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丽格海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培养条件、生长分化、试管苗生根、炼苗、移栽等方面进行了对丽格海棠的组织培养研究,并对其组培快繁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丽格海棠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对丽格海棠叶片不定芽诱导、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不定芽时,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2mg/L;不定芽增殖以MS+6-BA0.2mg/L+NAA0.1mg/L+Ad2.0mg/L培养基表现最好;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2mg/l.  相似文献   

3.
以丽格海棠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对丽格海棠叶片不定芽诱导、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不定芽时.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 6-BA0.5mg/L NAA0.2mg/L;不定芽增殖以MS 6-BA0.2mg/L NAA0.1mg/L Ad2.0mg/L培养基表现最好;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0.2mg/1。  相似文献   

4.
以丽格海棠巴科斯品系叶片为材料,进行外植体的诱导培养、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无根苗生根培养等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探索其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MS+BA1.0mg/L+NAA0.2mg/L培养基上丽格海棠叶片诱导不定芽效果最好;在MS+BA0.1mg/L+NAA0.0lmg/L培养基上继代增殖效果较好;在1/2MS+NAA0.2mg/L培养基生根诱导培养效果较好.苗高6cm可出瓶过渡移栽,并保持90%以上的空气湿度,温度为(25±3)℃,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银星秋海棠     
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种类繁多,依产地分类有本海棠和洋海棠,依地下部分及茎的形态分类,大致有: 1.宿根类,如四季秋海棠。 2.球根类,如球根秋海棠。 3.根茎类,如蟆叶秋海棠、莲叶秋海棠。 4.须根类,如竹节秋海棠和银星秋海棠。 银星秋海棠与竹节秋海棠形态非常相似,两者最显著的不同是茎的颜色,竹节秋海棠的茎为绿色,银星秋海棠的茎为红褐色。其二是叶上的“银星”,银星秋海  相似文献   

6.
晞芃 《大学生》2020,(5):76-77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说到:"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地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我年少时非常喜欢张爱玲,对她的话深信不疑,一直以为海棠花就是没有香气的。而生于南方,长于南方的我,只在电视、网络、画册上看到过海棠,从未见过真正的海棠。  相似文献   

7.
刘洋 《大学生》2020,(4):80-81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有海棠800余株,大部分的海棠树龄接近40年,树龄最大的超68年,一树繁花吸引众多游人合影留念。校园里除了花香绵长的西府海棠,还有梨花海棠、贴梗海棠,以及金黄蜂、奈微利等珍稀品种。在北洋园校区,海棠堤有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等16个品种、1100余株。对于天大,海棠花开不仅仅是春天的象征、那更是天大的历史见证、是校园的文化符号、是天大人的情感纽带。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分布于贵州省都匀市斗篷山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的二种秋海棠科 (Begoniaceae)植物野生花卉 (WildFlower)掌裂叶秋海棠 (BegoniapedatifidaLevl.)和一点血秋海棠 (BegoniawilsoniiGagnep .)的生物学特征 ,花卉开发价值及其栽培管理与繁殖进行论述 ,为野生花卉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941年2月至12月在《申报.春秋》上连载的小说《秋海棠》在当时引起了惊人的连锁反应。《秋海棠》是作者秦瘦鸥经过长期酝酿与不断更新构思的产物,叙述了伶人秋海棠由盛而衰,由少至老的悲剧的一生。作者巧妙地把握了作品与创作意图间的冲突,深化了时代的主题,体现了其独特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分布于贵州省都匀市斗蓬山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的二种秋海棠科(Begoniaceae)植物野生花卉(Wild Flower)掌裂叶秋海棠(Begonia pedatifida Levl.)和一点血秋海棠(Begonia wilsonii Gagnep.)的生物学特征,花卉开发价值及其栽培管理与繁殖进行论述,为野生花卉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秦瘦鸥的《秋海棠》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的上海孤岛出版后,获得空前轰动,创下了畅销书销售纪录。无疑,像鸳蝴派的不少经典之作一样,《秋海棠》也是写情的,但正像一些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将此书归为“社会小说”显然更为合适。本文仅谈谈该作的亲情描绘与欲望的书写。  相似文献   

12.
赵云双 《文教资料》2008,(28):99-101
宋代经济的繁盛和园林技艺的发展,使观赏性很强的海棠被大量种植.蜀地海棠在栽培的规模,和佳品的培育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宋代蜀地文化繁荣,观花、赏花风气盛行,许多蜀地或者到过蜀地的文人墨客特别钟情于海棠,产生了大量的海棠诗作,为弘扬蜀地的海棠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先生《试论》,是要为杜甫无海棠诗之谜,作出新解。他根据涛诗《棠梨花和李太尉》断定:西蜀海棠是在杜甫入蜀70年后的830年,才由李德裕移来赠与薛涛种植的;涛诗《海棠溪》则是写西蜀海棠到830年后,才“栽种成片”的情景。我们在《质疑》中已证明“李氏移来西川海棠”说,纯属子虚乌有。现再《续评》辨明,《海棠溪》是早于李氏入蜀约二十年前(811年)就已问世了。更有《山海经》和《三巴记》的有关记述表明,早在周秦汉魏时期,西蜀不仅就有海棠生长繁殖,并且已分布很广了。  相似文献   

14.
海棠从中晚唐开始逐渐成为诗人笔下吟咏的对象,海棠诗的发展也从中晚唐的萌芽期到北宋迎来了繁荣。而当时海棠诗的写作大多数是因为统治者的偏爱而写作的和诗,只是在数量上有了大量进展,一直到了苏轼,海棠诗才有了新的生机。苏轼的海棠诗一直被学者看作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也给后代诗人的创作以启发。本文将围绕苏轼海棠诗的新变、海棠诗新变对后代诗人创作的影响以及海棠诗新变的原因进行论述,希望可以初步探索苏轼海棠诗新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942年12月上演的《秋海棠》,是有话剧以来上演最为兴盛的一出话剧。在上海这个沦陷区的环境中,这样有着诸多京剧元素的话剧引起了万人空巷的效果,是编剧、导演们都出乎意料的。话剧《秋海棠》的巨大成功,既引发我们对当时那个战与火的时代的关注,又让我们对今天的话剧形式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6.
秋海棠     
李丽雪 《小读者》2012,(9):44-44
秋海棠.这种栽培在暖房里的比较娇气的盆景花卉,就像是一位稚气未脱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雅而不拙.娇而不艳。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的试剂从球根秋海棠花中提取红色素。该色素在三种食品常用介质中稳定;在偏酸性PH值条件下呈稳定的红色,温度和光照对红色素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该色素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秋海棠     
周鹏 《教师博览》2011,(6):49-50
年度考试时,每个男孩必须要有一个不同的剧目,关键手里拿着剧目单在和学生对号入座。《秋海棠》谁跳?关键的目光在一排男生身上巡过,男生们互相看着,没人吱声。你们觉得谁跳《秋海棠》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9.
心醉无香     
小屋的前面,本是一簇海棠。 春暖花开之际,我不由自主地向那里望去,却不见它的身影,哪怕是一棵细芽。 是的,这是一簇秋海棠。 秋日的海棠身姿婀娜,细细的紫黑色的茎,针一般的叶,很是柔嫩。再往上,便是不知由多少片花瓣围成一朵,又不知由多少朵拥成一簇的海棠。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物方法对制药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将其适当稀释后,应用到玻璃海棠栽植中.利用紫外吸收法测量玻璃海棠的蛋白质含量、维生素C含量及还原糖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制药废水栽植玻璃海棠,无不良影响,为制药废水的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