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Daniel Gile的认识负荷模型理论,同声传译的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精力分为听解分析、言语生成、短期记忆及协调四个部分。为了降低译员的精力负荷,提高翻译的质量,试从减轻记忆负担的角度分析了预测在同传中所发挥的作用,同声传译中的预测方法。以及预测中的补救措施。掌握了预测技巧,译员在同传过程中便会更加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2.
在同声传译这个复杂过程中,诸多认知心理活动参与其中,如知觉的形成,注意力的分配,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概念的形成等.事实上,同声传译过程也就是各个认知过程极其复杂、综合的体现形式.因此,利用认知心理学、神经语言学等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同声传译过程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大脑的思维方式,印证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结论,同时对翻译研究的全面深化和翻译理论的建设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省力原则是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省力策略也是同声传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策略,尤其从认知负荷的角度来看,在同声传译活动中,译员同时对语言信息的接收、解码、记忆、编码和再表达等进行一系列认知处理,在有限时间同时进行大量复杂的认知活动时,因此,为了避免因处理能力超负荷而遭遇窘境,省力原则在同声传译中的重要性及其适用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4.
姚玲 《考试周刊》2013,(33):19-20
释意理论是由法国著名翻译家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经过大量翻译实践创立的。其建立的翻译程序是理解意义,然后脱离语言形式,用语言表达理解了内容和感情。释意理论重在一个意字,即翻译应还其意而脱其壳(原语外壳)。作者通过对外事活动中同声传译实例的分析,发现其中的确出现了释意、脱壳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同声传译的本质目的在于完成文化间的互相交流,所以其重点并不在于勉强的达成两种语言间的文字对等而在于完成真正交际意图的传递。故此基于同声传译交际内核的本质需求,结合同声传译认知负荷的特点,适当的省略某些信息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同声传译是一种高程度的认知加工过程。试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式出发,分析同声传译的信息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并结合同声传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探讨了同声传译实践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技巧。  相似文献   

7.
省力策略是同声传译的一个重要策略,译员在面临紧迫时间压力的情况下,将省力策略运用到同传实践中,在实际操作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及时、流畅是同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同传活动中,表达策略、听辨理解、等待策略易导致译员较长时间的停顿,通过扩展词库、调整结构、平衡语速等方式可提高同传流畅度。  相似文献   

9.
张雯雯 《考试周刊》2008,(7):190-191
笔者分析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各自的特点及区别.以及交替传译在同声传译培训中的作用及其优势,从理论及自身经验基础上反驳了同声传译培训不需要教授交替传译课程这一观点.并提出交替传译课程对同声传译培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解析同声传译.Gile 假设同声传译可以看作是一个脑力处理模式,包含了三种精力,即听力和分析精力L、短期记忆精力M和话语产出精力P,从语言认知的视角来解析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完成各项任务的脑力分配,用认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同声传译译员的能力训练,从而改善工作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原语意义转化为译者语信后译语产出过程的认知心理模式 。该模式基于简约性和概 括性在 Kormos (2006) 双语言语产出认知心理蓝图的基础上, 在主加工器上将语信来源表征为显性 ,并标注为原语意义构件, 形式构成器中的构件调整为 Levelt ( 1989) 的语法编码和语音编码, 将辅助成分的情景记忆调整为原语和译语情景记忆, 将二语陈述性规则调整为译语陈述性规则 。译语产出遵循递增处理原则, 各阶段 自主处理和并行运作。 该模型能充分体现译语从概念形成器、 形式构成器再到发音器的认知心理过程和描述译语从意义代码、 言语代码到生理、 语音代码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行各业对口译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口译学习者除了进行正规的口译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自我训练,掌握合理的自我训练方法及学会相关资料的收集,对口译自我训练者的学习可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从而为他们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人员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仿拟修辞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拟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活动;对仿拟的认知解读包含着概念整合过程。从认知的角度,运用合成空间理论并结合语境、关联两个相关要素来描述仿拟概念整合过程中的一系列状态.从而把仿拟生成和推理的动态机制有效地揭示出来。对仿拟的认知分析与探索,一方面深化了修辞学研究。另一方面证明了合成空间理论对仿拟言语行为有着很强的阐释力。有助于人们对该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提出了“自学为主,辅导为辅,采用多种媒体”这种新的、超前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中,显削弱了传统的课堂讲理论课的主要教学形式。但课堂讲授理论课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学习理论课的正确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翻译作为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翻译单位应是动态及多元的。德国功能学派认为,翻译策略与翻译单位的动态选择应充分考虑翻译过程中各个因素以及翻译目的。诺德进一步指出翻译单位是一种动态的功能单位。而同声传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具有更多的动态性,这客观决定了其翻译单位的选择更应是动态的。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研究者通常认为,英语动词不定式中的to只是一个标记,只有语法功能,并无词汇意义。这种观点没有弄清to在英语非限定动词系统中的意义,也没有廓清英语介词to与其之间的认知联系。英语介词to的原型意义为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性,这种空间趋向性通过隐喻投射表示动体时间对界标时间的趋向性,表示将来时间。通过系统分析英语动词不定式中to的用法、对比英语非限定动词形式to+V、V-ing和V-ed在英语语言中的系统作用可以发现,英语动词不定式中的to既有表示"相对将来时间"的意义,也有无意义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英语to的意义的认知扩展路径: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性→动体时间对界标时间的趋向性→相对的将来时间→无意义/0,该路径是Hopper&Traugott的"语法化斜坡(cline of grammaticality)"1在英语语言中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口译教师水平、学生语言基础和口译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口译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西方学术界对艺术起源的观点入手,从艺术与巫术之间关系的发展演变,探明一条主线,阐述历史上艺术与巫术总是如影随形相互影响的关系,从不一样的角度挖掘艺术品背后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隐喻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在词汇学习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把相关的隐喻认知理论(如映射理论,隐喻概念和隐喻的相似性)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可以使得词汇教学方法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为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实验与理论教学一体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实验教学与教师及教学方法的关系,并指出实验与理论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根本方法,从而对其内涵、特点及意义做了必要的论述,并且对基于实验与理论教学一体化的教材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阐述,并阐述了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