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6月30日电(特派记者高博)“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今天在距离南海海山区一天路程的区域作业。继6月29日海底采样后,船上的科研团队今天布放了CDT(盐度深度温度测量仪)和海水颗粒物过滤收集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70年代是海洋地理大发现的年代,以赫斯的“海底扩张理论”和勒皮雄的“板块构造理论”为代表,崭新的地球观由此形成。然而,在这轰轰烈烈的海洋地理大发现中,却看不到中国学者的身影。1980年之后,中国的远洋科学考察团才开始出现在世界大洋上,其中最“抢眼”的要属“大洋一号”远洋调查船了。2006年1月22日,“大洋一号”结束了为期297天,行程44230海里,横跨三大洋的环球航行。而2007年伊始,它又将开始新的旅程。让我们走近“大洋一号”,沿着这艘远洋科学考察船曾经走过的航迹,寻找深海探宝的秘密。  相似文献   

3.
谭征 《百科知识》2007,(1X):22-24
20世纪60~70年代是海洋地理大发现的年代,以赫斯的“海底扩张理论”和勒皮雄的“板块构造理论”为代表,崭新的地球观由此形成。然而,在这轰轰烈烈的海洋地理大发现中,却看不到中国学者的身影。1980年之后,中国的远洋科学考察团才开始出现在世界大洋上,其中最“抢眼”的要属“大洋一号”远洋调查船了。2006年1月22日,“大洋一号”结束了为期297天,行程44230海里,横跨三大洋的环球航行。而2007年伊始,它又将开始新的旅程。让我们走近“大洋一号”,沿着这艘远洋科学考察船曾经走过的航迹,寻找深海探宝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23-I0019
海底的“大眼睛鱼”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7月3日电(特派记者高博)“没有想到这里有这么多种类的大生物。非常震撼.”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海洋生物学家李新正说,“千奇百怪,无论从文献上,还是我看过的图片,都找不出一样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     
科学家找到新的洋底热液硫化物区正在执行我国第19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科考船在印度洋成功发现了新的洋底热液硫化物区域,实现了中国人在该领域零的突破。目前“大洋一号”正在进一步勘查该区域到底有多大,获取更多的数据。据介绍,洋底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是由于海水从地壳裂隙渗入地幔中,遇到熔岩被加热,热水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铜、铁、锌、铅等金属后在高压之下从地底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形成几千吨至上亿吨的块状海底矿床。海底热液活动还形成像烟囱一样的奇特景观,在“烟囱”周围,生活着耐高温、耐高压、不怕剧毒、无需氧气的生物群落,其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密度可与热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12月11日,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结束了历时1年,航程3倍于赤道长度,区域涉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环球科考。科考人员发现了16处海底热液区,特别是发现了一处位于南大西洋洋中脊最南端的热液区,并在  相似文献   

7.
新闻     
《科学中国人》2005,(10):80-80
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前半程取得六大成果;美大学华裔科学家团队利用纳米技术治癌获突破;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已经创造出多项“世界第一”;首次揭示真实彗星“深度撞击”撞出“四大惊奇”;  相似文献   

8.
《金秋科苑》2011,(18):6-6
近日,“向阳红09”船员在青岛中苑码头受到欢迎。当天,圆满完成我国载人深潜5000米级海试任务的“蛟龙号”深潜器母船——“向阳红09”船返回青岛。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文化》2009,(9):16-17
大约在上世纪的中叶,国际七知名的海洋科研机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地质学家霍利斯特,在分析大洋底岩心时发现海底有波状结构,海底地形叉被冲刷成大片光秃秃的岩石和沟壑。而这种现象表明,只有被快速运动着的水流冲击后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他则无法讲通。于是,他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说”:大洋海底存在着海底风暴。这个“假说”于1963年在美国旧金山一次学术会议上正式提出。在当时科技水平尚处低下的年代里,“海底风暴”之说被一些人认为几近荒唐可笑。“假说”最终在一片指责声中收场,虽然霍利斯特先生对自己的观点坚信不疑。  相似文献   

10.
刘恕 《发明与创新》2006,(11):17-17
“大洋一号左右手”:深海采矿的新武器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发的电视抓斗和深海浅钻获得教育部提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两个设备一个像“抓手”,能将海底6000米图像上传,并能抓住海底物质传递至海面;一个则能将海底岩层钻透,让科学家探个究竟。科学家将它们誉为“大洋一号”的“左右手”。近十年来,发达国家围绕国际海底资源的跑马圈地活动愈演愈烈,但由于受到技术和装备的制约,我国一直缺乏对海底热液活动区资源、环境方面的调查积累,所采用的调查设备大多采用国外产品,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禁运,使我国海洋资…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3):F0002-F0002,I0001
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AUV)(潜器命名为“潜龙一号”)是《国际海域资源研究开发“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大洋协会为有效履行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委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联合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制。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实用型6000米AUV深海装备,以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为主要目的,可进行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海底流场。  相似文献   

12.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7月7日电(特派记者高博)今天“蛟龙”号在海山区第四次下潜,获得了两种海参以及海百合和海绵样品,还拍摄到了奇特的鱼类。目前“向阳红09”船已向冷泉区进发。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5-I0001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7月7日电(特派记者高博)今天“蛟龙”号在海山区第四次下潜,获得了两种海参以及海百合和海绵样品,还拍摄到了奇特的鱼类。目前“向阳红09”船已向冷泉区进发。  相似文献   

14.
紧随“蛟龙”再探海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8月5日电当地时间8月5日上午9点,“向阳红09”船在海上停了下来。科考队员在前甲板用绞车将CTD(温盐深测量仪)吊入海中,进行了通电测试。  相似文献   

15.
“蛟龙”号在下潜时拍摄的粉色海参 紧随“蛟龙”再探海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北京时间8月13日电继昨天完成第65次下潜后,“蛟龙”号今天紧接着实施了第66次下潜,进行了海底“登山”。它在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内的魏源海山斜坡上攀爬了2公里左右,爬升高度超过500米,沿途进行了生物和环境综合观测,科学家王春生再次参加下潜任务,兴致高涨,全程只吃了一个苹果.  相似文献   

16.
紧随“蛟龙”再探海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北京时间8月7日电当地时间8月6日早上,“向阳红09”船抵达作业海域。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目前各系统已准备就绪,计划于明天早上实施本航段首次下潜作业,除潜器状态确认外,还将重点完成土工力学测量、生物诱捕、锰结核覆盖率调查三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海底平顶山     
《金秋科苑》2012,(17):60-62
海底平顶山又称“盖奥特”。盖奥特是发现海底平项山的美国海洋地质学家H·赫斯于1942年10月为纪念他的瑞士地理老师而命名的。海底平顶山是位于大洋底部呈孤立分布的、顶部截平的、高出海底很大高度的圆锥形体。它的基底往往是过去的火山,上部是珊瑚礁体,礁体厚度可达1500米。平顶山大多分布在太平洋中,如瓦列里厄海底平顶山、约翰逊角海底平顶山、赫斯海底平顶山、林恩海底平顶山等。  相似文献   

18.
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AUV)(潜器命名为“潜龙一号”)是“国际海域资源研究开发‘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大洋协会为有效履行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委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牵头,联合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制的。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实用型6000米AUV深海装备,以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为主要目的,可进行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海底流场、海洋环境参数等精细调查,为海洋科学研究及资源勘探开发提供必要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9.
<正>4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布入水中,"蛙人"解缆完毕。当日7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上离开,缓缓进入水中,向南海深处潜去。这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首潜,也是"蛟龙"号2017年在南海展开的第一潜。本航段主要科学目标,是利用"蛟龙"号载人深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热带风暴几乎每年都要光临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一定的损失,严重的地方房倒屋塌、大树连根拔起,电缆和通信设施被损毁,甚至有人在飓风中丧生。有人会想,人若是能生活在幽静的海底就好了,就不会遭受风暴的蹂躏了。但科学家会告诉你,海底并不是你想像的那样幽静,海底也有“风暴”,海底若刮起“风暴”甚至比飓风的威力都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