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伟 《现代企业教育》2006,(24):207-208
治疗性克隆对早期人类胚胎的处置确实损害了人的生命尊严,然而对早期人类胚胎的牺牲却换来了患者生命权利的恢复,这从更高层次上来看体现了对人类生命的最终的尊重.因此可以实施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只要该研究不是以经济或其他医疗之外的目的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05,30(7):72-73
据2005年2月21日《环球时报》消息,2月1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投票通过了一项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政治宣言,敦促各国禁止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类的活动。由于宣言的表述非常含混不清,宣言所提到的禁止可能会被误解为函盖治疗性克隆研究,许多国家投了反对票。赞成宣言的共有71个国家,包括美国、德国、荷兰和巴西等。反对的共有35个国家,包括比利时、中国、英国、瑞典、日本和新加坡等。另有35国投了弃权票,主要是伊斯兰国家。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11月 2 5日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先进细胞技术公司 (ACT)向全世界宣布 ,他们已经成功地克隆出了人类早期胚胎。这一人类胚胎克隆技术上的突破引来各方关注。虽然ACT公司表示 ,他们的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克隆人 ,而是为了获得治疗性的人类胚胎干细胞 ;并声称一旦治疗性克隆研究获得成功 ,就可以利用克隆胚胎所得到的全能型胚胎干细胞诱导培养成各种目标器官的细胞 ,甚至组织和器官的整体 ,来修复或更换人类各种受损组织、器官 ,造福于人类 ,但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都对克隆人类胚胎所引发的伦理及科学上的问题作了迅速的反应。许多国家政府在表示有限度、有控制地允许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治疗性克隆研究的同时 ,对克隆人或人类的生殖性克隆实行或正在实行立法禁止。为了使读者从生物学知识方面对人类胚胎干细胞及治疗性克隆研究及时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刊走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的张红锋、叶希韵两位老师 ,请她们就有关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关于克隆技术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伦理理论对人性的假定以及人的什么特征对伦理分析是关键的都存在差异,因此它们对克隆技术的伦理分析也有差异,不可能达成共识。关于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为了获得器官、组织的克隆把人类作为一种手段并且创造出更多的需要,是不合理的;克隆作为个人对生殖方式的偏好选择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是可以接受的,但若将其普遍化,就会产生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动物克隆和人胚胎干细胞技术进展迅速,治疗性克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治疗性克隆的概念、基本程序和进展,并分析了治疗性克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伦理学争议。  相似文献   

6.
对于克隆人的研究与试验的伦理驳难多集中于人的尊严问题上,认为它触犯了人的尊严。本文认为,这是对克隆人研究与试验的强有力的禁令。但是,如果克隆人研究能够给研究者及相关人员带来现实利益的回报,并且最终将造福于人类,当前伦理的禁令就只是软制约,它阻挡不了克隆人的降生。这样,我们就不应当仅停留在对于克隆人的伦理困境的讨论上,而且应当对克隆人到来进行社会前景的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潜在价值及其面临的重大伦理问题,提出该项研究应当遵循或应予慎重考虑的若干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8.
9.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考查、分析了与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密切相关的几个伦理学问题:人胚胎地位的伦理学争议、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的伦理学问题、世界各国克隆技术的政策与法规,等等,特别提到了生殖性克隆对社会伦理造成的巨大冲击。结果表明,各国政府普遍支持治疗性克隆的研究而反对生殖性性克隆(克隆人)的研究。最后论及了一些学者对“克隆人”伦理学问题作出的相关预测。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干细胞的定义、种类,从干细胞研究的历史入手,阐述了人们对干细胞研究的矛盾心理,指出了目前干细胞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展望了干细胞研究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公共健康伦理是关于公共健康问题的伦理解读,即在促进和维护公共健康活动中产生并用以约束与调节政府、公共健康专业人员和公众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伦理精神.作为生命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健康伦理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尊严为逻辑起点、以健康正义为根本目标、以公民权利为价值尺度、以责任伦理为内在要求的综合伦理.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克隆:支持和反对的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持和反对人的生殖性克隆及治疗性克隆的有各种伦理论证,综述这些论证并提出反论证,即可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反对生殖性克隆的站得住脚的主要论证是不伤害论证和人类尊严论证;支持治疗性克隆的主要论证是其对治愈多种疾病的巨大潜力,而且人类胚胎的伦理学地位并不妨碍有控制地利用胚胎于治病救人的人道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从伦理学意义上讲,人始于脑生之后(即受精卵发育10周时脑功能启动之后),终于脑死之时。伦理学意义上的人的特点是拥有感受性,感受性的存在是其享有完整的道德地位以及人们可以对他进行道德评价的前提条件。这样,以脑生/脑死,换句话说以感受性的存在与否为标准,人就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生前之人和死后之人,二是普通的人(亦可称为伦理人)。生前之人和死后之人尽管也是人,但因不具备感知能力而难以享有与普通的人同等的道德地位。在发生权益冲突之时,生前之人与死后之人要让位于拥有感受性、因而享有更高道德地位的普通人(伦理人)。这一点不仅为堕胎,而且也为治疗性克隆提供了重要理据。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一种重要胞器。在克隆胚胎发育过程中,供体细胞和受体卵母细胞的线粒体DNA存在三种命运:.供体线粒体DNA消失,仅存在受体线粒体DNA;供体与受体线粒体DNA共存;受体线粒体DNA消失,被供体线粒体DNA取代。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物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工业、环境、医药等领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展示了美好前景。但是现代生物技术也在社会伦理和生态伦理方面给我们带来种种困惑。本文从转基因技术、人造生命技术和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测定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它们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伦理方面的问题,提出要对现代生物技术加以科学管理和引导,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当下文化思潮中的伦理问题,从精神分析等角度,指出以往一些人类伦理约束身体,蔑视个人、个体、个性,忽视生命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认为在当下文化伦理重建中应当坚持多元、开放,力避单一、偏狭,一切努力和进步始终指向把自由还给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17.
《生物学教学》2008,(9):77-77
综合2008年1月19日《新民晚报》援引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东方网2008年1月19日消息,以及2008年1月19日《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华盛顿1月17日电,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的生物技术企业斯特马金(Stemagen)公司称,他们使用克隆技术制造出了5个人类胚胎。这一成果如果属实,将有助于为病人生产相匹配的干细胞,用于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等疾病。该公司在《干细胞》杂志网络版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童年的约定     
小时候,我以为只有人类才有生命。大了,知道一切的一切不只有生命,更有尊严。尊严就是漫漫黑夜里突然亮起的一盏灯,常常让人热泪盈眶。看光盘《发现》,里面说大象能灵敏地预感到自己的死亡,之后,它会向同伴们依依惜别,简短的告别仪式后,它一步步走向象冢——一个没有被好奇的人类所发现的墓地。尽管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19.
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研究是当代生物科学技术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该研究产生的伦理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学术界乃至广大公众的广泛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第一是胚胎的道德地位之争,即如何看待胚胎——胚胎是不是人?第二是胚胎干细胞来源之争,即人胚胎干细胞的来源是否合乎法律及道德,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伦理及法律问题该如何处理。受精卵/胚胎/胎儿是具有潜力的位格人,应该赋予其完全的位格人的道德地位。基于该立场,对四种不同来源的HESC研究的伦理争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2009,34(1):74-74
据东方网2008年7月2日援引《每日电讯报》7月1日消息,英国人类生殖与胚胎协会(HFEA)已经颁发许可,同意沃里克大学的科研人员制造人猪混合胚胎,以便用来进行心脏病起因及治疗研究,许可的有效期一年。这是该协会第三次颁发人兽杂交胚胎实验许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