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内容:国际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25页。  相似文献   

2.
(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23×12后) 师:我们不会计算23×12,但我们可以先来估计一下23×12的结果大约等于多少。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生1:我把23想成20,然后再乘12,20×12=240,所以23×12=240。  相似文献   

3.
【案例】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北京与多伦多中奥票数的比较,提出“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这一问题,进而引出减法算式“56-22”。  相似文献   

4.
《口技》中“奋袖出臂”一句,教材(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注为:捋起袖子,露出手臂。笔者以为“奋袖”二字的解释欠妥。  相似文献   

5.
姜小玲 《青年教师》2007,(12):21-22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是小学数学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P80-81的内容,是学生在学完两位数和一位数进位加法以及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前和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孕育铺垫 1.游戏:摘苹果(将题印在苹果上,学生口算)。[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教材《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8页例2及有关练习。[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师:请每位小朋友先写一个两位数,再写一个一位数,要求把它们组成减法算式,并且算出得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些玩具,大家看看(出示标有价格的实物玩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要让学生“善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我认为,引导学生运用分解提问法、联想提问法、比较提问法等尝试提问,不断强化,可以使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曾学红 《四川教育》2006,(10):29-29
[案例] 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在就课题质疑时.大多数学生都围绕“是谁借,怎样借.借到没有”等提出问题.唯独一个学生提出:“《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不准确,因为‘借’是要经人同意的.而这个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我认为题目应该是‘草船诈箭’或‘草船骗箭’。”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搞闹起来。  相似文献   

11.
1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2页例2及“做一做”。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学生自主探讨计算24+9的多种方法及仿造24+9的样子编出其他进位加法算式,培养其合作、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与合作。”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认为应在“引”上下功夫,当好“中间人”。下面是《认识乘法》一节课中两则“引”例,以飨读。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听了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课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进位)"。课始,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列出算式24+9后,让学生试算。而后,开始全班交流。  相似文献   

15.
刘悦红 《辽宁教育》2005,(1):107-107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第78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减法及连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连减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先估后算”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案例:在一次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的听课过程中,其中当教完一年级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苏教版第二册),练习阶段教师都出示了这样一组判断题(找错并改正):  相似文献   

17.
20以内进位加法是新课标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最后一个教学内容。当教学完“9加几”,“8、7、6加几”和“5、4、3、2加几”后,我就对这一内容在课内进行了三次抽查,结果发现全班约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不能准确地说出“8 6”的得数。有的说“8 6”等于13,也有人说“8 6”等于15。这让  相似文献   

18.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先出示教材第63页例1的第一问:27加2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第二问:27加5呢?  相似文献   

19.
周菁 《四川教育》2009,(4):37-37
【案例】“9加几”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交流图中的情景,根据图中提出的问题(盒子里剩9盒饮料,盒子外剩4盒饮料,一共剩多少盒饮料),  相似文献   

20.
王月萍 《现代语文》2007,(3):100-100
语文评优课正在进行,执教的课文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家的男子汉》。无独有偶,几位开课教师不谋而合,都讲到课文第一、二两个小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和“他对父亲的崇拜”主要表现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第三个小标题“他对独立的要求”主要表现一个男孩子,一个要求独立的男人的性格。我当时听了很是纳闷,文章题为“我们家的男子汉”,总共五个小标题,怎么倒有三个小标题主要表现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了呢?问执教老师,他们告诉我:教参上就是这么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