月,体重迅速增加;现实中,也有苏轼被贬谪于岭南时,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在遭遇逆境时,情绪仿佛成了催化剂,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近年来,不少科学研究者也开始关注“情绪与饮食”的相关课题,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情绪的确会给饮食行为带来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不良的饮食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手机的数量手机(移动电话)已经完全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全世界的手机有多少,没有精确的统计,但是,手机已成为全球最畅销和数量最多的电子产品是毫无疑问的。早在2011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统计数据就表明,全球有50亿部手机在使用。现在,如果称全球人手一部手机也不为过,如是则有70多亿部手机在使用。在中国恐怕不是人手一部手机,而是人手几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表明,截至  相似文献   

11.
曹展 《百科知识》2014,(4):37-38
当今,复合维生素已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谱。长期服用复合维生素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还是有弊?科学家们的试验和研究或许能纠正那些错误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天气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活动也有重要影响。好的气象条件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好的气象条件会使人情绪低落,心情烦闷,懒惰无力,精神萎靡,甚至会导致精神和行为异常。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大约10万人患上了抑郁症,精神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交通事故也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14.
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手机安全就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了。对于众多的手机用户来说,即使是很微小的健康隐患也可能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2000年的一项报告指出,手机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的影响,但仍要慎用手机,特别是年轻人。  相似文献   

15.
<正>最近,有许多患者因新冠病毒感染后眼部不适前来就诊并询问:“我眼睛红、分泌物多,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吗?”“我新冠感染康复后,发现眼睛看不清了。”“新冠病毒很可能存在眼部趋向性”这一话题也冲上了热捜。也有核酸阴性的眼病患者“全副武装”地来看病,他们戴着眼罩、面罩,生怕病毒“钻”入眼中。那么,新冠病毒会感染到我们的眼睛吗?它又会不会通过眼睛感染到全身呢?下面我们来解答以下几个疑惑。  相似文献   

16.
邓洁  崔利刚  苏平 《科学学研究》2019,37(7):1193-1202
已授权专利(范围、新创性等)与专利法规定的授权标准之间的"模糊空间"是导致专利权不稳定的根源。由于专利制度内在的"不确定性",使得专利申请人有动机通过采取策略性的专利申请行为影响专利审查过程,从而制造或者扩大这种"模糊空间"。本文选取我国经历过无效审查的发明专利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专利公开延迟、实质审查请求延迟、审查时间、权利要求撰写方式及技术复杂度作为策略性专利申请行为的代理变量,无效审查的结果作为专利权稳定性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策略性专利申请行为与专利权稳定性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策略性专利申请行为普遍存在,并与专利权的稳定性存在显著相关性。策略性的延迟行为与专利权稳定性显著负相关,专利撰写方式(权利要求数)与专利权稳定性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识别专利申请及审查过程中的"模糊空间",优化审查过程及提高审查质量提供一定的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03,(8):24-24
  相似文献   

18.
19.
顾名思义,不锈钢应该总是不会生锈的。但是,实际上不锈钢有时也会发生腐蚀,引起许多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烦恼。不锈钢为什么也会生锈呢? 所谓生锈,是指金属表面受周围空气、蒸汽、各种酸或碱的水溶液、潮湿土壤等的化学作用所引起的腐蚀。不锈钢跟普通碳钢有着不同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0.
白云阁 《知识窗》2013,(1):14-14
“老师.您在哪?希望得到您的帮助.我感觉自己快要疯了。能见到您吗?”电话里传来雨荷怯怯的声音。 20分钟,打车到校。雨荷已等候在我工作室门口,神色忧郁、焦灼不安。“不好意思,影响老师休息了。但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