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俄罗斯人将一只狗发射到了太空,法国人把一只猫送到了太空,美国人送到太空的则是猴子。但是现在,最有炫耀资本的却是瑞典人,他们近期将3000只微小的水熊虫送上太空去漫步。尽管在旅途中它们并没有舒适、充满氧气并能抵抗辐射的太空舱,但是这些4足太空旅行者仍然安然无恙地返回了地球。  相似文献   

2.
跳向地球     
到达太空后放弃飞船?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过于疯狂。但实际上,从太空直接跳下有可能就是未来航天员返回地球的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问专家     
<正>如果你在太空中打开一个罐子,然后关闭它,并把它带回地球,里面会是什么?首先,前提是你能设计出一个强大的罐子,在没有爆裂之前,能成功从太空中收集到样本并返回地球。在国际空间站,罐子里会是来自地球大气层的大气,其中混合电离氧、氮和氦原子——用一个典型的咖啡罐,里面可以装上2亿离子和同等数量的电子。但是如果是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星际空间中装一罐样本,那么其中将包含几千个来自太阳大气的离子和电子,主要有电离氢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保护宇航员的安全,让他们能顺利完成任务,并安全返回地球,科学家们对宇航服进行了多次改良。然而自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以来,47年间,太空头盔的研究却没有取得什么巨大突破。随着人类的视线投向火星,登陆并近距离探索火星只是时间问题。显然,戴着现有的太空头盔到火星去,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于是美国宇航局的设计师又回到图纸上,开始设计适合在火星上使用的太空头盔。  相似文献   

5.
<正>《地心引力》上映后,好评如潮.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称之为"有史以来最好的太空题材的影片"。卡梅隆没有说它是最好的科幻电影,因为《地心引力》更像是现有技术务件下的一次太空逃生.电影最后,当女主角历尽千辛万苦返回地球,从漂浮无依到脚踏实地,充分感受到万有引力的存在时,观众们都感慨万分。那么,什么是万有引力?它又是怎么产生的?关于它,你以前了解的一些知识,到底是真是假呢?  相似文献   

6.
正4月18日,内蒙古四子王旗迎来从遥远太空回来的旅行者——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这位科学"实践者"在太空期间顺利开展了预定的空间科学实验,返回舱在结束12天太空之旅后,率先回归地球,留轨舱还将继续在轨工作一段时间。返回舱带回11位"乘客"实践十号发射时搭载了19位"乘客",但它们并不都随返回舱回到地球。"返回地球的科学样品涉及11项空间科学实验,其中9项为空间生命科学实验,2项为微重力科学实验。"实践十号卫星科学应用系  相似文献   

7.
正还记得那个种了太空一枝花的斯科特·凯利吗?不久前他刚刚返回地球,在太空度过的340天里,他绕地球飞行了2.3亿公里,经历了10944次日出日落,拍摄了713张太空照片,完成了400多项实验。除了例行公事,他还喜欢舱外自拍、在飞船上种菜、Cosplay大猩猩——真是一个十足的"网红"。通过此次为期一年的太空生存计  相似文献   

8.
IRDT技术     
《中国青年科技》2005,(10):14-14
IRDT——充气再八与降落技术。它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航天回收技术,能够使返回载荷脱离轨道和羞陆时不需要沉重的挡热板和降落伞系统。在飞行当中,充气防热罩将被投入太空然后重返地球,以此来验证充气防热罩技术能否保障太空飞行器穿越地球炽热的大气层,安全地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9.
林小春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I0010-I0010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货运飞船18日携太空实验样本和一些陈旧设备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为它的第三次空间站送货任务画上了圆满句号。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知道,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在太空中近光速旅行的人,会比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更年轻一些。那么,人如果一直待在太空中生活,是否也衰老得慢些呢?最近,德国科学家对比了3名宇航员出发前和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之后的皮肤。他们发现,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待了199天之后,相比从地球出发之前,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变多了,但  相似文献   

11.
<正> 早在1991年以来,天文学家就宣布,九个天体处于靠近地球的太空,有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此后,公布的危险天体数目又不断增加。近日披露的说法更是引起了一阵骚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斯科特-斯图  相似文献   

12.
被捕记     
我,阿科弗,太空垃圾回收飞船驾驶员,在工作中不慎丢失了自己的护照,不能载货返回地球,在一颗小行星上停泊并将垃圾卸下……不曾想垃圾堆中竟出现休眠专用集装箱,里面躺着一位眉清目秀的女子……  相似文献   

13.
《学会》2004,(11):24-24
<正>李依依还在年会主题报告会上,从材料研究的角度,角析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爆炸原因。 去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完成16天的太空研究任务后,在返回大气层时突然发生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灾难发生后,为了查清原因,首先由美国宇航局支持组成调查组,对从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纳州收集来的8.4万片大  相似文献   

14.
重返月球呼声再起:美国《纽约时报》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月球又在招手了,至少对愈来愈多的月球迷是如此。人类首次远航25万英里抵达月球充满尘土及火山口平原20年后,太空机构及其他探险者、幻想家正在研究新一回合的月球探险。现在,美国国家航天局正在考虑常年返回月球的计划,由太空人定期来回月球与地球之间。有的计划打算在月球远端设立太空观测站。另一项建议则是派太空人试着在月球上生活,包括以土壤中的氧气呼吸,并建立前哨站。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家们正雄心勃勃地打算在20年内把人类送上太空,但是,去往火星的旅程需要迎接各种挑战,我们准备好了吗?从地球到火星的旅途大约要花费7个月的时间,宇航员们一旦离开地球的大气和磁场的保护,他们的DNA就会长期暴露于宇宙射线之中,并会受到损害。而且在微重力的环境下,宇航员们的肌肉会发生萎缩,骨骼的骨质会逐渐流失。生理方面的影响只是其中一方面,长期的相处、无聊或对有限资源的争夺等各种心理和社会因  相似文献   

16.
遗害万年的太空事故 2009年2月10日,地球上的人们依旧在忙忙碌碌,广袤无比的太空中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件:美国铱星公司的"铱33"商用通信卫星和已经报废了十多年的俄罗斯军用通信卫星"宇宙2251"竟然在太空相撞,立刻"两败俱伤",产生了大量的卫星碎片,扩散开来,并在环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在地球上空形成了宽阔的碎屑带.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7日,美国宇航局(NASA)天文学家们在距地球2.4亿光年的茫茫太空中发现了一颗正在猛烈爆炸、迄今为止最大最亮的超级新星,并预期类似的"太空烟花汇演"会在距地球不远的星体上演。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新时代》2009,(2):108-109
想上太空玩一圈?不少富豪都花大价钱实现了这个梦想。尽管如此,他们也只能透过载人飞船狭小的舷窗瞥一眼美丽的地球,根本来不及欣赏一下浩瀚的宇宙就返回了地面。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新时代》2009,(5):107-107
A:在人类探索太空的早期,科学家们通过把动物送进太空来试验失重对身体的影响。第一只绕行地球轨道的动物是前苏联于1957年送入太空的小狗“莱卡”,虽然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并没有打算把它送回地球,但还是按计划给它安排了为期一周的舒适太空旅行,并时刻关注着它的生命体征。他们为这只小狗准备了足够的氧气,食物和水,并安装了小风扇和舱内温度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20.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利用多枚火箭同时点火的技术,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重83.6千克,升空3个月后坠毁。人造卫星能够从太空轨道俯视地球,观察发生在地球表面的多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生态变化,勘察自然资源、监测自然灾害、获取气象预报必需的信息,它也被用作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