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朝实行两京制,通过长安、洛阳两京实现对整个疆域的有效统治。两京之间地域,在唐王朝保障两京联系、强化两京掌控和增进两京职能互补的政治运作中,必然成为重要的地缘因素。陕州地接两京,控制两京水陆交通,是唐王朝布局两京之间的枢纽。以陕州为中心的军政建置及其管辖区域的变更,受到两京地位轻重变化的直接影响,体现出朝廷布局两京之间以加强两京联系与制衡关系的空间运筹,反映出两京之间政治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2.
墨家关于进攻和防御,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主要体现在“剑犹甲,死生也”,进攻和防御,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辩证法;“守则固,诛则强”;积极防御的战略原则;“守城以亟伤敌为上”:积极防御的战术原则等三个方面。墨家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反映了战争的矛盾,本质和规律,是其积极防御的战略技术原则的哲学基础,对现代和未来的人民防御战争,反侵略战略颇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迁都洛阳,是武则天夺取和巩固权力的重要举措。首先,关陇势力在长安根深蒂固,迁都洛阳是从政治上摆脱关陇集团控制、壮大山东势力的关键;其次,长安已失去了唐初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而洛阳在军事上的地位则显得越来越重要;再次,自东汉以后,关中经济屡遭破坏,长安供给又不能保障,而洛阳却拥有经济之利。  相似文献   

4.
六至十世纪中国都城东渐的经济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问题的提出自西周、东周直至隋唐之际,中国都城呈现着忽东忽西的不定格局。特别是北周隋唐时期,尽管长安是京师所在,但同时又以洛阳为东都,帝王屡屡东幸甚至久住洛阳,长安和洛阳成为地位相埒的东西两京。但是自唐玄宗以后帝王再也没有东幸,自五代以后长安再也没有成为都城,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三门峡漕运是我国古代东西漕粮转输的必经要道,历史上也是沟通长安与洛阳这两大都城东西水陆运输干道上的漕运枢纽地段,对于维持定都关中政权的政局稳定以及两京格局均有着重要作用,并对我国古代漕运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西北地区在历史上曾长期是中原王朝的军事中心,三门峡漕运也因此成为朝廷在西北地区发展军事,进行战争,加强边境防务,维护边疆稳定的基础。同时,历代王朝也利用三门峡漕运在灾荒年份赈济灾民、平粜物价,对社会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6.
惜惺惺     
这个剧名是从成语“惺惺相惜”来的,意思是遇到知交、互相欣赏。剧中故事发生在隋唐时期,起因是名为渠稷、佛村的两个国家发兵进攻隋朝的晋阳。守晋阳的李渊和次子李世民护送皇帝去洛阳了,晋阳只剩下李渊的另外三个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和十来岁的李元霸。  相似文献   

7.
崤函古道,是我国古代位于中原地区黄河三门峡河段南岸崤山之中,且是沟通两大著名古都--长安与洛阳之交通要道(曾被称作"两京古道"或"两京驿路")上之枢纽路段.过去曾被一些学者、文人称为"崤山古道"、"石壕古道"(因道经唐代诗圣杜甫写成名篇<石壕吏>之石壕村西侧山梁上).……  相似文献   

8.
交待不清     
课本第 14 3页 :“西晋末年 ,匈奴首领刘渊起兵称帝 ,进攻西晋。匈奴兵占领洛阳 ,俘虏晋怀帝 ,杀死官民几万人。西晋迁都长安。3 16年 ,匈奴兵又攻入长安 ,西晋灭亡。”刘渊进攻西晋和匈奴兵占领洛阳之间缺少必要交待 ,过渡突兀 ,很容易误认为刘渊率匈奴兵占领长安。“匈奴兵”一词内容不具体。实际是刘渊的儿子刘聪于 3 11年“派刘曜率兵破洛阳”。交待不清$安徽省全椒县马厂中学@何泽九  相似文献   

9.
城镇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便利的交通条件的是城镇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崤函古道位于黄河三门峡河段南岸崤山之中,是沟通长安与洛阳两大古都东西干道上枢纽路段,是东西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持续不断东西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直接促进沿线一批城镇的兴起与发展。城镇保障了东西大道的畅通,东西大道又带来了城镇的繁荣。随着古代政治格局的转变和近代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崤函古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对沿线城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深入研究这一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历程,有助于为当今城镇进一步发辰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陕州地处长安与洛阳之间,扼守崤山、函谷关,为黄河漕运要冲,具有特殊的经济地位。黄河漕运是影响陕州政区沿革和政治地理格局变迁的关键因素,漕运兴则关中兴,唐廷稳固长安洛阳两京、保障粮食供应才成为可能;漕运废则关中衰,唐廷对河南乃至全国的控制力都会减弱,政治、军事状况皆受陕州地区的黄河漕运所影响,陕州行政区划屡变也是当时政治地理格局变动的外显。陕州围绕黄河漕运所产生的一系列政治地理地位变化,体现出唐前期“关中本位”的丧失、唐中期政治格局走向保守内倾与中央集权衰落、唐后期彻底走向政治分裂的政治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1.
李渊与武则天都是天国皇帝,他们的建国立都方式存在着众多共性。这两位帝王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和后半叶,分别在长安和洛阳对前朝构成都城的重要元素,诸如三大朝、宗庙、社稷、中央衙署及陵墓区等场所和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易,使其在礼制上和政治上符合新王朝的需要,同时,也使这些改易后的诸元素成为新国家新都城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辽东半岛地理位置显要,战略区位优势突出,其境内山地与江河纵横交错,构成了天然的水路交通网。高句丽人精心选择山河险固的要地,修筑了坚固的山城堡垒,囤积了大量的物资,使得辽东半岛地区成为高句丽后期重要的战略防御缓冲地带和战略物资储备的重地,同时辽东半岛地区的山城作为高句丽后期的政治中心——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重要军事防御体系,在抵御隋唐中原王朝的进攻中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3.
骆驼俑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也是丝绸之路的象征。文章对京都长安地区与陪都洛阳地区的出土驼俑进行了考古类型学研究。整体来说,这两地区的骆驼俑不仅在形制上差异很大,洛阳地区的骆驼俑在制作工艺上也远不及长安地区。究其原因,除了长安地处西方,更易接近外来文明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长安作为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吸引了世界各国使臣纷纷来朝,这一点是作为东都的洛阳不可比的。骆驼俑是唐代中小型富人墓的常见随葬品,是唐代经济繁荣、政治开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产物,特别是两京地区的骆驼俑,有利于我们还原当时的社会面貌,为研究唐朝西域地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宋代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之一,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建立了相对统一的宋政权,其相对统一体现在宋政权在完成了局部统一后,仍面临着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其北部与辽契丹政权直接对峙.历经公元986年雍熙北伐,宋军主力在岐沟关的惨败,宋统治者自此对辽政权由攻势转入防御为主的时期,在战略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大名府的建置其主要意图即防御辽的军事进攻与威胁,同时也完善了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格局.本文通过对大名府建置的探索,可有助于了解宋代北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在宋夏战争新形势的推动下,宋仁宗朝的陕西路军事财政责任上移,朝廷建立“中央—地方”的财政供给体制,使之成为陕西路军事财政融入国家财政的重要阶段。主政者以扩权与分工为基本原则,构建以选近要特置的陕西路都转运使、本路转运使与言官、清要和财计等朝官组成的临遣系统,分别负责“经画”“奉行”“督办”等事务的三位一体军事财政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度支为主、内藏为辅承担起本路供军主责并较大幅度地增加财政供给,同时将之与“要害”战区、纵向防御战略相结合优化军需供给模式。而西夏立国带来的国防压力与财困冗费造成的内政忧患之间的平衡,以及由和转攻战略与士人轻夏思想之间的纠缠,共同制约奠定了“既增又限”“省费供军”的财政路线的政策基调。仁宗朝陕西路军事财政新的变化,凸显了北宋陕西路军事财政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阶段特征与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二个年度,即1947年7月至1948年6月,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进攻,国民党反动军队则由进攻被迫转入防御.在这—年内,我军共歼灭敌军一百五十二万余人,解放了包括三千七百万人口的十五万五千方公里的土地和一百六十四座中小城市及重要都会.[图一]1947年11月12日我军解放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连成一片.图为我军向石家庄敌军司令部发动冲锋;[图二]1948年3月,我东北野战军攻克了四平街,胜利地结束了冬季攻势;[图三]1948年4月21日,我西北野战军收复了革命名城延安.图为庆祝延安光复的群众大会;[图四]1948年3-7月,我军粉碎了敌中原防御体系.图中左方为我军进入开封;右方为我军攻上襄阳城头;中间为华东野战军某部为首先攻入洛阳的部队授予"洛阳营"的授旗典礼.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观,创造性地为我军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思想,十大军事原则,正确地选择了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时机、方向,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战役计划,灵活巧妙地进行了指挥,使我军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极为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唐代东都分司制度的渊源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以长安为都城 ,以洛阳为陪都 ,由于其位于长安以东 ,故又称东都。所谓分司官 ,就是指在陪都另行设置的一套中央职官体系。早在西周时 ,洛阳就已经是陪都了 ,当时是否设有分司机构及官员 ,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新莽统治时期仍然将洛阳作为陪都 ,王莽曾说 :“昔周二后受命 ,故有东都、西都之居。予之受命 ,盖亦如之。”① 既然是陪都必然有相应的机构和职官设置 ,与西周的情况一样 ,其详情不见于文献记载。洛阳作为陪都并明确设置有分司机构和职官的时期 ,应是北周统治时期。北周灭亡北齐统一北方后 ,至周宣帝时 ,遂以长安为西都 ,洛阳为…  相似文献   

19.
高拱的军事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战争、战略、策略的维度而言,高拱的军事思想大致可归约为“以义用其力,以力成其义”的正义战争论;寓战于守,寓守于和的防御战略论;“先实后声”,声实互用的灵活策略论。高拱的军事思想不仅为其军事实践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南,而且对我国现今实施的以构建和谐世界为价值取向的和平军事战略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北宋抵御西夏进攻的环形军事防御体系中,大顺城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实地考察和搜寻有关资料,基本掌握了大顺城的概况,为研究宋夏关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