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一天,一位65岁女性患者因纳差、恶心、头晕、双下肢水肿来我院就诊。检查结果提示,该患者有大量蛋白尿、贫血、血肌酐升高、血糖升高,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5期。据悉,该患者十余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此后一直服用降糖药,但血糖控制不佳。两年前;患者出现双下肢和晨起眼险水肿、夜尿次数增多,血压升高等情况,但未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72小时,观察治疗前后血糖数值变化.结果:(1)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波动改善(均P0.05);(2)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明显减少低血糖的次数、幅度、持续时间(均P0.05);(3)联合二甲双胍后胰岛素用量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花生壳多酚提取物的抗糖尿病活性。创新点:明确了花生壳多酚的抗糖尿病活性。方法:通过高脂饮食/链脲霉素(HFD/STZ)诱导产生糖尿病小鼠。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四组:二甲双胍组、花生壳多酚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200、100和50mg/kg);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对照组。二甲双胍及花生壳多酚每日口服一次,剂量为每天10 ml/kg体重,持续4周;考察不同剂量的花生壳多酚对糖尿病小鼠的体重、饮食、饮水,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丙二醛、肝糖原水平的影响;并对小鼠的肝脏、肾脏和胰岛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结论:花生壳多酚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可作为潜在的食物补充剂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中。  相似文献   

4.
1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近年来增长速度加快,患者绝对数量庞大,糖尿病的流行形势非常严峻,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冠,达到了9240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国际糖尿病联合会联合发布的一项糖尿病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经估算,我国糖尿病导致的直接医疗开支占全国医疗总开支的13%,达到了1734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尽管糖尿病是西方人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但人们对占糖尿病患者90%的成人糖尿病仍然很少了解。较少见的青少年糖尿病是由于机体破坏了自身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而成人糖尿病或称Ⅱ型糖尿病与上述情况不同,患者胰岛素的生成莫名奇妙地受到了阻碍。一项新的研究有助于解释...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一旦得了糖尿病,就意味着需要长期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但是,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尤其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就可能拥有一段不用打针吃药而血糖照样正常的美好时光。这段时光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像新婚蜜月一样甜蜜,故临床上将这段时期叫做糖尿病“蜜月期”。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导致肾功能不全的一大疾病。在美国,一半以上的透析病人有糖尿病,在我国也已经接近一半了。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尽早关注自己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或单独增加胰岛素剂量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应用胰岛素达40~50U,分2~4次皮下注射,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所有患者均有使用胰岛素的适应症并且无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证。血清肌酐水平〈132.6μmol/L。入选患者随机进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和单纯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胰岛素用量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相比.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每日胰岛素用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在需要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有利于提高疗效;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比单纯胰岛素治疗多1.1%,达血糖控制的每日胰岛素需要量比单纯胰岛素治疗时少30%。  相似文献   

9.
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结合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结合中药自拟方增液消渴冲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增液消渴冲剂,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症状改善率、有效率、西药的日平均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人群不断扩大,营养过剩、缺少运动、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都是发病的因素。糖友们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妨尝试运动疗法,对治疗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稳定期的Ⅰ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超重、病情控制稳定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稳定期的妊娠糖尿病患者适合采用运动疗法。下面为大家推荐一套床上健身操,既轻松又有效。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刻不容缓。通过介绍糖尿病及其危害,从化学角度认识糖、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检测,并提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12.
1型糖尿病(又称青少年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类型,它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完全不同,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可能是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胰岛B细胞引起的,因此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治疗,目前世界上对此病没有治愈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从20年前的3000万人激增到如今的2.3亿人,且患者呈低龄化趋势。据悉,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有近4000万名糖尿病患者,其中儿童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约10万人。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T2DM)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糖尿病可导致大血管、微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水平增加了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以及脑卒中的风险.有研究证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较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有明显升高,提示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本文就血尿酸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Ⅱ型糖尿病血脂特点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l)、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与正常人是否有差异,以了解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脂类代谢是否有变化以及变化趋势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50例临床已确诊的Ⅱ型糖尿病病人和10例健康人分别测定血清中的TC(CHOD-PAP)、TG(GPO-PAP)、HDL-C、LDL-C(直接法-液体双试剂)、apoAl、apoB(免疫比浊法).[结果]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脂类代谢出现异常,其中TC、TG、LDL-C、apoB水平升高,而HDL-C、apoAl降低,这些患者从临床资料看,多数并发大血管病变(冠心病、脑血管病变、肢体的动脉硬化等);部分Ⅱ型糠尿病患者血脂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临床资料显示,这些患者仅为单纯血糖升高,没有并发症出现.[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异常与并发症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及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本文将对降糖药物中的双胍类非胰岛素类降糖药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优势、副作用以及适用范围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工作中,接触到不少糖尿病患者属于肥胖人群,身边还有一些朋友属于糖尿病的后备军,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大腹便便。说起肚子上的这一圈肉的确是应该减一减了,因为腹型肥胖和糖尿病是密切相关的。另外,身边不少苗条的女孩却总嚷嚷着要减肥,一些老年人则认为胖点好,到底我们该不该减肥,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呢?下面来谈谈糖尿病患者减肥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5种疾病之一;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也已日益呈现出低龄化和多发性倾向性;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糖尿病的治疗、特别是控制和延缓病情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就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谈点个人体会,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20.
一说起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人们首先会想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足等。其实,除了上述疾病以外,糖尿病还容易合并很多并发症,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就是其中之一。据调查资料显示,病程在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的几率高达70%。而多数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患者之所以未能及时发现此病,主要是因为其临床症状较轻或是将此病误认为是前列腺增生或生理性尿失禁。那么,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