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都喜欢听好话,这无可厚非。这几天我就因为被学生夸奖了一句,心里一直飘飘然,并且生出一番感慨。事情是这样的:那天,上级要来学校检查工作,我写了个解说词,需要找学生当解说员。因为要找的这个解说  相似文献   

2.
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相似文献   

4.
我不想长大     
小丸子 《家长》2011,(7):48-49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听着S.H.E的《不想长大》,我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我很喜欢这几句歌词,因为它唱出了我的心声:我不想长大!  相似文献   

5.
在读2001年第10期《班主任之友》上刊登的杨海敏老师写的《我们眼中的考试》一文时,我发现了一个错误。文中有这样一句:如果我们把考试看作打仗的话,我们需要有大将风度,就像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谈笑间灰飞烟灭”。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这样一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在《赤壁赋》中并无此句,也找不到类似的话。所以,说“谈笑间灰飞烟灭”语出《赤壁赋》实属错误。《赤壁赋》与《赤壁怀古》都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赤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初中语文第四册中有《万紫千红的花》这篇课文,其中有这样几句:“昆虫对花的颜色也是有选择的。比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  相似文献   

7.
潘国本 《早期教育》2001,(12):11-11
回乡探望母亲的一个夜晚,两个侄子阳阳、梦梦闹着要我给他们讲故事。我想不出别的,只好说来一个《东郭先生和狼》吧。他们不听,说都听了几十遍了。我改说讲《夸父追日》,他们说太短,没几句就完了。没办法,我只好编。无奈肚子里的“货”太少,讲一句想一句的,断断续续难成篇。为避纠缠,我心生一计,打了个“横炮”问:“假如家里只有你一个人,有小偷进屋来偷东西了,你们怕不怕?”  相似文献   

8.
“过一下思考的瘾”这句话是香港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的。我第一次读到它 ,是在 2 0 0 2年第 6期的《海上文坛》杂志上。当记者采访张五常 ,向他发问道 :“江湖上有句传播很广的话 ,你说你 30年不读书。你为什么要这样说 ,语不惊人死不休 ?”张五常回答记者说 :“我 196 9年以后就没有再看书了 ,我找不到任何理由要读书。 2 0世纪 6 0年代我读过很多书 ,一个人有读书的阶段 ,也有思考的阶段。我家里一本经济学的书都没有 ,我曾经非常用心地念过 ,三年就睡在图书馆里 ,读了几千本书 ,我在经济学上的基础是很扎实的 ,我就是在这个…  相似文献   

9.
有首歌里唱道“:哪个爸爸不骂人,哪个孩子不挨骂。”这里说的骂,其实更多的是批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离不开家长的批评的,但是怎样批评却是各家有各家的高招。我管教孩子喜欢让表扬成为批评的外衣。就拿读外语来说吧,我要求儿子每晚听读3 ̄5遍课文,不懂的地方可以和我一起听。可是,儿子连着听读两三天,就坚持不下来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呢?过了几天,我一看情况依旧,必须得批评一下了。晚上,儿子来找我给他开电视看,还没等他开口,我就先发制人地问“:儿子,是找妈妈读外语吗?”儿子愣了一下,只好顺水推舟地说“:是。”我马上对丈夫说“:瞧…  相似文献   

10.
生病     
爸爸这几天生病了,一直在咳嗽。星期六咳得更加厉害了,于是一大早,他就去医院看病了。在医院里,他打来电话,说要打点滴四个小时。“哇,要这么久啊?”我和妈妈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妈妈今天还要上班,怎么给爸爸送饭呢?这样送饭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我的身上。下午,我从“多美丽”买了鸡腿、汉堡给爸爸送去。到了医院,我找呀找呀,可就是找不到爸爸。我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一进屋,我就气呼呼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找不到爸爸了。”妈妈亲切地问:“你到哪里去找了?”我说:“中医院啊。”妈妈听了我的话,笑着对我说:“你走错了,老爸在人民医院,你怎…  相似文献   

11.
笔者一贯喜欢进课堂听课,特别是没有经过刻意雕琢的正常状态下的原生态的课。前一段时间笔者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一课,真是极大的享受,叹为听止!在听后的好长时间里,我都抑制不住听课的那种激动与兴奋,总想与人分享这种激动与幸福。也许这就是本文产生的原因吧?时隔好久,我竟然找不到恰切的词语来形容于老师的课。于老师的课给我的所有感觉在我的脑海里汇聚成了这样的概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豪华落尽见真纯。它使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也使我懂得了该怎样上语文课。“能看见吗?”“能看见吗”是于老师板…  相似文献   

12.
清华 《少年读者》2009,(7):19-23
侯小宁和侯小闹来到长蛇阵第一关。若雨老师提醒道:“这一关里有许多‘重点句’,作用非同小可,应该紧紧盯信。如果粗心的话,是难以发现的。”他们俩找了一阵,侯小闹自言自语道:“怎么就找不到呢?它和我捉迷藏吧!”侯小宁说:“有几个长得有点像,但没有把握……”若雨老师又提醒道:“只要找到点题句、中心句、过渡句,就能破阵。”  相似文献   

13.
说书     
<正>因为我是苏州人,望道先生要我谈谈苏州的说书。我从七八岁的时候起,私塾里放了学,常常跟着父亲去“听书”。到13岁进了学校才间断,这几年间听的“书”真不少。“小书”如《珍珠塔》《描金凤》《三笑》《文武香球》,“大书”如《三国志》《水浒》《英烈》《金台传》,都不止听一遍,最多的听了三四遍。但是现在差不多忘记干净了,不要说“书”里的情节,就是几个主要人物的姓名也说不齐全了。  相似文献   

14.
回乡探望母亲的一个夜晚,两个侄子阳阳、梦梦闹着要我给他们讲故事。 我想不出别的,只好说来一个《东郭先生和狼》吧。他们不听,说都听了几十遍了。我改说讲《夸父追日》,他们说太短,没几句就完了。没办法,我只好编。无奈肚子里的“货”太少,讲一句想一句的,断断续续难成篇。为避纠缠,我心生一计,打了个“横炮”问:“假如家里只有你一个人,有小偷进屋来偷东西了,你们怕不怕?” 他们两个齐声说不怕。我说:“不怕,好!那  相似文献   

15.
对复习儿歌,幼儿往往觉得索然无味。我想出了一个保持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在复习《张小花》这首儿歌时,我先请小朋友仔细听我念,念着念着,我突然停住,装着思考的样子问:“下面一句是什么呢?”这一句幼儿早就记住了,一双双小手举起来抢着要教我,我也就虚心地“学”。就这样,一首儿歌我一会儿念错了这句,一会儿念乱了那句,一会儿又念漏了儿句,但都被竖着耳朵听的小朋友你  相似文献   

16.
一桶道德     
流行了一句很长远的话“要让学生拥有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几乎是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了。是什么原因,让这句红红火火的校园流行语熄了火?我想是因为教学手段的改变使其然。从桶里倒进杯里的教学观现在不时髦了,再提桶与杯的关系,一定有不随潮流的感觉。实际上,教师桶里知识的多少与学生杯里水的多少并不成正比,有些教师的桶里水不是很多,但学生的水却要用大桶来装了。时代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造水者。要救活关于桶与杯的这句名言,我想要改一改其中的几字就可,即:要让学生拥有一杯道德,老师要有一桶道德。时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正被“大吹…  相似文献   

17.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是《我与地坛》中警要的一段话,亦是全文一个深层次、痛苦而彻悟的思考。双腿瘫痪,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什么都找不到了,几乎成了多余的人。废弃的古园里,万般无奈、寂寞、苦恼中,呆呆思考着“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界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人生如蜂,为何不能“稳稳地”守住“半空”而散失方向呢?蚂蚁“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身陷误区,苦恼无穷,一旦“想透了”,就应“转身”,自我解脱;“瓢虫爬得不耐…  相似文献   

18.
有时候,照亮我们的理想并照亮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屋顶上的月光》总喜欢独自躺在草地上,仰望静穆的夜空,数着满天的星斗。都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但我却找不到属于我自己的星宿,于是我选择了那轮冷冰冰的月亮……儿时,我经常搬着小椅子坐在院子里看星星。也许是上帝在那时赐给了我一双会审美的眼睛和一个富有灵性的头脑;每当在繁星闪烁的夜空下,我都能咿咿呀呀地说出几句关于星星的语句。妈妈说那是儿歌,她要记下来作留念。于是我的儿歌就都装进了妈妈的日记本里。伴着日记页数的渐渐增多,我也慢慢…  相似文献   

19.
一次 ,我教《村居》 ,采用的是“以读代讲 ,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有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 ,这是意料之中的 ,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 ,也不足为怪 ,草啊 ,莺啊 ,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冷不丁 ,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 ,问其为什么 ,却道不出所以然。我便诱导他联系旧知 ,于是便有了下面放飞学生思维的片段 :师 :这句诗和前面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生 :(异口同声)《咏柳》。师 :(不失时机地)是啊 ,《咏柳》写出…  相似文献   

20.
虽然周杰伦常常把中文唱得像外文一样,但歌迷一点也不介意,反正不知道他唱些啥!倒是一些吐字稍清晰的歌,反而会让人生出这样那样的困惑———小时候听《信天游》:“我低头,向山沟。”总觉得是:“我的头,像山沟。”“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我却听成:“千年的女鬼———的女鬼啊。”还记得米老鼠和唐老鸭吗?片头有一句:“啊,演出开始了!”我听了好久,一直都以为是:“啊,野猪拉屎了!”《济公》里唱:“哪里有不平哪有我。”太对了,在马路上,肯定是“哪里有不平哪有窝”啦!《龙的传人》里那句“永永远远地擦亮眼”,当初无论如何也听不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