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老师:您好!我的女儿5周岁了,很喜欢听故事,我每天都会给她读一些童话书。但在生活中我感觉孩子听得多说得太少了。我也不知道她到底听懂多少?在给她读故事的同时应该如何指导孩子,才能让她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语言呢?我周围的同事有的会给孩子读《简·爱》之  相似文献   

2.
红色妈妈     
儿童对于教师给予他们的良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 ——赞科夫   萌萌从小由姥姥带大,来园后总是哭着找姥姥。听她家人讲,孩子喜欢看书。为了让她喜欢幼儿园,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我便让小朋友和她一起玩,给她讲书里的故事。每当她想姥姥时,我便拿几本画书给她看,很快她就会被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住,兴趣转移到书上了。有时她还给我讲她在姥姥家的趣闻。她告诉我,姥姥家有一条狗,和她是好朋友。她还说她有好几个妈妈,一个是绿色妈妈,一个是黑色妈妈,一个是咖啡色妈妈。姥姥是黑色妈妈,奶奶是咖啡色妈…  相似文献   

3.
正读了《请给孩子成长空间》这篇文章,又让我想到了某个学生的家长。孩子上六年级了,学校就在家附近200米的地方,她每天准时接送孩子上下学;孩子在学校里受一点小委屈,她总是第一个冲进学校,帮孩子出气;老师每天对孩子的每一点批评,都会招来她的激烈反对;孩子的房间,总是让她收拾得干干净净……问她原因,她总是说,孩子还小,还不成熟,老是受欺负,老是……我眼睁睁地看着,又一幕悲剧以"爱"的名义而生。  相似文献   

4.
正星期三的下午,拨通了孩子化学老师的电话,我轻言细语地说:"老师,您好!我是杨恒的妈妈,我发现孩子的化学还没有入门,您能不能给孩子一点指导,给我们家长一点建议呢?"没想到,老师冷冷地说:"你的孩子笨死了,开学两个月了,化学还一窍不通,我早已放弃了她,她应该读文科。"听完老师的一番话,我的内心似浇了一盆冰水,从头到脚凉透了。沉默片刻,我对孩子的老师说:"老师,多理解一下孩子,给孩子一份挣扎的权利吧。"匆匆挂断  相似文献   

5.
正开学两周后,班上转入一名新生——小军。初次见面小军沉默而胆怯,按惯例我先与家长交谈,才知她是孩子小姨,目前由她负责管理孩子。因孩子父母已在南方打工多年,就托在城里做生意的小姨监护读高中,但他小姨说:"自己孩子也小、生意又忙,小军就全靠班主任了,她也会全力配合班主任工作,只要让孩子安全读完高中就行"。听了这些话,我只好收下小军。  相似文献   

6.
2008年,儿子在江阴山观实验小学上一年级,那一年,我也非常幸运地成为了他们班级三个"故事妈妈"中的一员。我很喜欢他们学校的这个"故事妈妈"活动,因为我喜欢给孩子讲故事。我不光给他讲书上的故事,还给他讲我们身边的事,给他读报纸,讲新闻……凡是觉得对他有意义的事情,我都  相似文献   

7.
寓言     
正我想慢一点长大,依然相信童话。一位母亲把一本《伊索寓言》给了她的孩子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受到教育并取得进步。但孩子们很快就把书还给了母亲。那位最大的、一脸老成的孩子是这样说的:"这本书不适合我们读!太过幼稚,也太过愚蠢了。我们不会再上当了,不会真的还以为狐狸、狼、乌鸦能够说话;我们早就过了看这些瞎胡闹的年纪!"从这些充满希望的孩子身上,谁还会看不  相似文献   

8.
我们班有一名性格内向的女孩雯雯,不爱回答问题而且声音特别小。一次接力朗读课文,轮到她了,我心里一犹豫,还是决定让她读。我用目光暗示她,她怯怯地看着我说:“老师,我读得慢。”我笑了,抚摸着她的头说:“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着急,慢慢读。”她读得真的很慢,几乎是一字一字地读下来的,而且声音也很小。读完之后,我第一个鼓起了掌,孩子们也都为她鼓起了掌……课下我想,假如我不给她朗读的机会,也许这个孩子会把自己永远“包裹”起来,封闭起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每个孩子的心灵都需要教师加倍呵护。这节语文课,我学会了…  相似文献   

9.
还是雪漫的杰作,只是不是小说,而是她创办的杂志。也是国内首本由作家名字命名的青春文学杂志。里面除了雪漫自己的文字外,还汇集了很多青春孩子的文字。这也是雪漫的愿望,她说,很多孩子比我还好,比我还优秀比我还棒,但是他们的作品没有可以发表的空间,特别是有一些孩子喜欢写小说。我一直希望能够给这些优秀的孩子一方展示自我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所以我办了这样一本刊物。  相似文献   

10.
我女儿8岁半,性子有些急,还在一些方面追求完美。比如写作业如果稍有不整齐就反复写有时还急得哭。我说什么她也听不进。我该怎么让她改变呢?紫月:这位家长提供的信息不多,我们不能看出她和孩子之间具体是如何互动的,但有一点可以给您提供参考,8岁孩子的自我意识并不完全明确,她某些所谓的"问题行为"可能更多的是反  相似文献   

11.
<正>这周是我与家长共读李镇西校长《做最好的家长》一书的第四周。在我的努力和孩子们的督促下,家长们开始读书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班许多家长的文化水平很低,以前都是村民,捧书比拿锄头还吃力。但随着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我们组织了"亲子共读"活动———让家长们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不少家长渐渐开始读书了。许多家长在阅读中找到了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四周下来家长们已经写了十来篇读书笔记,他们的变化让我感到很欣慰。给家长的一封信"报告,老师好!"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进来的是我班的一名成绩优异的女孩。她进来就说:"潘老师,我  相似文献   

12.
小小年纪,会说狠话 外婆跟我说,好几次我不在家的时候土根很凶地吼她,让土根把饭吃完,土根大喊:"不要你管……再说我要打死你!" 外婆有点慌地跟我说:"土根小小一个人儿,说起话来怎么这么狠?"我跟她说,土根最近在这个说狠话的阶段,跟我也是一言不合就说"打死你"……给他读个科学绘本,说地心引力会阻碍人们跳起来,土根一边捶地...  相似文献   

13.
严清 《江苏教育》2012,(5):14-16
李吉林老师告诉我,她的孙女儿这样对她说:"奶奶,你就像个孩子,我喜欢和你玩。"李老师自己在文章中也说:"我,长大的儿童。"真的,李老师其实就是个孩子,很多事情可以证明这一点。她像孩子一样的认真和执拗。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有一天,李老师来找我,见面就说:"最近,江苏教育出版社要给我出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我想请你给这本书写序。"我忙说:"我不合适,你怎么想到让我写序?"  相似文献   

14.
吴敏 《生活教育》2011,(7):73-76
一天,在县城某重点小学读四年级的一个亲戚的孩子,拿着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平凡的感动》让我指导。我告诉她,生活就是作文,只要把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自己认为令人感动而又平凡的事写下来,尽管在别人眼里是不起眼的,只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就是好文章了。她问我是否可以以母爱为题材,我欣然赞同。第二天,孩子忧心忡忡地打电话给我,说她的作文没有得"优",而且老师要求重写。问其原因,她说老师叫她以后别写"母爱"、"父爱"之类缺少新意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女儿的教育,自觉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但始终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的,是对孩子读书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至今我都无法确切地知道,她从听磁带中董浩叔叔、鞠萍阿姨们讲故事,以及我读故事给她听,到自己悄悄地拖出一本一本的书来“啃”这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在哪一瞬间完成的。我只知道,一方面是为了诱使她自己去探究书籍的奥妙,一方面也是为了使自己获得解放,我曾尝试选择一些对她当时的年龄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的图文并茂的书,最早的时候当然包括拼音读物,一遍遍地读给她听,并和她一起慢慢地读。到后来,我就佯装有事暂时中断一下,只读一个开…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金华市一位家长来信说:我女儿14岁,近来老说某某同学的衣服很漂亮,某某同学的裙子很时尚。还说我给她买的衣服“太土了,太过时了,难看”。我告诉她:“别跟人家比穿戴,你要跟成绩好的同学比学习成绩。”女儿不高兴了:“学习和穿戴是两码事,再说,我的学习成绩也不差。以后穿什么你让我自己选择。”其实,我也不是买不起孩子的漂亮衣服,但让孩子自己选择可以吗?  相似文献   

17.
一起背书吧!     
孩子上了小学,要背诵很多课文。一年级的时候,课文比较短,背起来比较轻松,现在读二年级,课文越来越长,背起来也越来越不容易。我通常是陪着她读,陪着她背,和她一起"对付"那些课文,让她感到我与她在并肩作战,是她的战友,而不是她的监督者。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拉近和女儿的距离,背诵的效果还很好。  相似文献   

18.
曾听到一位华裔女士说:"我只知道我越懒,孩子就养得越好!"她不让孩子上数学补习班,只让他们玩24点和"大富翁"游戏;她不让孩子学这学那,只在他们非常渴望学什么时才给报名,若是不认真学,她就拉长脸说"要学就学,不学拉倒,我要把钱存起来养老";她给孩子讲故事时,累了也要他们代替她讲;家务大家分摊、分工合作,就连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也要把意见沟通一遍……  相似文献   

19.
抱抱母亲     
<正>那天带孩子回家,母亲正坐在小院的阳光下,做小衣服。看我们进门,母亲笑着说:"马上就好了,等我一会儿。"她眯起戴着老花镜的眼睛,面带微笑穿针引线。母亲一生为我操劳,我有了孩子后,她又开始为我的孩子忙碌。她把她的爱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里,让我和孩子都享尽了宠爱。突然在那一刻,心生柔软。我环抱住母亲,撒娇说:"别忙了,歇歇吧!"母亲忙着推我:"这孩子,都当妈的人了,还长不大!"我不松手,说:"妈,今天是‘三八节’呢,女儿送个礼物给你吧!"母亲呵呵地  相似文献   

20.
我知道俞敏洪,俞敏洪不知道我.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谈起对孩子"延迟满足"教育的必要性时说:"不能让孩子吃住你.我在给孩子买东西时,会分析她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 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地给她买,我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她买.我女儿班上每个人都有笔记本电脑,再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能背下三十篇新东方的励志 文章,就给你买.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她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她如愿得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又把孩子欲得到的事物化作做一件事的动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