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案例简介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公布的案例中,申请再审人盐城泽田机械有限公司与被申请人盐城市格瑞特机械有限公司侵犯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2012)民申字第18号]涉及了现有技术抗辩的审查方式。最高人民法院认为。现有技术抗辩的审查方式是以专利权利要求为参照,确定被诉侵权技术方案中被指控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的技术特征,亚判断现有技术中是否公开了相同或者等同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专利权无效宣告与专利侵权诉讼采取分离模式的制度,在专利侵权诉讼中产生了现有技术抗辩制度,但是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适应并不能有效解决专利侵权民事诉讼效率低下以及当事人负担过重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在我国专利侵权诉讼中引入当然无效抗辩制度。  相似文献   

3.
由于外观设计专利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在保护目的、保护对象及侵权判定方法上存在根本差异,加之外观设计领域存在的家族类似这一特殊规律,现有设计抗辩与现有技术抗辩遵循不同的逻辑和判断方法。审查现有设计抗辩时,需要在外观设计专利、被诉侵权设计及现有设计之间进行三者对此,且需要遵循正确的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主办的专利侵权抗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于2009年11月30日在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举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是国内最早审理专利案件的法院,也是审理专利案件数量最多的法院,曾多次举办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讨会。一中院的法官为本次研讨会带  相似文献   

5.
等同原则作为专利侵权判定原则,一经问世就备受争议。即使是在专利大国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於如何适用等同原则进行专利侵权判定,看法也经常摇摆不定。其中原因之一,在於法官认定等同侵权时,较多地行使自由裁量权,增加了判案的不确定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法院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运用等同原则审理专利案件。在等同原则的适用中,需要在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和保护公众利益之间寻求耳衡。本文试从一起被列为2004年浙江省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的元大金属实业(深圳)有限公司诉天旗运动用品(宁波)有限公司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案入手,探讨等同原则的适用范围与合理的限制,以期更加准确地理解专利保护制度,真正做到在保护专利权人权益的同时。又不侵害公众利益。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主办的专利侵权抗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于2009年11月30日在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举行。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是国内最早审理专利案件的法院,也是审理专利案件数量最多的法院,曾多次举办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讨会。一中院的法官为本次研讨会带来了他们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阎达 《科学大众》2014,(6):112-113,157
本文主要介绍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被诉侵权人如何以滥用专利权为理由进行抗辩。从现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出发,分析滥用专利权抗辩所需要具备的构成要件,并明确举证责任的分担和滥用专利权抗辩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最后结合我国专利侵权案件中的司法审判实践,从立法制度和司法制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滥用专利权抗辩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准确地解释权利要求和确定权利要求范围是判断被控侵权物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的关键.然而,如何在实践中对侵权案件当事方以对现有技术权利要求用语的不同诠释为由,争辩其发明具有现有技术不存在的特征,因而不涉及侵权的相关案件的审理,一直备受业界关注.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一个判例,对权利要求用语的限定和解释程序的法律依据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被诉侵权人如何以滥用专利权为理由进行抗辩。从现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出发,分析滥用专利权抗辩所需要具备的构成要件,并明确举证责任的分担和滥用专利权抗辩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最后结合我国专利侵权案件中的司法审判实践,从立法制度和司法制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完善滥用专利权抗辩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专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了现有技术抗辩与现有设计抗辩制度,但由于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对现有技术、现有设计与抵触申请的概念作了明确区分,因此,排除了抵触申请作为专利侵权抗辩事由。行政与司法的意见与实践对此亦有分歧。从现有技术抗辩和现有设计抗辩的独立价值出发,在专利侵权抗辩中,"现有技术、现有设计"并不应当严格限定为"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侵权诉讼法院对抵触申请作为专利侵权抗辩事由的审查并不会超越其职权范围。因此,应当允许抵触申请以参照适用现有技术抗辩、现有设计抗辩的方式作为专利侵权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的是境外CT公司诉HF公司侵犯其专利权,以及HF公司抗辩的过程。我所在接受HF公司的委托后,认为涉案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技术特征均为功能性技术特征,被控侵权产品的相应技术特征与其既不相同也不等同,理应不构成侵权。经过审理,法院认定涉案专利的大部分技术特征为功能性技术特征,判决被控侵权产品的主要部件与涉案专利既不相同也不等同,HF公司稍加改动即可规避侵权,故本案形负实胜。本文,笔者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该专利侵权纠纷的代理思路、诉讼策略,及判决结果。  相似文献   

12.
国内专利诉讼司法实践表明,在越来越多的侵权诉讼中,对于被告而言,除了从证明侵权行为不存在的角度提出抗辩之外,还可以使用一种特殊的抗辩,即提出宣告原告专利无效的请求.实践中,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伴随着一起专利权的无效宣告程序而被被告用来作为与专利权人进行抗衡的特殊武器.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专利维权方式中通过司法诉讼,专利权人获得的保护手段和保护力度相对而言最强,但实践中专利维权存在"时间长、举证难、成本高、赔偿低"等状况,为了从实证角度分析专利维权尤其是侵权诉讼的周期,从而为有关机关决策提供参考,本文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包括三家法院成立前对应法院)以及深圳、长沙、武汉、杭州、南京、济南、成都、沈阳、郑州、西安中级人民法院作为样本法院,以样本以及多家中级法院在2011—2015年度(取样周期)内审结的专利侵权案件为统计对象,以案件所反映出的专利侵权诉讼周期为重点,分析样本法院专利侵权诉讼周期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4.
<正>专利侵权诉讼中,被控侵权人除了主张自己实施的行为对象未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之外,还经常采用现有技术/设计抗辩进行不侵权抗辩,本文将结合200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下称专利法)和2010年1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  相似文献   

15.
毛昊  尹志锋 《科研管理》2019,40(4):190-202
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我国专利诉讼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大量出现借助同一专利反复发起诉讼的情况。基于2000-2014年我国专利民事侵权诉讼数据,本文识别出发生过多次诉讼的专利,并进一步对其基本特征及诉讼结果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第一,与美国进入庭审阶段的多次诉讼发起人多为败诉不同,我国多次诉讼专利原告在进入庭审阶段后通常胜诉,尽管停止侵权诉求(取得市场禁令)更容易获得法院支持,但损害赔偿金额却未与多次诉讼产生显著的正相关性(表现为负相关)。第二,我国专利诉讼案件中大量使用了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但在控制年度、产业、地区等变量后,发明专利被用于多次诉讼的倾向显著更高,这与总体诉讼样本中涉及发明的比重不高形成了鲜明反差。第三,多次诉讼专利具有地区和行业集中特征,东部出现多次诉讼专利的概率较小,制药、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产生多次诉讼专利的概率显著低于传统制造与机械行业。本文的实践应用价值和政策指向在于,通过对多次诉讼专利的分析为解决我国本土重复侵权、策略性商业维权以及可能的专利滥诉和司法逆向选择问题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设立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目的在于,当专利直接侵权制度无法保护发明人的不构成完整技术方案的技术改进时,保障专利制度对发明人改进技术以及公开其改进技术提供有效的经济刺激作用。共同侵权理论不足以调整专利间接侵权问题。我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应该明确保护客体、主观要件以及抗辩事由。  相似文献   

17.
鉴定是诉讼活动中用来解决专门性问题的一项重要程序。在知识产权诉讼特别是专利侵权诉讼中,案件事实和双方争议往往涉及复杂、疑难的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18.
作为平衡具有垄断性质的专利权与公共利益的重要举措,现有技术抗辩制度于2008年《专利法》第三次修订时被正式引入,即在专利侵权纠纷中,如果被控侵权一方有证据证明涉嫌侵犯专利权的技术属于现有技术,那么,侵权行为就不成立。但由于该项制度本身的复杂性,其在实务中的运用充满了坎坷。无论是专利侵权纠纷的当事人、代理人,甚至是裁判机关在应用初期都难称对该制度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极大影响了《专利法》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制度作用。本文拟对司法裁判机关涉及现有技术抗辩的典型案例进行解读,梳理其在适用时出现过的重大争议并逐一解释说明,以期能为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应用提供操作性强且便于理解的应用类指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分析科创板企业专利诉讼风险,为相关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防控专利诉讼风险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案例分析法,从诉讼案件、趋势、主体、专利、策略五个方面对科创板企业专利诉讼风险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科创板企业专利诉讼以企业之间的侵权和权属纠纷为主,被诉较多,...  相似文献   

20.
专利间接侵权的概念是在保护专利权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些行为人为了避免直接侵权,其行为并未完全覆盖专利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全部技术特征,但却对直接侵权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专利法没有明确规定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但在专利司法实践中已审理了多起专利间接侵权纠纷案件。本文即从我国农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看农药产品间接侵权的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