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工类高校之区别于人文类高校,即在于其教学学科以理科、工科为主,理工类高校人文类专业及课程设置层次不齐,导致整体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根据理工类高校特点,仅设置传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已无法改变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将先进的、现代化的MOOC教育模式与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相融合,通过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实现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CSSCI网络数据库为依据,以2010—2014年间华南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论文收录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论文的产出能力、作者队伍、学科分布等方面进行审视性研究,以此分析理工类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以求能够为我校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稳步发展,把我校建设成为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式的大学,就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
理工类高校要实现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目标,必须抓住当前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准确定位,通过实施"机制创新,名师引领,特色集成,开放合作"等发展战略,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地位和价值李耀平理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成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方面的专才,而且要成为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等多方面文化知识的通才。因此,加强理工类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教育,是跨学科时代科技整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人文社会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对理工类院校的时代要求,理工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相互统一的,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类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专业教育的价值导向。要加强专业教育和人文学科教育的结合,就必须从根本上形成独具风格和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塑造富于批判、富于创新、追求人文情怀的理工高校的人文精神、创造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的校园文化、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理工科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以及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赴北欧考察团对北欧瑞典、芬兰和挪威三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比较这些国家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管理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借鉴发达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水平,推动科研管理创新,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并行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的科研管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普通理工类高校中的人文社科类学科的科研管理工作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遭遇了发展瓶颈。这类理工类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规范人文社科科研管理,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自身优势,摆脱目前科研管理的尴尬处境就成为了科研管理工作者需要面对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社会各界已普遍认识到提升理工类高校、特别是理工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诸多措施,然而所取得成效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对提升理工类高校人文素养问题的认识依然不够深透,未真正意识到其对于民族文化素质、人的全面发展及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重要意义所在。另一方面,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欠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够及对人文专业发展重视不够等,是其中颇为值得关注的原因。只要树立正确理念,进一步实施有效措施,理工类高校的人文素养教育一定能步入坦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蓬勃发展,涌现出很多研究人员,逐渐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地方专业高校仍以本专业科研为主,辅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因此,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上总体发展目标不明确,质量不高,方式方法不当。通过对地方专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分析,寻找适合地方专业高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上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理工类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并从教师层面入手探讨了提升理工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以期对推动理工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浙江省教委高教二处我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在基础课论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急需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等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八五”期间,我省地方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与发展经...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而加强理工类高校学生的人文教育更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在理工类高校展开的一系列调查,试着探讨理工类高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 ,近一年来引起了高校及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应。从当前这项工作进展的实际来看 ,我们可以认为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以下简称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是“九五”期间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也是“十五”期间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和创新的重点工程。  一、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基本构想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直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 2 0多年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相似文献   

14.
营造科学研究和谐环境繁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但近几年这个重要基地的作用和影响却受到了忽视和削弱,造成这种状况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就社会发展需求而论,营造科学研究和谐环境,繁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应是大家重视的问题.其中,形成雄厚的科研队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倡高尚的道德精神又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全国132所“双一流”高校2012—2019年人文社会学科的科研效率。研究发现(:1)2012—2019年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效率由0.358上升至0.527(。2)各地区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效率排序为:中部>东部>西部。不同类型的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效率排序为:综合类>师范类>财经政法类>理工类>农林类>医药类(。3)控制环境因素影响后,东、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值分别提高了4.9%、4.8%和1.8%,农林类和医药类院校效率均值分别下降了9.3%和15.3%,综合类、师范类、财经政法类和理工类院校效率均值分别上升了9.2%、14.7%、10.1%和2%。其中,世界一流高校和人文社科类院校分别对人力资源和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更加合理。据此,未来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的政策重点,一方面要注重各项投入的合理性,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不同类型高校间人文社科类相关学科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积极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改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分类实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我国(特别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类投入大幅增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在职业化程度上都得到很大发展.伴随发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的量化问题、评价机构问题、大学评价问题、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问题、学术期刊数量和质量问题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不再是经费问题,更多的是研究质量的问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评价问题是最重要的.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不是缺乏评价,而是缺乏合理的评价,缺乏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深入、系统、持久的综合性研究.因此,如何依据一定的原则、标准和程序对人文社会科学进行合理评价,改进现存问题和弊端,并以科研管理手段来有效规范和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健康蓬勃发展,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工作自1999年下半年启动以来,一直得到高校及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界的热情支持和高度关注。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实际来看,也从当前这项工作进展的实际来看,我们可以认为,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是九五"期间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十五"期间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和创新的重点工程。一、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基本构想与总体目标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直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但近几年这个重要基地的作用和影响却受到了忽视和削弱.造成这种状况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也有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就社会发展需求而论.营造科学研究和谐环境,繁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应是大家重视的问题。其中,形成雄厚的科研队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倡高尚的道德精神又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个人意志情感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全面性塑造。然而,理工类大学中人文环境培养欠乏、知识结构单一、学生对思政人文素养关注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理工类高校中结合相关实际,从客观和批判性角度剖析人文素养的现状以及改善培养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必要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当代理工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不容乐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逐渐在理工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不仅导致大量"低头族"的出现,而且使得学生与现实相隔离。新媒体信息的碎片化、娱乐化等特点不仅阻断了理工类大学生接受系统人文教育的途径,还不断冲击着其人生观、价值观。目前,各高校已逐渐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并在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网络建设与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期能逐步改善新媒体语境下理工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