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随写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阅读随写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理解。通过质疑性的阅读随写、理解性的阅读随写、辨别性的阅读随写这"三部曲"来引领学生融入文本,提升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主要剖析解读的便是我们的文本。关注文本,不仅要求师生聚焦文本"写什么,说什么",更要破译文本"怎么说,怎么写"。通过这一探究过程,达到品词析句、体悟情感、把握形象、理解谋篇布局的阅读目标。为此,笔者在实践中找到一种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社会,阅读力的强弱已成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语文阅读教学,要努力朝向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阅读者这个目标,关注学生的阅读速度,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发现文本"写"的奥秘,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4.
何谓生态阅读课堂?意即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以建构阅读教学课堂中自然、和谐、统一的对话关系。缘起我一直在苦苦思考三个问题:对学生来说,为什么要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对于文本来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对于教师来说,为什么要教学生阅读,教什么,怎么教。思考的结果是,我发现,每个大问题中的三问具有密  相似文献   

5.
王文芳 《江西教育》2011,(11):13-14
<正>何谓生态阅读课堂?意即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以建构阅读教学课堂中自然、和谐、统一的对话关系。缘起我一直在苦苦思考三个问题:对学生来说,为什么要阅读,读什么,怎么读;对于文本来说,作者为什么要写,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对于教师来说,为什么要教学生阅读,教什么,怎么教。思考的结果是,我发现,每个大问题中的三问具有密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不光要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的内容,也要让学生在品读欣赏中明白文本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即关注课文中蕴含的"本体性教学内容"——语用。侧重"语用"这条课堂的生命线,让语文课堂聚焦语用,达到言意双赢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英语课堂开展"以读促写"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会在借鉴和反思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教师要安排学生对文本反复阅读,适时默写;从宏观角度出发,对课文进行系统的比较阅读,尝试仿写作文;在阅读文本材料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改写、续写和缩写。  相似文献   

8.
<正>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关注文本的内容,而且关注文本的构成形式,探究文章是如何写的,进而培养学生从写作的角度来解读文本的能力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本领。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开展"指向写话"的阅读教学,并且在读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进行"写"的渗透,为学生中高年段的写作能力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呢?对此,下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贺灵 《教师》2011,(10):71-71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不能仅仅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这就是说阅读教学要有作文训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不能仅仅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写?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这就是说阅读教学要有作文训练的意识,作文教学也要有阅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需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读”,它是知识的储备和内化;二是“写”,是智慧的生成与创造.二者不可脱节,其中“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把阅读教学的重心转移到读写结合上来,让学生学会以读促写、读后仿写.要关注阅读,更要关注在阅读基础上的仿写练笔;在学生读文本时,要引领学生对接生活经历或见闻,创造性地模拟文本场景、情境等写作元素,进而以生活为载体、以课文作为参照,仿行文思路、写作方法、表达技巧等,有针对性地进行仿作训练.  相似文献   

12.
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基本都以教师讲读为主,穿插一些简单的写话训练,"写"是一种"任务式"的存在,是一种"人为"的写,而不是学生的自我诉求。教师可以尝试依托文本,选择创意读写点,通过"说"为学生进入文本深处提供一条路径,通过"写"触动学生心灵,让"写"成为学生阅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练习写"而写。本文从"文字、图画、兴趣点"三个层面阐述低年级写话训练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操作策略以及实施效果,利用"读写点",努力试着在学生心灵世界与文本之间构建桥梁,带领学生一同去文本中探寻奥秘,继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和阅读力,使其享受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13,(4):61-74
阅读课教学需要以关注学生感受体验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阅读策略的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重视体验过程,树立感受体验"过程"大于"结果"的意识;要从语文教学的本体出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形式的品味,培养基于文本语言形式的感受体验的阅读策略。感受体验的阅读策略培养,最好的载体是学习活动,教师要对基于文本语言形式的学习活动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受体验,并确保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说,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阅读教学的重心应该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会读未必会写,会写一定会读。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时,不妨多一只"眼睛",多关注形式的表达,多想一想,这样美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其实,阅读是手段和过程,写作才是阅读的目的和归宿。一切语文课都是写作课,只有让学生亲历作者的写作过程,才能悟到作者写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视角看文本,这就要求教师不应站在教者"教"的角度解读文本,而应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在全新的阅读中感受文本,形成新的阅读体验,获得对文本的直接认识,积累阅读教学的"本我"资源。这就要求教师不带任何结论进行阅读。不带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时代,中学生的阅读内容非常丰富,虽然阅读面宽了,阅读的东西多了,可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却没有明显提高。这就牵涉到阅读的有效性问题了,就有效阅读这个课题,我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一.在文本情景与作家关系处理上实现有效阅读教材里的经典文本更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孟子就主张解读文本要知人论世,要尽可能详细了解作者当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说,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阅读教学的重心应该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会读未必会写,会写一定会读.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时,不妨多一只“眼睛”,多关注形式的表达,多想一想,这样美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其实,阅读是手段和过程,写作才是阅读的目的和归宿.一切语文课都是写作课,只有让学生亲历作者的写作过程,才能悟到作者写的奥秘.  相似文献   

18.
刘云生认为,阅读有三种境界,一是从文本上"飘过",即只是就文本所提供的话题作一些无谓的讨论,没有真正进入文本去阅读;二是从文本上"滑过",即只了解了文本表皮的内容,比如知道文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写了一处什么样的风景;三是在文本深处"穿行",这一层次的阅读,读者进入了文本的世界,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要想达到第三种境界,教师成功"主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阅读了《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4年第12期专题《基于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后,我对"文本解读"这个话题也做了一些思考。读后随感:文本解读是灵动与互动的心智行为。作为语言习得的重要交流载体,教师要重视元认知阅读方略的渗透,关注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目我评价与自我调适等解读;隹备行为,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整体阅读,超越识记、理解与应用层面,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方法。其中,关注文本提示语,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内容或者情感,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