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观是人们如何看待、评价儿童的基本理念或基本态度。儿童观影响儿童教育的理念、路径、方式与实践行动。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表明,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儿童教育立场与儿童教育实践。儿童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要求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审思现代儿童教育实践的应有状态,必须站在儿童发展的视角予其以关注,予现代儿童观以必要的人文关怀。这在今天不仅有其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是现代儿童教育应然的价值追问。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儿童是什么?"的认识也不一样,体现出儿童观的历史性,儿童观的历史性要求我们在认识儿童时应该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虽然关于儿童的认识千差万别,人们对本质的认识都为"儿童是人"。本文拟以阿米尔汗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为例,从倡导自由、差异、多元等思想的后现代主义视角分析"儿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期对儿童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郑晞 《文教资料》2009,(32):155-156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形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教师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对于科学教育儿童、促进儿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融 《英语广场》2024,(1):124-127
在儿童观视域下,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存在重视技能性、轻视师范性、忽视内化性的现象。在儿童观与小学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融合的过程中,学生面临如何强化儿童观与专业应用的挑战,教师面临如何深化儿童观与专业知识结合的挑战。学校应构建儿童观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应创设儿童观与专业素养相互包含的教学模式,学生应创建儿童观与专业能力相互依存的学习模式,以共同提升小学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5.
儿童观决定儿童文学观,并进而决定儿童文学翻译观。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始于清末民初"儿童的发现",并随着儿童观的进步而发展。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共同作用下的儿童文学翻译,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儿童观从"成人本位"走向"儿童本位",儿童文学翻译观亦随之发生了改变。新时期"儿童本位"的确立形成了"为儿童而译"的儿童文学翻译观。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5,(12):63-68
作为香港纯文学作家的代表,作家西西一度被大陆学者忽视乃至边缘化,直到2010年,西西的简体字版本作品才在大陆出版。然而在随之引起的"西西"热中,学者们多强调西西作品中的"文本实验",尤其关注她对儿童视角、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叙述技巧的运用及"香港意识"的书写,却鲜有人将她与大陆作家进行内容上的"家园情结"或者"生存观""死亡观"的对比分析。在大陆作家中,萧红也是"童年""儿童视角"的拥护者。两位同样惯用儿童视角打量家园、同样与香港有着不解之缘的女作家,她们的代表作《我城》《呼兰河传》体现出的生存观却相去甚远。香港与大陆、城市与乡村,两代人之间既同也异的生存观,放在今日仍值得追问与深思。  相似文献   

7.
朱自强 《中国教师》2009,(11):10-12
<正>儿童文学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形态之后才产生的一种新文学。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成人社会对于儿童的观念即儿童观根本相关。下面,我就儿童的"发现"、儿童的"发现"与儿童文学产生的关系以及儿童观对于儿童文学创作的制约和影响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儿童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儿童观的问题。对于"儿童观"的认识和理解,人类经历了一个艰辛又充满激情的光辉历程。尤其在当今急剧变革的时代,儿童的生存和背景变得异常复杂,儿童观的深层危机已经对人类教育构成了威胁。儿童的教育需要正确的"儿童观"做强有力的基础。何时导正了对儿童的观念和行动,教育何时才会有希望和出路。这样看来,要建立正...  相似文献   

9.
儿童观是创作和研究儿童文学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儿童观 ,直接影响着他的创作姿态和研究立场。儿童观是历史形成的。在“成人本位”的儿童观和“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的指导下 ,中西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显现出很大的差异 ,表明拥有先进的儿童观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是对儿童心灵的理性认识。儿童文学只有回归儿童这个原点才能正常发展。在通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以成人为本位的教材体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模式化儿童形象是对“儿童本位”儿童观的忽视,背离儿童的真实生活与情感,也使得教科书显得过于呆板,缺少趣味、想象和幽默。好的儿童文学教材需要编者必须怀有对“儿童本位”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儿童观的社会史——近代英国的共同体·家庭·儿童》以Ph.阿里耶斯所开拓的方法,较全面的展现了现代化过程中儿童观变化历史过程的一个典型。本文以与书作者北本正章教授的网上对话形式,从"新历史学"、阿里耶斯的方法、儿童观社会史的目的等角度,探讨构架儿童观社会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纪录片《幼儿园》反映出在幼儿园教育中,"听话的儿童"才是好儿童、儿童是知识的容器、儿童是幼稚无知的等不科学的儿童观还普遍存在,可见尊重儿童天性的儿童观需要回归。而拯救与回归的起点就是充分了解儿童,蹲下身子耐心倾听儿童,而不是想当然的以自身固有的观念去看待儿童。  相似文献   

13.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相关观念的总和。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当前的教师儿童观更多是通过汲取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而形成的,而民众意识形态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势必会影响教师儿童观的科学性。儿童人类学为教师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儿童观提供了启示。从儿童人类学的两大研究主题即儿童的本质和儿童的发展来看,教师可以通过审视儿童的本质特性,研究儿童的生活情境,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来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4.
儿童是什么——关于儿童观的隐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文化中选出四种关于"儿童是什么"的回答--儿童是花朵、儿童是太阳、儿童是小天使、儿童是小猫小狗,并从隐喻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的儿童观.结果发现,当代中国儿童观处于一种矛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儿童与空间是相互嵌入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然而,成人在对幼儿园空间的理解和建构中常常持有静态、孤立的教育环境观,缺乏儿童视角,忽视儿童对空间的反作用,导致儿童在空间中的能动性以及空间再生产能力被遮蔽。基于儿童友好理念的幼儿园空间构建需要改变静态的环境观,引入空间意识,将幼儿园视为动态、交互、包容的多义空间,关注幼儿的空间需求和体验,将幼儿视为有能力的共建者,支持幼儿参与幼儿园空间的共建,并推动幼儿园与社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效联结。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教育的内容载体,培养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是教师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智能时代对培养什么样的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什么样的儿童观来引领教师教育课程变革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教师教育课程由于目标指向学科教学而忽视儿童全面发展,内容缺乏本土化儿童学课程,实施未重视实践性知识,评价缺乏循证迭代而不适应儿童全面发展需要。基于此,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基于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围绕儿童全面发展重构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师教育课程实施中重点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性知识,以循证理念改革教师教育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提倡儿童本位翻译观,主张译者在翻译中要关注儿童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但新时代背景下周作人提倡的儿童本位翻译观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忽视了儿童本位翻译观具有间接的社会目的和教育价值。基于周作人主张的儿童本位翻译观及其翻译作品,本文探讨了儿童本位翻译观面临的困境及出路,以期为儿童本位翻译观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儿童的虐待与忽视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全球性问题.文章试着以日本为例,介绍和分析其国内法对父母儿童权利的规定,防止虐待儿童的办法,创建我国预防儿童虐待与忽视的相关法律对策,呼吁立法关注预防儿童虐待,满足保护儿童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9.
西方儿童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儿童到发现,重视儿童的过程,儿童以及儿童的世界被成人所关注和尊重.儿童观的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以及儿童自身的发展,但就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来看,很多还是儿童观的问题,必须要把意识形态层面的问题推进到实践层面,用正确的儿童观指导教育实践,以促进儿童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下儿童观的偏差表现在将儿童人为"物化"、轻视儿童的主体性以及用"同质化"的模式要求儿童等方面。我们应从正视儿童期的特殊性、凸显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培养儿童独立的人格等方面着力,回归本真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